有关中国民族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维护民族统一,对外和平相处的资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战略问题的思考和部署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同志关于战略问题的思考和部署,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全面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理解这方面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有着十分重要的长远意义。
关于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同志2013年1月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这些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段的战略目标,是几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是中国走向辉煌未来的战略目标体系。习近平同志对此作了新的丰富和充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其鲜明特色,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基本外延是和平发展之梦、合作共赢之梦、奉献人类之梦。“中国梦”已成为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得到各国政要和舆论的广泛认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各项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又一个新的战略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最新成果。
这个战略目标,抓住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指导思想上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为了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要求。一是坚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二是对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作出新概括。三是提出传统机遇已转变为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四是要求做好经略周边工作,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指导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导,积极稳妥进行改革试点,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第一,我们的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就告诉我们,中国的改革不改方向,变革不变颜色,走路走好新路正路,坚决不走老路邪路。
第二,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习近平同志多次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出现后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2013年10月他在国外演讲时又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这也告诉我们,中国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
第三,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我们,改革要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长远政策和近期政策相协调。
第四,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处理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关系。习近平同志2013年7月强调:“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也要求我们,改革要运用好辩证法,把握好规律性,在处理好各方面重大关系中向前推进。
关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
习近平同志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2013年10月又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是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
习近平同志还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中国早就向世界作出郑重承诺,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称霸。“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习近平主席3月份到欧洲出席核安全峰会并访问四国,对发展大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阐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中欧关系登上新台阶。习近平主席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现实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这几段拳拳盛意、至信至诚的话语,感人肺腑,令人折服,赢得了广泛赞誉,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意志和大国情怀。
国外有识之士都认为,习近平主席此访努力在中欧之间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赋予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的战略内涵,是中欧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可以说,习近平主席的访欧之旅,充分宣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实理念和真诚愿望,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关于抓好战略统筹
抓好战略统筹,最根本的,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二是统筹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要经略好周边。习近平主席3月28日在德国柏林发表演讲后回答现场听众提问时指出:“从国与国的关系讲,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要世代相处下去。无论是从理智上还是从感情上,我们都认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对周边国家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当前,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总体是好的。我们主张通过协商和对话妥善管控分歧,解决争议。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这充分表明了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方针原则。在实际交往中,我们已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既是经略周边、维护安全稳定的战略构想,也是坚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战略举措。建设好“一带一路”,既能把中国发展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也能把世界发展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
另一方面,要运筹好大国关系。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并同普京会谈,他说:“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外交全局和对外关系中都占据优先的战略地位。”普京总统表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也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积极因素。俄方愿加强两国战略合作。”这次重大外交行动,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进到新阶段。
紧接着在6月,习近平主席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这充分得到奥巴马总统的赞同。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海牙再次会见奥巴马总统时提出:“双方应该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始终坚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奥巴马总统表示,愿意继续同习近平主席一起共同推动美中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中美两国元首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工程保障,伟大工程支撑伟大事业发展。统筹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反映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习近平同志围绕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一是加强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建设。二是加强以遵守八项规定、践行群众路线为主要路径的作风建设。三是加强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为基本准则的组织建设。四是加强以“老虎苍蝇一起打”为主要抓手的反腐倡廉建设。五是加强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根本保障的制度建设。
关于增强战略定力
在谈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时,习近平同志就提出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
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针对不同的现实背景、工作对象、目标要求,多次强调增强战略定力,含义非常深刻,寓意极其深远。
第一,增强战略定力的客观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国内外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
第二,增强战略定力的核心内涵是,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制度模式上,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三,增强战略定力的内部基准是,保持强大前进定力,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四,增强战略定力的外部目标是,努力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增强战略定力的根本要求是,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三严三实”,“功成不必在我”,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地干下去,直至实现宏伟目标。
关于加强战略思维
加强战略思维是各级领导干部处理重大而复杂问题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
他还指出: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
事实表明,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战略思维、保持政治定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
习近平同志多次讲到加强战略思维时,还在不同场合提到了各方面的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全球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超前思维等,这些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彰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战略智慧和高瞻远瞩的时代眼光。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遵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不断加强战略思维,用文化知识涵养自己,用丰富实践滋养自己。要开阔视野,注重积累,焕发思想活力,克服思维定势,在创新思维中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
(本文系作者在人民日报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培训班上所作的辅导报告摘要)
(责编:潘旭海)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求翻译: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平相处是什么意思?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平相处
问题补充:
正在翻译,请等待...
正在翻译,请等待...
正在翻译,请等待...
正在翻译,请等待...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2014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岳麓版)(17张ppt)&&岳麓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一、中国民族关系特征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秦发动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修筑长城和灵渠。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汉武帝对匈奴用兵以解决匈奴问题。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五胡”内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3.唐朝: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和平方式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4.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既有战争,也有和平相处,和平占主流。5.元明清:加强行政管辖,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6.新中国成立前后:用和平等方式解放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通过民主改革、改革开放,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二、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三、港澳台问题1.港澳问题(1)香港问题的由来①鸦片战争清政府惨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③189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至此英国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2)香港回归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这一构想成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②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对香港回归的时间、制度与政权交接作了具体规定。③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3)澳门问题的由来①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商船触礁,贡品浸湿,请求在澳门借地晾晒,并贿赂广东海道副使汪柏,获准在澳门登陆,此后葡萄牙人窃取澳门居住权。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遭拒,便武装进犯。1887年葡强迫清政府签署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据此正式占据澳门。(4)澳门回归: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于日零时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2.台湾问题的由来(1)台湾的分离与回归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2)对台政策与两岸关系①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两岸关系。②1995年初,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③1993年,海协会和海基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0多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体育、新闻等领域蓬勃发展。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四、古代的对外关系1.两汉时期(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2)公元57年,日本倭奴国派使臣来汉,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3)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2.唐朝(1)日本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3)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海港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4.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留有《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5.明朝: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6.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取得反击沙俄侵略的胜利;之后为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五、新中国外交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1.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与繁荣昌盛的保证。今天,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反对分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职责。2.“一国两制”构想为港澳回归指明方向,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是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港澳回归洗雪了历史耻辱,它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的成功实践。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3.发展两岸关系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和不可动摇的意志,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不可能得逞!4.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和平崛起的中国为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专题(二)┃民族关系、国家统一及对外关系本专题主要涉及民族关系、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是历年中考常考内容,命题多以时政热点形式切入,例如新疆巴楚恐怖事件、港澳回归周年纪念、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中日之间钓鱼岛海权之争、中菲仁爱礁问题等热点成为命题的背景和链接点,题型主要有选择题、材料题等形式,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网络化的整理,提升知识能力的运用。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该文档不支持在线预览
资料类别:&&/
所属版本:&&通用
所属地区:&&全国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62 次
资料类型:&&说课稿
上传人:&&gLoE****@
文档大小:1.28M &&&& 所需点数:2点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2&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其他相关资源
资料ID:996256
11:49:36下载2次166KB
资料ID:996255
11:49:35下载1次161KB
资料ID:996254
11:49:33下载2次165KB
资料ID:996253
11:49:31下载1次136KB
网校通请直接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个人用户请用邮箱登录。
*邮箱地址:
将做为“个人用户”登录本网站时的“用户名”
<font color="#~16个字符,包括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电话号码:
加载中……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原创、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第一时间改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