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外国现代女作家家,写了一本关于她家猫的书,好像叫《神奇的猫》什么的,而且这本书还获过奖,有人知道这

英国有一本书叫《伪科学》(Bad Science),写得挺有意思(把序言部分翻译了)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078070人加入此小组
其实就是一本英国的科普辟谣读物,通读了一遍发现还有点意思,很多事跟咱们这边都很像,而且他说起谣言什么的都是指名道姓的,看的时候脑中一直浮现出方舟子的形象...就想问一下,如果我把本书翻译了发到果壳上,算不算侵犯版权啊?...------------------------------------8月27日----------------------------------------上班太闲就把序言部分翻译了,水平有限,看个大概意思就行哈~ 伪科学 序 现在的形势已经十分糟糕了。上千所英国公立学校的老师是这样告诉他们的学生的——上下晃动脑袋能够增加大脑额叶的血液供应,以达到提高注意力的效果;以一种特殊的“科学”方式揉按手指可以促进体内的“能量流动”;加工过的食品内不含水分;将水含在嘴里,水分就能通过上颚直接进入大脑为其补水......以上都是某特殊锻炼计划“健脑操”的一部分。关于这个“健脑操”还有教育系统内支持这一计划的蠢货,我随后在正文中会提到。但本书不仅仅要曝光那些不足为道的荒谬言论,而且会逐渐深入地探究各种现象:从庸医的奇谈怪论到他们是如何在主流媒体中获得信任的,从规模300亿英镑的保健品市场内的把戏到规模3000亿英镑的制药行业内的黑幕,从科学报告的悲剧,到那些仅仅因为缺乏对现今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数据和证据的了解而或锒铛入狱,或受到嘲弄,甚至是丢掉性命的人。C.P.斯诺那场著名的演讲“两种文化”距今已有半个世纪(演讲具体信息见,大意就是知识分子社会分成了两个阵营——文科生和理科生,而这种分化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障碍。——译者注),文科生却仍然无视我们。现如今,科研工作者发现他们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话语权上已经完全被广大人民群众淹没了。这些人将发表对科学事物的评价为己任——有着如此的野心,却不愿真正去了解一下那些事物的基本内容。老师在学校会告诉你们试管里的化学物质是怎么一回事,会教给你们描述运动的方程式,可能还会讲到一些关于光合作用的知识(这点我们后面还会提到),但他们不太可能提及死亡,危险性,统计数据,和那个能够杀死或治愈你的学科。我们文化中的裂洞越来越大:循证医学作为终极应用科学,包含了过去两个世纪来人类智慧的精华。然而,这一拯救了数百万人的性命的学科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却连一个展位都没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不感兴趣。相反,我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有增无减——媒体上半数科学报道都是有关医药学的,随之而来的是听起来很有“科学道理”的说法或故事。但事实上,这些信息的提供者的表现和言论已反复地证明,他们不具备阅读,解析和掌握科学证据的能力。在正式开始前,请允许我简述一下本书的内容。首先,我们要了解实验的意义,要自己看到实验结果,并判断其是符合现有原理,还是用另一种解释更合理。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开头太幼稚——我举的例子毫无疑问是非常可笑的——但就是这些例子,加上权威专家的评论,充斥着主流媒体。我们要看看那些听起来很有科学道理的养生保健故事究竟魅力何在,还有它们会造成的混乱。其次是顺势疗法。事实上,该疗法既不重要也不危险,之所以要对此进行详述,是因为顺势疗法是循证医学的典型反面教材。顺势疗法提供的药片其实就是些貌似存在药效的小糖丸,而通过研究这些药片,我们不但能进一步理解治疗中的“公平测试”,还可以明白我们是怎么被误导到相信这种介入确实有效的。我们将学会如何正确地做实验,也会了解如何看出有问题的实验。隐藏在顺势疗法背后的安慰剂效应可能是最令人着迷也是人们误解最多的医疗现象:它违反我们的常识,治疗方式非常奇怪,却又证明我们真的能靠自身的力量治愈自己——这可比那些毫无根据的量子能量治疗法有意思多了。关于顺势疗法的效果,我会出示有关的实验结果,你们自己可以据此做判断。接下来要谈的就更重要一些了。营养学家推崇替代疗法,可不知怎么却给自己打上了科学的标签。也正是因为打着科学的幌子,他们的错误比顺势疗法的更加隐蔽,更加有趣,也更加危险。当然,这里所说的危险并不在于他们的客户会死于这种疗法——这种情况有时也会出现,但对此喋喋不休显得太没水平了——而是指他们正在系统地破坏人们对科学证据本质的认识。这些人不断用文字游戏和似是而非的食物营养学“知识”误导大众,却对真正影响健康的因素避而不谈。不知不觉中,许多人的健康观因此而扭曲。于是,人们相信社会、政治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医学问题,相信任何问题都应在还原主义的生物医药框架下解决。而营养学家们的最终目的是推销这些问题的答案——保健药品和时髦食谱。我有证据证明英国大学里开始出现令人震惊的问题,同时真正的学术研究也进入了营养学。对了,这一章节还会提到最受欢迎的医生,拥有博士学位的吉莉安·麦克凯斯(Gillian McKeith)。然后我们将以同样的方式验证正规药品,并戳穿制药行业为蒙蔽医生和病人所使用的障眼法。我们还会花一点时间关注一下媒体。媒体加剧了公众对科学的误解,因为许多记者本身就执着于毫无意义的细枝末节,同时对统计数据和证据的理解也存在偏差。他们的错误很好地阐明了我们要具备科学精神的原因:防止我们被自己的经历和偏好所左右。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会提到最让我担忧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位高权重的,本应更有智慧的人,也会犯最基本的错误——而他们一旦犯错,后果往往十分严重。我会再讲两个健康流言,从中可以看出媒体对证据的扭曲已经达到怎样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将本书联系实际,你们会注意到身边的谣言有多么猖獗,我希望你们同时也能想一想对付它们的办法。你无法与胡搅蛮缠的人讲道理,但看完本书,你将会赢得——至少也能理解——你发起的任何辩论,不管你们的话题是神奇疗法,麻腮风三联疫苗,制药公司的阴谋,某种蔬菜的抗癌功效,科学报告的门槛被降低,还是值得怀疑的健康流言,传闻证据的价值,身心关系,非理性科学,日常生活的医疗化。你会察觉到某个大肆传播的谣言后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你将掌握所有能够帮助你抗击谣言的工具:调查研究,证据分级,人的偏见,数据资料,科学的历史,反科学运动,还有几个精彩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自然科学是怎样影响这个世界的。抗击谣言之路并不轻松,因为我只能寄希望于这本书可以真正影响到你。然而,如果看完了本书你还觉得我的观点不对,那我只能这么说:你仍然错了,但你错得比以前有更有范儿更优雅了。本· 戈尔达克尔(Ben Goldacre)2008年7月
+ 加入我的果篮
哪有得卖啊!我好想看看……到时候一看作者是zohzi·phan
引用 的话:哪有得卖啊!我好想看看……到时候一看作者是zohzi·phan貌似目前还没有中文版,我从网上找的pdf...
很遗憾的说,其实算侵权,,,但是你不问这个问题,我们也当没看到,然后你能顺便翻译成中文的话,,就皆大欢喜了
好像可以转述,应该不算侵权
赶紧发出来
把PDF拿出来瞅瞅呗~
你摘一些比较有意思或者有用的,不要全来,那就算引用不算抄袭了
美亚上kindle版本才8.89刀,60块软妹币不到,你们至于吗。。唉。。。。
这书该找方舟子来翻译。。。
引用 的话:这书该找方舟子来翻译。。。 真的是,应该会有那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将水含在嘴里,水分就能通过上颚直接进入大脑为其补水脑子进水3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收藏本文到:更多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女作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