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自己出钱镇府盖的房子只有上海市居住证怎么办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第二十五期】榆林市城镇化与农民工城市融入调查报告
城镇化与农民工城市融入课题组
日&&劳促会&【字体:
&&&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贠文贤和省社科院农发所副所长王健康撰写的《榆林市城镇化与农民工城市融入调查报告》,以详实地调查数据,系统地研究分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榆林市的城镇化建设及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这篇调查报告对促进我省人力资源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在《陕西农民工动态》刊发,供各位领导参阅。
榆林市城镇化与农民工城市融入调查报告
城镇化与农民工城市融入课题组
&&& 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也是城市新移民的主要来源。榆林做为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快速扩张的能源新都,正在加快建设陕甘宁蒙晋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吸纳了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近年来榆林市一直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农民工的相关政策,但农民工融入城市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榆林城镇化仍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为推进榆林城市化进程,促进榆林经济的更快发展,课题组对榆林市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不同行业的农民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0份,并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榆林市城镇化与农民工进城意愿
&&& 榆林市全市总人口337万,城镇人口50.5万人,仅占15%,农业人口286.5万,占85%,与我省大约40%的城市化率相比,榆林的城市化水平很低。在榆林工作的农民工大约有61万人,大多是周边地区的农民,30%左右是陕南、四川等省市的农民。由于城市明显的比较优势,农民工的绝大多数愿意留在城市而不愿返乡,部分劳动力呈现不可逆的流向。
(一)榆林城镇化需要吸纳大量农民工
&&& 作为全省最具活力的发展版块,近年来榆林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形成了庞大并迅速增长的劳动力需求。部分地方出现的民工荒在榆林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榆林农民工从事的工作主要集中于采矿、建筑、服装制造、餐饮服务、机械加工等行业。在有些行业、企业,农民工人数已接近或超过该行业、企业职工人数的一半,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造业、服务业的工作绝大多数由农民工承担。农民工已成为一些单位工作的骨干,有的被选树为厂标兵、技术能手,有的被提拔为班组长、车间主任等管理人员。调查访谈中谈到农民工在榆林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说,没有农民工,城市有些职能会瘫痪,有些工厂要关门,有些行业要减产。农民工已经成为榆林经济建设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力量。伴随农民工队伍的扩大,他们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有两个特征。
&&& 一是文化程度有明显提高。调查显示,榆林市农民工文化程度,初中学历的占44.3%,而中专、高中学历的比例占40.9%,大专及以上的占6.1%(见表1)。
表1& 榆林市农民工文化程度&&&&&&&&&&&&&&&&&&&&&&& 单位:(%)
小学及以下
中专,高中
大专及以上
&&& 调查企业普遍反映,近几年使用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比前几年有明显提高。与2004年陕西省总工会对陕西省农民工的调查数字相比较,也有明显提高(2004年陕西省农民工初中文化的比例为60%,而中专、高中学历的比例仅为23%,大专及以上的仅仅只有1%)。榆林城市化既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水平的普通劳动者,榆林农民工的绝大多数完全符合这样的要求。
&&& 二是农民工中新生代群体占主流。新生代农民工我们界定为80年代出生的农村户籍的务工人员,之前出生的农民工我们称第一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已经不能从事劳动强度较大行业的工作,有的回家退出了农民工队伍。榆林调查显示,20岁以下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为15%,20到30岁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为56%,3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例为29%(见图1)。可以看出,
(二)农民工愿意进城为榆林发展做贡献
&&& 座谈反映,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动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父母、孩子在农村老家生活学习,来榆林打工主要是为挣钱,挣了钱后仍然回老家,没有想定居城市。这部分人主要是第一代农民工,占很少数。问券调查显示,只有8.7%的农民工表示他们“挣钱和学到技术后回家乡”。另外一种是向往城市生活,希望成为城里人,这部分人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学校毕业后普遍从事农业劳动的时间短,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比较长,他们普遍认为在城市只要好好干,收入比务农要高得多,而且生活条件比农村好许多。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愿回农村。当问到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有人回答“反正我不回农村,在外混吧,城市咋样都比农村强。”调查显示,选择“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后留在榆林”或“向往城市生活,出来开开眼界”的人数共有704人,占总人数的76.5%。
&&& 此外,根据我们对农民工希望的居住地调查,有64.2%的农民工期望生活在榆林,另有12.4%和15.1%的农民工期望生活在家乡县城或乡镇,只有7.7%的农民工选择回农村老家(见表2)。
表2&& &&未来希望的居住地&&&&&&&&& &&&&&单位:(%)
家乡附近县城
回农村老家
&&& 大部分农民工已逐步适应了城市生活。33%的农民工全年都在城市工作生活不回农村老家,50.4%的人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工作生活,节假日时偶尔回农村老家(见表3),可见83.4%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重心已经转入城市。而且有57.2%的农民工表示他们已经不习惯农村生活。
表3& 在城市停留时间&&&&&&&&& &&&&&&&单位:(%)
节假日偶尔回老家
视情况而定
60.9%、60.5%和50.2%。绝大多数农民工的通讯方式都较为现代和个性化。农民工受城市文化的熏染,大多接受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对文化精神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愿望,已经不满足于过简单的生活,有的慢慢”讲究”起来,注重物质和精神享受,在语言、行为上日益与城市青年没什么区别。在对农民工未来追求和愿望的调查中,有27.8%的农民工选择了“尽快成为城市人”,仅次于选择“掌握一门专门技术”和“干一番事业”的比例(这两项比例分别为43.5%和30.4%),而选择“有了积累回老家发展”的比例仅为7%。&&& &&&&&&&&&&&&&&&&&&&&&&
&&& 总之,榆林城市化进程需要农民工群体,农民工也愿意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里人。然而,农民工在城市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真正融入城市有多方面的壁垒,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二 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因素
&&& 在身份认同的问券中,多数人认为自己是农村人而不是城市人(见表4)。920份问卷中仅有13%的农民工认同自己已经是城市人,而高达56.5%的农民工表示自己仍然是农村人。另有9.6%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既不是城市人也不是农村人,是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是边缘人。20%的农民工说不清自己的身份究竟
&表4 &&农民工对自己身份的看法&&&&&&& &&&&&&单位:%&&&&&&&&&&&&&&&&&&&
(一)就业不稳定,工作没保证
&&& 座谈反映,农民工最烦心的是工作不稳定,一旦失业生存就成了问题。问卷显示,42.6%的农民工换工作2-5次,12.2%的农民工换过5-10次工作,而只有7.8%的农民工表示没有换过工作。当问及换工作的原因时,33.9%的农民工表示因为工作太累,27%的人因为收入太低,8.7%的人因为工作太危险,5.2%的人因为工作环境太差,1.7%的人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从表面看,变换工作不是单位的原因而主要是个人原因,其实根本原因是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与农民工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用人单位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没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在企业被认为是临时工,临时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与所谓的正式工有很大差别,有的相差2倍3倍。有的单位把没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压得很低,工作脏、苦、累但收入维持不了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必须,只好辞职另找工作。
&&& 对于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单位当临时人员看,农民工本人也没有长远打算,因此在技能培训方面,单位不愿意给他们更多的投入,本人也没有积极性。数据显示,73 %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而在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中,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仅占培训总数的19.1%,单位组织的培训占12.9%,自己出钱培训的占到参加过培训总数的67.8%。由于培训不足,榆林市农民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比例较低。在920份问卷中,有等级证书的仅有284人,占30.9%;其中大部分只有初级等级证书,占85.9%;而具有中、高等级证书的一共只占拥有证书的14.1%,占问券人数的4%(见表5)。农民工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经
&表5&& 农民工 技能等&&&&&&& 单位:(%)
验,因此在城市就业中处于劣势。33%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这方面 “条件不足,”成为他们融入城市的主要困难。
(二)工资收入低 ,生活费用高
&&& 在神木县四个企业的调查,农民工都反映工作累。问券显示, 有超过一半的人每周工作7天,工作6天的比例达到33.9%,而每周工作五天的仅有13.9%(见表6)。另外,有高达53%的农民工回答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10小时(见表7)。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而他们的收入远远低于当地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2009年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榆林市2009年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36494元,月平均工资3041元。而调查显示,农民工的
表6& &&&&&每周工作的天数&&&&&&&&&&&&&&&&&&&&&& 单位:(%)
表7 &&&&&&平均每天工作时间&&&&&&&&&&&&&&&&&&&& 单位:(%)&&&
10小时以上
&&& 每月收入达到1500以上的比例仅为19.1%,而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收入低于1500元,7.8%的农民工每月收入达不到1000元(见表8)。此外,还有拖欠工资的现象,41.7%的农民工回答单位欠发过自己的工资。
表8 &&&工资收入状况&&&&&&&& &&&&&&单位:%
&&&&&&&&&&&&&& &
&&& “工资低、花费大,”这是农民工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在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困难的调查中,54%的农民工填写“居无定所,住房问题难解决,” 43.8%的农民工选择了“生活成本太高”。这是在所给出的选项中比例最高的两个选项。在进一步的问券中,89.5%的农民工在城市租房居住,14.8%的农民工住单位的集体宿舍,只有1.7%的农民工自己买房。按榆林市当前房价,每平方 5000元左右,购买装修一套60平方米两居室房至少需35万元,农民工凭工资收入买房不吃不喝也要20多年。而榆林市的房租比较高,有人讲房租占他们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座谈讲到榆林的消费,反映普通饭菜价比西安还高,一碗普通的羊肉面也要二三十元,说“我们吃不起”。有65%的人表示,他们每月的收入除吃穿用基本生活和房租外所剩无几,不能给家寄钱和存钱,仅有17.4%的人回答可以给家寄钱,12.2%的人有存款。
&&& 农民工最大的消费支出就是吃穿住,如果食宿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对于稳定农民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很重要的。
&&& 在920份问卷中,农民工办理了社会保险的比例为32.2%,大部分未办理社会保险(见表9)。而且这个比率不是指办理了全部社会保险而是办理了一项保
表9& &&&&&办理社会保险状况&&&&&&& &&&&&&&&&&单位:(%)
百分比(%)
险就计算在其中,按办理全部保险计比率为零,因为计划生育险是零。在五大社会保险中,办理失业保险只有16人,参加率不足2%。失业保险对于农 民工很重要。没失业保险,一旦失业他们在城市将无法生存成为游民。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保证劳动者在年老和生病丧失劳动能力时得到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这两项保险的参保率低,使得农民工对他们在城市的未来生活感到无望,一旦失去劳动能力,他们将被城市抛弃。因此农民工更多地感到城市生活有危机感。而工伤保险参保率相对较高,是由于农民工多从事采矿、建筑等带有一定风险性的行业。企业不为农民工办理基本社会保险的原因,企业负责人的回答主要是降低成本。也有农民工不愿办理的情况,这主要是农民工怕交了钱以后在异地无法转接,个人缴纳的钱打了水漂。其实农民工的顾虑完全可以打消,主要原因还是企业不愿缴纳。
&&& 在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反映最多的是子女入学难,高额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使农民工难以承受。回收的问卷中20岁以上的农民工有68%已婚,一半以上已经有了孩子。榆林市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但在子女入托或入学的农民工中,仍有48.9%的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就读,而只能选择民办学校。有的农民工为了让孩子能在较好的学校读书,每年须缴借读费,这对本来收入不高的农民工来说,是沉重负担。因此很多农民工的子女仍然留在老家由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只有19.2%的农民工子女跟随自己在城市生活和上学。
&&& 此外,座谈反映农民工普遍没有住房公积金,不能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住房公积金制度局限于有条件的地方和城镇单位,农民工工作的高流动性加大了实施的难度,而且很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支付购房的首期,按期偿还公积金贷款风险较高。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只面向城市户口,对于在城市生活但收入不高的农民工,没有这方面的社会救助,也就没有了在城市生活下去的基本保障。
(四)维权制度不完善,合法权益没保障
&&& 调查显示,榆林市农民工参加工会的比例较高,达到68.4%。但当权益受侵害和遇到困难时,只有20.6%的农民工表示向单位、政府或工会组织寻求帮助,而半数以上农民工选择自己解决,24.2%的农民工会求助于打工的朋友或同乡(见表10)。这一方面反映了农民工乡土观念重,通过组织依法维权的意识淡薄,
表10&& 权益受侵害和遇到困难的求助途径& &&&&&&&&&&&&&&单位:(%)
求助同乡或朋友
求助打工单位
求助工会组织
求助政府部门
&&&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政府和社会组织给予农民工的支持不够。
&&& 在与10多个非公有制企业座谈时反映,各级工会为农民工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农民工开展各种活动,为农民工办具体的实事好事等。但当农民工权益受侵害需要工会维权时,他们说企业工会的作用不大。分析原因,主要是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组织依附于企业,工会主要负责人有的由副总经理担任,有的由办公室主任或车间主任担任,有的由企业老总指定。全国总工会多次强调,企业行政负责人、合伙人及其近亲属、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不得作为本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其目的是明晰劳资双方关系,避免工会主席角色错位。但现实状况是,工会主席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主要向经营者负责而不是向职工负责,当农民工权益受侵害时就遇到了身份尴尬,他们往往看老板的眼色,甚至不为工人说话而替老板说话。乡镇(街道)等基层以上的工会组织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但缺少编制,缺乏人员,特别缺少熟悉法律和有关知识的专业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发挥维护广大农民工在内的职工权益的作用。
&&& 调查反映,一些企业长期不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比如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农民工办理有关社会保险、拖欠工资、让农民工长期在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条件下工作等。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作为企业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有其必然性。但作为政府执法部门就要秉公执法,不允许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在与劳动部门的交谈中,他们反映日常劳动争议案很多,由于人员有限,他们只能受理一些典型案件,大量的争议只能由劳动关系双方协商解决。其实我们调查的许多问题不是劳动争议而是企业执法不执法问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企业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追究的问题,对这方面存在的大量问题普遍是“民不告官不究”。
&&& 为什么存在“民不告官不究”现象,座谈反映“官不究”主要因为管不过来;“民不告”主要是民不知法。问券中19.1%的农民工根本不懂任何法律,了解人数最多的法律法规分别是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分别占48..4%,47.3%,和32.3%。即使是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农民工大多数只略知皮毛,不知具体内容,不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当遇到权益受侵犯时,只有25.2%的农民工表示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半数以上的农民工则表示能忍就忍,或另找工作(见表11)。有一位农民工讲,“官司打赢了而饭碗丢了,划不来。”
表11& &&&&如何解决不公正待遇&&&&&&&&&&&&&& 单位:(%)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的农民工表示自己的生活单调,过着“三点一线”——工厂、食堂、宿舍的生活,每天工作完倒头就睡,没有自己的社交娱乐圈子。有的认为自己生活充实,有社会交往,但最多的是老乡、亲友。调查显示(见表12),农民工平时交往的人大多数为一起出来打工的同乡或在城市结交的打工朋友,分别占比20.8%和69.2%,只有10%的农民工与城市本地人有交往。在与城市人交往
表12 &&&&&交往状况&&&&&&&&&&& &&&&&&&&单位(%)
百分比(%)
一起出来打工的老乡
在城市结交的打工朋友
城市本地人
中,只有22.6%的农民工表示他们与城市人相处的比较融洽,66.2%的农民工表示他们与城市人关系一般,11.2%的农民工表示他们不与城市人往来(见表13)。这其中既有交往机会的原因,也有内心距离的原因。作为农民工,有人确实有自卑
表13& &&&&和城市人交往状况&&&&&&& 单位:(%)
百分比(%)
几乎不来往
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作为城市居民,有人对谁都不介意,对农民工至诚相待,但也有人认为农民工进城抢他们的饭碗,因此对农民工有排斥心理,甚至歧视和看不起农民工,把农民工当“贼”防。在访谈中,有农民工讲,进城务工身体累、精神压抑,特别是受到不公正对待和被人瞧不起最伤心。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在城市很受歧视的农民工比例占33.3%,28.6%的农民工对自己是否在城市很受歧视“说不清”。 歧视的存在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心理障碍,妨碍了农民工与城市人的交往和接触,妨碍了他们在文化层面上与城市文明的融合。
&&& 综上农民工遇到的就业问题、收入问题、社会保险和公共服务问题、权益保障问题以及社会歧视问题,是影响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五大障碍。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工作问题,第二位是必需的社会保障,第三位是农民工权益维护和人文关怀。工作和社会保障问题直接影响农民工的生存,而权益维护和人文关怀是关乎这一群体如何能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三、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思路和对策
&&& 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总的思路和要求应该是,把关心和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当地政府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把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的布局之中,实现榆林城市化的稳步推进和城乡协调发展,使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受益。
&&& 现行的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最大障碍。消除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应逐步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户口登记制度。由于现在的城乡差距比较大,想在一个早晨消灭差距,实行无城乡差别的户口登记制是不现实的。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榆林实际,可以试行建立户口迁移准入制,批准符合条件、达到一定积分的农民工成为城市居民。
&&& 具体做法是,在榆林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凡已办理榆林市《居住证》、纳入就业登记,均可申请积分登记。积分实行百分制,按个人文化技术素质、参保情况、社会贡献及减分设分值。各县可自定指标,包括就业、居住、投资纳税等情况,具体指标和分值根据产业发展和劳动力需求等来设定。
&&& 榆林的突出优势在于拥有极为丰富的煤、天然气等自然矿产,从人力资源的需求和配置角度来看,农民工入户城镇积分指标应当侧重于能源化工等人力资源的引进,对于具有相关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农民工可以适当提高分值和权重,确保榆林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了扶持南部县域发展,对于在特色农业、盐气煤化工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商贸等行业具有突出贡献的个人适当放松入户城镇的条件。登记积分实行公开,按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由高到低逐年核准。
&&& 核准登记城市户口的农民工,按省政府关于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政策,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享有政府给予的经济补助和补贴。
&&&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根据农民工最紧迫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要适应流动性大的特点,保险关系和待遇能够转移接续,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属地管理。”首先应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譬如和用人单位建立两年以上事实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和登记城市户口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依法落实企业应承担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以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使登记城市户口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能够享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对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只签订短期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流动较为频繁或从事各种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实行过渡性社会保障,除工伤、失业保险按现行规定执行外,养老保险先建个人账户,不建社会统筹,实行过渡性的个人账户制度,将本人的社会保障权益直接记入个人账户。考虑到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农民工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应加大这方面的执法检查。
&&& 登记城市户口并享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以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工(应不再称农民工),按有关政策应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考虑农民工全家迁入城市有后顾之忧,建议设定一个缓冲期,比如给两年时间,在这期间农民工可以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同时享有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如果这两年农民工适应了城市生活,那么就要放弃宅基地和承包地,如果认为自己更适应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生活,那么就放弃城市社会保障。城市社会保障和城镇户籍制度是相联系的,因此社会保障的落实与户籍迁转应同时进行。如果户籍迁入后企业仍不办理养老等社会保险,劳动管理部门应依法对企业进行处罚。
&&& 为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同时需要大规模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由政府主导,具有租金水平低、租赁关系稳定、设施完善、环境安全等优势,能够满足大量农民工的住房需求,应当成为保障房建设的“重头戏”。
&&& 公共租赁住房也可以成为可租可售的保障性住房。其产权归地方政府,但居者可在一次性缴纳租金后拥有长期使用权,即整交租金的公房。这种住房以60平米为宜,30万元上下,租期30年左右、可转租为售,主要面向中低收入者包括农民工。建设主体为地方政府,由政府组织招投标,选择和委托资质好的开发商,按要求进行建设和物业管理。所需资金可以通过发行具有资产支持证券性质的地方债券,依靠所收取的整交租金,政府能实现平衡运作。同时允许在居者经济条件具备时转租为售,进而获得差价收入,租、售所得均进入财政预算管理。由于有优质资产的支持,所以不用担心债券或受益券不能偿还。
&&& 同时配套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规定农民工只要缴纳住房公积金满若干年,就允许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城里购买上述的保障性住房。农民工个人公积金账户随同转移;回乡务农的,可保留公积金账户,待其重新就业后,再凭证办理接续或转移手续,也可根据其要求一次性取出。此外政府出台鼓励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利用闲置厂房、学校、仓库等改建适合农民工居住的房屋,并在城市规划中予以优先考虑。
支持工会切实发挥作用
&&& 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这一方面要求各级工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为职工说话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各级党组织每年应至少专题研究两次工会工作,帮助工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支持工会独立自主的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通过“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职工都纳入到工会组织中来。当工会干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受打击报复时,要对打击报复者进行严肃处理。
&&& 政府要把支持工会为职工说话办事、履行维权职责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和要求。确定一名副县(区)长建立与工会经常的联系,帮助工会解决困难。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所有县(区)都要建立政府与工会每年举行一次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工普遍关心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榆林非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职工流动性大的特点,要在建立企业工会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同时,应重点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解决工会在这个层面的人员特别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政府从公益性岗位指标中给工会划拨名额,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使全市各乡镇、街道都有一名专职工会工作者。
&&& 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把工会建成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为此要求工会在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教育、切实转变作风的同时,要完善工会干部的选任制度。企事业工会主要负责人实行由会员群众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区域性行业性的工会负责人实行社会化选任,工作一段时间后由职工代表投信任票。
(五)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 根据劳动关系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的现状,首先应增加劳动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人力,设立劳动关系问题投诉专线,建立接待日制度,方便农民工反映问题,必要时给予农民工以法律援助。其次应建立检查制度,每年组织一次《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执法检查,对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及时做处理。第三,将企业执行劳动法规作为考核指标纳入企业诚信等级,对严重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列入信用不良档案,通过媒体曝光,并通过相关部门对其市场准入进行限制。
宣传、教育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 在全社会开展关爱农民工活动。可成立党政领导负责,劳动管理、工商管理、税务部门、宣传教育、司法部门、工会等社会团体参加的关爱农民工活动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农民工的贡献,宣传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关心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企事业单位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社区开展的社会活动,要请农民工参加。要解决农民工政治权益问题,所有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都应有农民工代表,各级人大代表也应有农民工的名额。
&&& 要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按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 积极发展城市民办基础教育,发挥其在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中的作用。
&&& 要加大投入,开展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农民工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引导他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
作者:& 贠文贤&&& 王建康 &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市居住证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