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本古代神仙好看的bl小说推荐,是天上一对男神仙在一起了,天帝震怒,就踢天庭一个不受待见的神仙下凡拆散

中国第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女性的纪传体通史,稗官女史(修改版)_秦月明风_天涯部落
中国第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女性的纪传体通史,稗官女史(修改版)
&时间: 11:54:26
&点击:2475
最近毕荒(张惠诚)老师看了我的文章说很好,包罗万象,内容翔实,但就是写的太乱了。    我原本的意思是先登出来让大家提意见,等到都写完了,再统一修改。    但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历史学家能够给我这样的指点,我非常感动,所以我决定,现在就对我的文章进行大范围的修改,并重新登录。希望老师能够满意,也希望广大历史爱好者能够满意。                     文章简介    历史我是看厌了,总是大男人的争斗,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其实女性在中国的历史地位是异常重要的,只是几千年的男权社会,各代史官把他们远远甩在了脑后,不愿意去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现在能给我稍许安慰的就是在历史的缝隙中还能看见几个凤毛麟角的女性。各种史书、私史、笔记等等历史资料都露出了一些优秀女性的影子,虽然文字很少,描写也不详细,但是他们所留给我们的传奇故事一点也不比男性少。    终于来了灵感,我要写一部关于女性的纪传体通史。我把这部书的名字定名为《稗官女史》。    稗官的解释: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我写的这篇女史系列,就属于我自己记录的历史,因为是记录中国古代女性的历史,所以最终将文章名字定名为《稗官女史》。    我相信,女性的群体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他们有的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历史(如女娲补天)、有的用自己的美貌征服了世人(如齐文姜的美貌和淫荡),有的用自己的智慧挫败了阴谋(如赵威后智斗齐使),有的用自己的贤良教育了后代(如孟母三迁)……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段段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    我的《稗官女史》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中华民国,记录了五千多年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女性的事迹。远古女性的勤劳智慧(如嫘祖教人民养蚕)、东周女性的美丽风流(如庄姜的娇艳美丽)、大唐女性的歌舞艳丽(如公孙大娘的惊艳一舞)、南宋乱世的巾帼风采(如梁红玉击鼓战金山)、民国时的女性思想解放(如末代皇妃文绣离婚)。我会用大量的历史资料作为后盾,为读者还原了一段段最真实的女性历史。    由于大量史料的引用不便于大众的理解,我将用现代的语言给以最通俗的诠释。当然,我还会对古代女性进行情感生活上的描述,并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的历史原因进行剖析,可以满足读者对于古代女性生活的好奇心。    可以说《稗官女史》是一本关于古代女性的百科全书,无论您从什么角度出发,只要你想了解古代女性,这里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  
&时间: 11:56:26
  前言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历史应该怎么去写?还有就是历史应该怎么去读?    一直有同事批评我,你的文章专业性太强,读不懂也不想读。说白了就是难以勾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些同事根本不喜欢历史,我不强迫他们。    还有一些人,说你应该把历史写得通俗一点,让所有人都能看明白。说实话我一直是照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但是再努力还是有很多矛盾是难以调和的。那就是面对的众多的史料,你应不应该把他们放在读者的面前。    如果不引用他们,或是直接把他们翻译成白话文给大家,这个没问题,我有这个能力。但是,这样好吗?这样您在阅读中根本不了解我所说的话的根据,更不用说史料的背景和隐藏在史料背后的故事。我不喜欢做这种不负责任,或者叫不清不楚的事情。    但是大家好像对古文有着天生的抗拒性,说实话我也是看了若干年的文言文,才对他有了些感情和特殊的兴趣的,开始时,我一点也不喜欢它,但是很遗憾,除了《史记》一些家喻户晓的史书外,根本没有翻译成白话的二十四史。    没办法,我硬着头皮,去看文言文的二十四史。不过还好,后来看习惯了,也就不觉得很难了。亲身体会告诉我,看文言文很难,所以我在引用史料的后面都要加上我对这段史料的白话文的翻译。包括一些生僻字我也都会注上拼音。我能做的我都做到了,这已经是我的底线,再通俗,那就不是历史了。    所以,这种方式我会坚持下去,如果您还愿意看下去,您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历史爱好者。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如何来读历史?    我们先来看看读历史的人,以下是我对读历史的人的分类,    我把读历史的人分为四类(有点像宋丹丹分析老年人)    第一类,纯粹只为了看故事的人    没有错,历史是由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都很精彩,每一个故事拿出来,都堪比好莱大片里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说,《明朝的那些事》到第一部的后半截就不好看了,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后半本充斥着作者对于历史的评论,字里行间中都是些没有什么情节的文章,虽然作者写得也很精彩,但是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是大打了折扣。    我这个朋友就是个只爱看故事的人。    我个人觉得《明朝的那些事》后半本(我说的是第一部)才是精华。因为前边的故事我都知道,都是《明史》中的记载,写的有趣些而已。作者关于历史规律的叙述才是我最喜欢的东西。作者的这些观点里面有我没想到的,有我已经想到的,还有我根本不同意的。只有这些文字才能使作者与读者产生一种共鸣。但可能像我这样的人只是少数    所以,再奉劝各位一句,如果说您只爱听故事,您大可不必去读生涩难懂的历史。去看二月河的小说就足以满足您的需要了。    第二类,学术研究的专家    这些人里大多数都是些历史学的教授或考古学家,我给这些人起了个外号叫“历史侦探”,他们为我们探寻历史的真相,为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的谜团(但是有时,也让我们的思路越来越乱,因为越往深处发掘,疑点就越多)。    这些专家的贡献很大,让我们清楚了历史的来龙去脉。    但是,专家衣食无忧,因为他们的立场太固定,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历史即便有某些看法和分析,也绝不会是最纯粹的,最优秀的。    他们的研究结果只能为另一些人提供了一些最基本的分析资料,这就是专家的作用。    第三类,政治家,历史就是他们的课本    政治家可以算是历史课堂上出类拔萃的学生,因为他们不仅要学,还要实践。历史对于这些人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想要应对眼前发生的事,历史上几乎都有,只要你学得好,并活学活用,你就是“胜利者”。    很多聪明的政治家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创造很多新的方法,他们的故事也变成了新的历史,供后世的政治家继续学习。    我对于历史最原始的兴趣也在于历史中蕴含厚黑学。所以,对于一个出身不好又抱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历史无疑是他们的必修课之一。    第四,预见未来的人    两个月前,刚去电影院看完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美国大片《预见未来》(四十元一张票,真贵),那里边的主人公即便是有女友帮助,也只能预测几个小时之后的事情。    可是中国的历史上偏偏有这么一些人,喜欢预料几年,乃至几十年后面的事情,甚至有人预料过几百年以后的事情。可是,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人的预测往往很准确。    这些能够预料未来的人,实际才是读历史的人中的最高级。    我们学历史为了什么?说实话就是为了对过去有了解,对今天有认识,对未来有改变。    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学会预测用什么样的政体可以让国家政权更稳定,用什么样军体可以让国家更安全,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可以让百姓更富裕。为了芸芸众生生活得更好。这也就是“博爱”精神的在历史学中的体现。    这也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是一个够得上温饱,可以踏踏实实过日子的普通职工。但是我也有我的理想和抱负,也许这些理想和抱负很难实现。但是我时刻准备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所以我用历史的学习时刻武装着自己。希望自己能够一展胸中所学,为国家人民多做些事情。    最后,谈谈我的作品《稗官女史》,这是我在很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挤出时间写的,很多东西是有错漏的,我还要花大时间去修改。说实话今年很重要的职称考试就没过,跟写这个东东占了很多时间不无关系。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认为不能放弃这篇文章。    有朋友说我,你能不能写一下现在还活着的人,不要只研究死了上千年的人。我并不反对朋友的说法,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确实值得我们去关注。但是死去的人同样值得我们去尊重!难道不是吗?    搞历史研究的人不应带着任何的偏见,不应用任何方式去附庸风雅。想写历史就应该实实在在的为后人去记录一些东西。    还有的人说我,你写历史不要带着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对不起,这也是我不能接受的。我虽然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但是我对现实生活中不满的地方,我是不愿意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怎么办?只能体现在我的文章中。所以大家对我的一些过激的文字千万不要在意,那是我内心世界的一种呐喊罢了。    就说这么多吧,希望大家喜欢我的《稗官女史》。         大胡子二零(原名:尹剑翔)     公元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时间: 11:57:23
  《稗官女史》第一部 史初诸芳(从上古到西周的女性)      目录     一 女娲篇     二 炎帝之女     三 黄帝妻室     四 洛神篇     五 少昊、颛顼、帝俊三朝的女眷     六 尧妻尧母     七 二妃悲剧     八 白狐传奇     九 月宫迷案     十 中兴之母     十一 妹喜篇     十二 盖世巾帼     十三 一代妖姬     十四 三母兴周     十五 “天平”王后     十六 西周诸女列传     十七 西王母与周穆王     十八 笑倒江山  
&时间: 15:36:47
  以女性为主角写史的思路是很好的!支持!
&时间: 10:03:53
  稗官女史(1)----女娲篇    
一段探索中国古代女性的漫长旅程今天启程!  开始,第一篇!  中国上古第一女神、中华民族的母亲、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尊重的女人即将登场。  对,这就是女娲。  为了能让大家能更为全面的了解女娲这个人,我把文章分为三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为大家介绍历史记载中的女娲  第二部分:我要用自己的分析为大家还原女娲在历史上真实的一面  第三部分:女神的没落和对后代女性的影响    下面我们开始第一部分:  女娲也称为娲皇,传说她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县附近。  关于女娲的文献资料很多且非常繁杂,这些资料大都归于传说的范畴。  对上古的事情,各种史料各有各的说法,让人们很难理清脉络。当然传说也有传说的价值,虽然不一定可信,但至少可以证明中国的历史不存在空白,有些资料经过分析之后,还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的。  关于女娲的史料记载就很值得我们回味一下。  
女娲其人的说法五花八门,我总结了一下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  这个说法又分成两种,大家普遍知道的是女娲用泥造人的故事,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是这样演的,还有一部著名的儿童连续剧《小龙人》也曾经提到过这个故事,所以幼儿园老师如果提问:“孩子们,谁知道女娲是谁?”肯定会有小朋友站起来说把橡皮泥捏成小人的那个阿姨吧(笑)。  其实女娲用泥巴造人情节来自于《太平御览》。  这本书中对这个情节描写的非常详尽,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女娲造人之前所做的准备和《圣经》里说上帝造人的步骤大致相同,这真是东西方的一个奇迹啊,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奇迹,而是人类对自己起源问题的共通的认识。  《太平御览》成书于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说“太宗日览三卷”,宋太宗对他的重视程度和喜爱是可想而知的。对于这部书,我个人认为,他对唐史的研究很有价值,我在后面还会频繁引用它。但是他对上古历史的记录,我认为偏向于不可信的东西较多。  原因很简单,北宋离上古年代太久远了,所以这里的记载多是后人的凭空想象而已,更何况宋太宗一朝的文献,修改和篡改的东西本来就很多。  当然,判断这个说法的真伪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我们的思维简单思考一下,用泥巴造人,估计连大点的孩子都不信。所以说传说只是传说。趣味性很强,但是很难让人信服。  
还有一种女娲造人的说法:是说人是由女娲和伏羲结合的产物,这个在唐代的李亢《独异志》(注释1)中有记载,不过这本书充其量是一本轶事小说,可信度也不大。但是我觉得它的记载至少要比《太平御览》可信,因为比较符合逻辑,我们不是单细胞动物,只有男性和女性结合才能生出孩子来,而且唐朝的史料较宋朝要早,添油加醋的问题会相对少一些。  《独异志》上是这么说的:“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  这段史料不难理解,我就不翻译了,看看这个故事比前面的故事人性化多了吧。  伏羲和女娲造人说是一种比较完备的说法,是经过后代人的思考、逻辑推理,然后加工后所写的。因为这种说法里有伏羲这个人物的出现,所以我必须也介绍一下他,谈女性的同时,还是避不开男性,就像男性的世界也不能没有女性有一样。  伏羲估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未必很了解他的故事。其实伏羲也是很伟大的人,他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可能是女娲的光芒被后人无限的放大的缘故,结果伏羲的光芒被盖住了很多。  伏羲与女娲造人说后来被历代史家发展为了更为完备的学说,也就是我下面要介绍的第二种学说。    第二种说法是:女娲是华夏族的母亲。  这种说法大体是说女娲和伏羲创造了华夏族,他们结合生育的并不是创造了第一批人类,而是创造了华夏民族,他们之前还有别的民族和人类存在。  这基本上是近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们家比较统一的观点。  这个说法是比较靠谱的。  因为这个说法最少说明女娲也有自己的母亲,她之前还有更古老的人类存在,我们不是泥巴变得,我们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可以将人类起源的问题推向了更久远的时代(太古时代)。这些生下女娲的更古老的人类可能就是猿人之类的古人类,也就是我们还尚未开化的祖先,这点比较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  关于这个说法,史料的考证是这样的:  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从这条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华胥是伏羲和女娲的妈妈,那他们的爸爸是谁呢?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华胥姑娘是当时华胥氏部落的小公主,她很顽皮,到一个风景特别的雷泽去游玩,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有点像魔幻电影的情节),于是“受感而孕”,于三月十八日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伏羲。这个脚印的主人在史料中记载叫雷神。也就是说雷神是伏羲和女娲的父亲。(什么是“受感而孕”,我个人感觉就是迷奸)  这雷神在《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是这样的:“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所以,它的儿子伏羲在各种画像中都是以一个龙身(蛇身)人首的“龙种”形象出现的。这多少可以解释我们对龙的图腾为什么会这么久,因为那是我们的“根儿”。  至于伏羲为什么选择自己的妹妹做新娘,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伏羲和女娲都是蛇身人面,他们不大太容易找到自己别的同类交配,第二,高贵的物种就要与高贵的物种交配,这是后世史家记史时的传统观念在作祟,谁还配得上伏羲,只有他妹妹了,第三,当时我估计人类也很少,茫茫世界找个漂亮姑娘也确实是不容易(笑)。  史学家们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把那个雷神和华胥姑娘当作了更为远古的人类的象征。  这个分析有他的道理,不过即便这种分析很符合情理,但是故事本身太荒谬,我觉得还是不值得采信。  然后就有了第三种说法,很意外这种说法虽然不是专家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个人认为却要比专家的学说更权威、更系统。    第三种说法是来自于三苗族(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传说,这个传说和诺亚方舟的传说很像,说原来的人都死了,好像是因为洪水,只剩下了伏羲与女娲两个人,后来的故事就变得比较系统了,伏羲兄妹为了是人类繁衍下去,结合在一起,生了男女十二个孩子。这几个兄妹简直就是一帮活宝,惹出诸多的事端来。  成书于七世纪的日本《古事迹》是一本记录日本起源的古籍,里边的传说故事,还多少有这十二个活宝的影子,看来日本人爱借鉴外国的历史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  因为这个专题是讲女娲,所以他的子女我只说与女娲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对,傩(nuo,二声)兄、傩妹。  还记得前边说的《独异志》的记载吧?女娲和伏羲的结合是靠天象的聚合,傩兄傩妹也差不多,傩兄一直想娶自己的小妹妹,但是他不知道天意如何?于是他想出来方法。  纵火(汗)。  他们在不周山山顶往山下滚两个碾子,结果碾子在山脚撞在了一起,摩擦起火,火又生了烟,烟在天上合在一处。他们也认为这是天意的安排。  但是,傩妹很害羞,就说傻哥哥你要是追上我就嫁给你,然后就围着山跑了起来。傩妹在前边跑,傩兄在后边追,大哥也够笨的,颇像我追女孩子一样(笑),土地公就出来跟傩公说,你转过身朝那边跑不就得了?傩妹就这样被傻子追上了,然后出嫁了。  傩妹还是害羞,就拿扇子遮住脸。中国婚嫁习俗,新娘子要盖红盖头,传说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这段三苗族的传说中可能包括两个女娲传说,一个女娲是造人的女娲,也就是这十二个兄妹的母亲,第二个就是婚嫁生育的女娲,也就是傩妹。这两个形象被后世合二为一了。  我为什么说这个传说是最经典的对女娲其人的诠释,除了情节较具体外,还因为他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人类曾经遭到过的大灾难。这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女娲这个人物,也有助于我下面的分析。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部分,我是怎么理解女娲这个人物的。  首先说,我相信女娲确有其人,很有可能她是母系社会中一个很有名的部族首领。  在西汉《运斗枢元命苞》中记载,女娲和她的哥哥伏羲、尝百草救人无数的神农被列为中华民族历史之初的三皇。  我想这对兄妹很有可能是两个不同部落的领袖。  女娲也很有可能与自己的哥哥伏羲结合生出了很多儿女(近亲结婚,儿女中估计也有智障人士,比如那个傩兄,笑)。  由于母性的原因,这些儿女可能大多数依附在母亲的身边(还是和妈妈亲的孩子居多),使得伏羲的部落日渐衰弱,而女娲部落日渐兴盛,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人口的力量,特别是在古代。人口是这一个部落甚至国家兴衰的标志之一。  有的人要问,伏羲为什么不和和女娲部组成一个部落?  据考古学家考证,那时候的男人大多是女人的依附,男人除了睡觉外,别的时间是不可以和女人在一起的,结婚时男人要到女方家里来,到现在很多少数民族里也还保持着这种习惯。而且有时夫妻都是不同属于一个部落的,他们只有睡觉的时候在一起,白天回到自己的部落去,颇有点象我们今天的双职工夫妻。  虽然伏羲的贡献也很大,他也有很大的势力和部族,但是一次灾难彻底改变了世界乃至华夏族的格局,三苗族的传说是洪水,我觉得是更大的灾难。  大家都知道女娲补天的传说吧,《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很多历史学家反驳过这个记载,皇甫谧、司马贞(注释2)都认为这是荒诞不经的故事,是无稽之谈。  东汉著名唯物主义者王充在《论衡》中更认为:“天非玉石之类,岂石所能补,且女娲虽长,岂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阶梯可上,此则三尺童子皆能知之,何烦辩驳。”意思是说,想补天你怎么上去呢?  还有的史家称女娲氏不过是教人用火照明及熟食,在黑夜也可以让人们像白天一样。  近代史家的研究更加奇特,他们说女娲补天实际是女娲将他们所住的山洞上方的石壁修补上。  我说一下我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当时天确实“破”了。  从《淮南子》记载来看,洪水和的地震是同时发生的。这么多灾难同时发生,那就很可能是由一个更大的灾难引起的,这个更大的灾难很有可能就是陨石撞击地球。  有人会问,你别扯了,陨石撞地球?恐龙因为这个灭绝了,人类为什么没有灭绝  答案就人类是胎生动物,而恐龙是卵生动物。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实际是陨石撞击后,土壤的某些化学元素太高,导致了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人类则不受此影响。  对此,我还有文献证据。  我列举一下:  《竹书纪年》:“帝禹后氏八年雨金于夏邑。”、“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地名,此地已无法考证)”。  《宋书》:“魏明帝青龙三年正月乙亥,陨石于寿光(青州府寿光县西50里)”  《春秋》:“鲁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元和郡县图志卷七》:“陨石水源出县(宋城县)北40里春秋时陨石于宋,其处为潭。”  从古籍的记载上看至少说明在华夏族的发祥地陨石的活动是很频繁的。  
时势造英雄,在这种危急存亡的时候,一个人站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女娲,她成为了华夏族大转移的总指挥和总策划。根据传说这个时候伏羲只是在东海之滨负责接应。你如果正处于这个时代,你会去更崇敬一位带你脱离险境的人,还是回去崇拜那位后方的接应者呢,关乎华夏族命运的一次救援和转移就在首领女娲的领导下完成了。  当然女娲补天还有别的我可以接受的说法。  一说,女娲补天也完全是由于她对自己惹下的祸端的一种补救,因为是女娲与共工氏争帝,女娲命祝融(官名)领兵攻打共工氏,共工氏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撑天之柱,它倒了还会有下面什么好处,女娲因为这件事才去补天。这个故事很真实,虽然有神话的成分,但是可以肯定部族之间的冲突肯定是常有的,从有人的那一天起,人类就没有消停过。  是战乱造就了女娲,女娲也很有可能是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者,也是这一个时代的统一者,或者说是这一个时代最后的赢家。  
当然还有可能是这样的,女娲先统一了部族又拯救了部族,这种双重的功绩,让她声名鹊起,四方臣服。  
女娲赢得了华夏族的尊重和臣服后,她又做了一些事情。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  以上三段史料,都是说女娲创造了世界上很多东西。“一日中七十变”就是说女娲一天能造出七十样东西来,这可比爱迪生的效率高得多(笑)。以上的描述多少也些夸张,与其他的中国创世神的造物理论也有些矛盾(比如盘古和夸父)。所以这个记载大家也可不必这么认真。  但不可否认的是女娲的创造力很强,我举一个例子。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帝王世纪》(晋.皇甫谧撰):“女娲氏,风姓,承疱羲(疱羲就是伏羲)制度,始作笙簧。”  翻译过来就是女娲发明了“笙簧”,这些记录都还比较靠谱,因为它没有和其他记录相冲突,也很实在,别人也没提出过发明权异议。  我一开始看到这个记载的时候,结合上下文认为“笙簧”是女娲独创的一种制度,但后来看到《唐乐志》:“女娲作笙,列管于匏(pao,二声)上,纳簧其中。”才知道“笙簧”是一种乐器。看来女娲真是很有音乐细胞。  但是说“笙簧”为一种制度也不能为错,“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有繁衍滋生人类之意。五代后唐马镐《中华古今注》:“上古音乐未和,而独制笙簧,其义云何?答曰:女娲伏羲之妹,人之生而制其乐,以为发生之象。”  上面古文的意思是说“笙簧”是女娲创造的一种为人的降生而演奏的特制的乐器,我估计可能是在人的降生时要用笙簧演奏来举行某种仪式,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女娲在古代还被叫做婚姻之神,那个时代人们是不拜月老和送子观音的。  《风俗通义》记载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我个人认为婚姻制度不是女娲创造的,婚姻制度的是由后世历经很多代人的努力才逐渐完成的,就是到了现在,婚姻法不也还是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吗。  还有人说“同姓不婚”,也就是宗族不通婚的理念就是从女娲那开始的,这个就更不可能了,因为不仅女娲和伏羲兄妹结为了夫妻,他的儿女也结为了夫妻。  《左传.禧公二十三年》中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藩”,这个记载见于春秋时期,人们认识到宗族婚姻影响生育质量这个问题肯定不会这么晚,但是要把它形成制度是很难的。因为首先是人口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哪里去找那么多合适的女子去给部落生孩子?你四五条鱼放在一起,他们肯定会近亲生育,没办法这是条件所限,在那种条件下就不可能产生那样的制度。  当人口多起来的时候,人们自然也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也就不愿意再找什么妹妹啊结婚了,后来甚至连表兄妹也被禁止通婚,不过这条制度在雍正年间被破了,雍正下令表兄妹结合,“应从民便”。这个属于人类意识的一次倒退,我讲到清朝的女性时,会开单独的单元来讨论这个问题,这里不多说了。  
  以上是我对女娲这个人的总体认识,不知道大家满不满意。  下面进行我们今天最后一个话题,女神的没落和对后代女性的影响,这个话题酷似一堂政治课,多少有些没劲,不过如果您想了解近五千年中国女性的命运走势,你必须耐着性子把下面的文字看完。  北欧神话的主体思想是任何的神都和人一样,都是有没落的一天的,都会迎来他们衰败的命运,他们称这种现象为“诸神的黄昏”。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体系中也是这样,长生不老的神仙形象是后来才出现的。  就这样,“女娲的黄昏”也慢慢的到来了,女神时代在上古时代中期就被没落了,这种没落实际上就是母系氏族的解体。  为什么母系氏族只是昙花一现?  我觉得是因为男性对于自己在生育中作用的认识,来得太晚。当男性终于认识了自己在人口生育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工具的生产取代人口生产而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历史过程中,男性比之女性,就身体条件而言,占据绝对优势。  就这样,男性的时代到来了,而且一来就是几千年。  社会形态一旦转变,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便不再是血缘情结,而转变成为物缘情结以至金钱情结。“妈妈亲”只是我们埋在自己感情深处的一种情结了,而不具备社会作用。    出土的文物说明,在突出女性性征的女神塑像之后,世界各地都开始制造突出男性的男神塑像。  到后来,情况又恶化了。女性不仅没有掌握物质生产的控制权利,而且也失去了人口生产的主导地位。女性此时由女神沦落为女奴,甚至沦落为妓女,成为男性发泄性欲的工具。  女性性地位的低落,就其实质而言,主要是因为她们没有掌握物资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所有权、生产控制权以及产品分配权。如果女人掌握了这些权力后,情况又会随之变化。  一旦女性由于某种历史的机缘掌握了这些权利,她们的性奴役状态就会顷刻瓦解,她们的性关系地位就会随之提高。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都是生动的例子。    但不管怎么说,那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女性的身份是低下的,他们的生活是痛苦的。  总之一句话,女神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再复返,但是女娲的神圣形象并没有因此改变,估计是她的伟大是任何历史都无法掩盖的吧。  女娲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女性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上上即将登场,发挥她在历史中的作用。  所以,请继续关注我的《稗官女史》          注释1: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署作者为李亢,《崇文总目》作李元,《四库全书》作李冘,估计是字形相近而误写误抄的问题  注释2:司马贞,字子正,唐河内(今沁阳)人。开元中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馆学士,主管编纂、撰述和起草诏令等。唐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史记索隐》三十卷,世号“小司马”。他对史记的注释贡献极大。     
&时间: 21:51:38
  不知楼主有注意到谢安的老婆吗
&时间: 10:35:46
  稗官女史(2)---炎帝之女        上古时代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时代,记载很混乱、说法很混乱、专家们的权威意见也很混乱。  这里似乎是小说家的天堂,但却是历史学家的地狱。  想把上古时代理出一个头绪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一般读者不爱看关于写这个时代的文章。  但是我的女史是要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所以再乱我也要为大家把其中的女性理出个头绪来。  所以,今天开始,第二篇!    女娲之后,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很难再找一个可以有点记载的女人,直到了炎黄时代,一些有突出贡献且有鲜明性格的女性才一个个从历史的缝隙中走了出来。  今天我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炎帝的几个女儿,为了让你别走开,先告诉大家一声,炎帝这几个女儿个个都是大美女(笑)。  历史上对炎帝老婆的记载很少,我看到的史料中只有《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中说了一句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ao,一声),生炎居。”  就这么一句话,只知道炎帝的老婆叫听訞,再也找不到其他记载了。  但是炎帝的女儿们可是大大的有名,炎帝的女儿我一共在历史的记载中找到四位,关于他们的故事都很精彩,请大家随着着我的讲解,在了解他们故事的同时,逐渐走进这四位美女的内心世界吧。    大女儿:对不起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她的名字,我给她取个名字巴,炎大姑娘。  炎大姑娘见一个叫赤松子(这个人可是大大有名,他的真实身份众说纷纭,这个系列不是讲仙人的,有机会再讲他的故事)的人成仙了,就爱上了他,于是跟赤松子私奔了(成仙)。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了汉代刘向的《列仙传》上。  “说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炎大姑娘是最早的追星族,追星追到炎大姑娘这种程度的可是很少见的,有传说她和赤松子最终结为了夫妇。  那时候少女的偶像估计不是像周杰伦似的歌星,也不是像F4那样的帅哥,而是神仙,比现在的女孩子追求高多了(笑)。    二女儿:同样没有留下姓名,我为她取名为炎二丫头。  炎大姑娘还有一位妹妹,也就是炎二丫头。  炎二丫头眼红姐姐成仙,也发起神经来,在一棵大桑树上做巢,并且不肯下来居住。  炎帝刚刚稀里糊涂地失去了一个女儿,所以对这个女儿十分珍惜。  他对这个二丫头的古怪行为是又气又疼(真是个好父亲),炎帝的心情估计酷似家里有孩子练了法论功走火入魔,百般劝说确又无济于事一样。  炎帝在无奈之下想起来了个馊主意。叫人在桑树下燃起一堆火来,想用烟逼女儿下来 ,万般没想到的是二丫头竟然从树上跳入火中自焚了,但更神奇的是,她竟因此也成仙了。小孩子看到这段千万不要效仿,我个人经验判断,不是每个人自焚都能成仙的。  这个事充分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方法,二是女大真的不中留。    看完炎大姑娘和炎二丫头的故事各位读者有什么看法?  反正我是不太喜欢这二位。  他们这样爱攀高枝,颇有点现代女孩的特点。所以我也不太喜欢爱攀高枝的现代女孩。  其实有一个问题,我到现在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仙女总是想下凡?而凡人总是想成仙?  钱钟书的《围城》中说的那句经典的话,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回答。  前两天碰上了一个美女(也是才女),问她说愿意成仙,还是愿意找凡人结婚。(这个问法好像本身就有问题)她的回答超级狡猾,她说:“我若为仙人,则只羡鸳鸯不羡仙。”大家多少读出点意思来吧,反正我听完是不置可否,只能说一句:“你太有才了。”  对他们的故事不多说了,下面这两个女孩才是今天的重点。    三女儿:瑶姬  对于瑶姬的出身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传说的记载,另一种是史料记载。  传说中瑶姬是王母娘娘心爱的女儿,还有一说是玉帝的亲妹妹(就是二郎神杨戬的母亲),这个说法里瑶姬是位地地道道的仙人,跟炎帝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传说中的瑶姬可厉害了,他不满天庭没意思的生活,私下凡间(天上总有这样不知足的仙女),并在东海之上杀斩十二条祸害百姓的孽龙,上演了一出中国版的勇者(女)斗恶龙。  斩杀孽龙这件事又是东西方的一个文化上的巧合,西方的传说中龙是一种既邪恶又强大的动物,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去消灭它。中国的华夏文明虽然有悠久的龙崇拜,但是好像贫苦的大众并不喜欢这种动物,《封神演义》、《西游记》这些小说里都有擒、杀孽龙的情节,就连东海龙王熬丙,在艺术形象上,也是以反派人物或是丑角的形象出现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龙在中国的历史上渐渐从一个民族的象征,逐渐转变为统治阶级的象征,普通民众对于压迫者的憎恨无法表达,人们自然就会在口口相传的传说中加入很多杀孽龙的情节,以示对封建统治着的不满。  说了几句题外话,书归正传,瑶姬斩杀的孽龙掉落地上,变成了巫山。巫山横住了长江水,这里的水患成灾,瑶姬交给大禹一本《黄绫宝卷》(记住这个传说,我在《白狐传奇》中还会引用这个故事),大禹借神女之力,把三峡开通了,后来瑶姬的十一个姐姐也下凡,并留在了人间造福人类,这十二位仙女,合称巫山十二峰,其中的神女峰据说就是瑶姬变化来的。以上这段故事主要取材于巫山神女庙的石刻,但这个石刻也只是古书上的一些零星记载,具体这块石刻还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如果有机会我会亲自去三峡探访一下的,这里不多说了。  第二个说法来自于史料,说瑶姬是炎帝的女儿。  《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注引《襄侣音旧传》:“赤帝(炎帝)女姚姬。”  《太平御览》卷二九九引《襄阳耆旧记》:“帝之季女(季是老三的意思)也,名曰瑶姬。”  这个瑶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太平御览》:“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山海经 .中次七经》:“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露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这两个记载首先都说瑶姬未出嫁就死去了,但后边的记载不太相同。  根据《太平御览》的记载瑶姬死后被炎帝封为了巫山的女神,而《山海经》上说瑶姬的尸体被运到了姑瑶山。  姑瑶山大家好像不太熟悉,我之前也没听说过,而且鄙人才疏学浅,接触到的古籍也不多,没查到关于姑瑶山的太多记载,但是各位如果是我这个年纪玩过仙剑吧?仙剑好像提到了姑瑶山(我还是个游戏迷),我印象这座山是在黄河中游。如果仙剑游戏的设计者找到的资料可信的话,姑瑶山和巫山应该不是一座山。不过这个故事好像和前边的第一个传说颇有些渊源吧,两个故事都提到了巫山。  不管是哪座山,他们上面都长出了一种仙草,这种仙草有一种魔力,吃了就会让异性喜爱(天啊,这东西哪卖?笑)。  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故事,与瑶姬有很深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巫山云雨”的传说。大家别觉得这个词不太健康,其实这个词的来历没有这么复杂。  这个故事说瑶姬和楚怀王、楚襄王父子发生了一段很离奇的经历。先是“老子”(楚怀王)去巫山,梦见了瑶姬,还为这个建了庙,后来儿子(楚襄王)也去了,竟然在晚上也梦到了瑶姬,为这个还叫大学问家宋玉作赋描述了他与父亲的两段梦中奇遇,这两篇赋后来都成了千古传诵的名片,也就是著名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注释1)。  离奇之中还有点蹊跷吧,这二位会梦到同一位仙女。后人就多方猜想,说仙女和这二位君王怎么怎么样了。  其实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里的男主角就会知道,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楚怀王大家都熟悉吧(不是那个被项羽拥立的傀儡君王),就是他间接逼得屈原投了汨罗江,他干得蠢事很多。他在位时贪令智昏,任用佞臣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爱南后郑袖,致使楚国开始衰落。更蠢的事还在后面,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欺骗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于(在河南渐川西,战国时秦地)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怀王大怒,发兵进攻秦国,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注释2),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再惨败于蓝田(陕西),公元前311年秦国攻取召陵(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楚三战皆败。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怀王在武关谈判。怀王不听昭睢、屈原的劝告,决定前往武关谈判,结果被秦国扣留,最后悲惨的死在了秦国。就是这么个货。  他的儿子还算凑户,不过也只属于刚刚及格,还是补考及格的。  怀王被扣留期间,楚人立太子为王,就是楚襄王。在《战国策》中对他有一段经典的记载,《战国策.楚策》中有“庄辛谓楚襄王曰”一段把这个白痴君王写得淋漓尽致。  面对当时严峻的形势,这位襄王大人竟然毫不觉察,庄辛劝谏他远离小人和女色,襄王不听,结果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襄王逃亡城阳(在山东即墨县西南),这才想起请出走赵国多时的庄辛回来,庄辛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比喻为他分析了现在的形式,结果襄王重用庄辛,庄辛也不负所望,为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大家想一想瑶姬仙女会喜欢这样两个家伙吗?我觉得这件事纯粹是二位色狼脑中无良的YY罢了,说好听了叫意淫吧。估计他们是在游巫山时碰见了神仙姐姐的雕像回去就白日做梦了。  李白《感兴八首》诗云:“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看大诗人也是我这么想的吧。那些后人近乎于丑陋的想法,如楚王与仙女云云等,就更是无稽之谈了。简直是恶心。  可叹“巫山云雨”这个词语,无论是说景色还是由此带来的想象,都是这么美。但是现在却被那些不入流的黄色小说大量引用,可惜可惜。把这笔帐也算在那二位糊涂君王的账上吧。  以上是我对瑶姬神女的说法不知道各位能否接受?  如果接受,我们接着介绍炎帝的第四个女儿。    四女儿:精卫  这个名字应该大多数人都熟悉,原因是一个著名的成语,精卫填海。  这个故事来源于《山海经》上的记载。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在距离长子县城西25公里处,据说景色绮丽,仙境一般,没去过只是听说啊),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叫声是自己的名字)。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上面这段话如果大家看不懂,那就请看摘自《中国古代传说》(少儿版)记述的这个故事: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名珠。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最终被大海吞没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让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说道:“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     “为什么这么恨我?”     “因为你夺去了我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看了这个故事,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精卫遭遇海难的故事可能是真实的。  人们都认为她太可怜了,他们不想让这个楚楚可人的少女就这么消亡的,于是设计出了“精卫填海”的故事。  人们不仅把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设计的十分符合逻辑,还未精卫设计了自己的归宿,海燕的出现,还有他的孩子们,多好的结局。  在我的心底,我到现在都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这个故事太精彩了,给我的启发也很多。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这是陶渊明的《读山海经》。  中华民族的志气和情操随着精卫的故事和陶渊明的诗句,从远方向我们飘来,我对此感受颇深。  看完这四个故事,不知道大家对我今天评论是否满意,如果满意。我们马上就会进入下一个单元。  请继续关注《稗官女史》下一期《黄帝妻室》          注释1:《高唐赋》和《神女赋》这二两篇存在很多疑问,常常被怀疑成伪作,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宋玉所做。  注释2:在安徽当涂县东,与江苏江宁县接界,汉丹阳县也。《史记秦始皇纪》:三十七年,过丹阳至钱唐。晋书地理志作丹杨,以山多赤柳故名,汉置丹阳郡于宛陵,而此为丹阳县,因有小丹阳之称,后汉建安初吕范从孙策渡江,下小丹阳,即此。  
&时间: 10:38:04
  to:陳浩   呵呵,著名的河东狮吼,怎会不知?我还要专门写她的传呢
&时间: 16:42:59
稗官女史(3)--黄帝身边的女人们      
  黄帝很成功。  这是我对这个男人的评价。  黄帝为什么很成功?  谁能回答?  如果你不知道,那好今天开始第三篇。    黄帝这个人的成功,我个人认为不在于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遇到了很多的贵人相助,而这些贵人很多是他身边的女人。    他的第一个贵人是他的母亲,黄帝的母亲叫附宝。附宝生黄帝那天,传说在双洎河的上空,出现两条巨龙在天空盘旋,凤凰在空中飞舞(任何有点传奇色彩的帝王出世都有类似的描述,谁也不能免俗)。  传说里说,黄帝和炎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炎帝的母亲是少典(黄帝的父亲)的正妃,黄帝的母亲是少典的次妃。由于黄帝的母亲越来越受少典的喜爱,炎帝的母亲就经常和黄帝的母亲过不去。  此后,少典便把附宝母子带到轩辕丘西南方向十多公里的阴水河边居住,从此人们把阴水河改名为姬水河,所以后人便把黄帝的姓氏称为姬姓。黄帝之所以可以发展壮大,全都赖他子以母贵,少典为他选了一块好的根据地,所以我说附宝是他的第一个贵人。    后来,黄帝渐渐长大,要娶老婆了。  黄帝的老婆到底有多少,据说有四妃十妾,我第一次看《史记》的时候,记得上面对黄帝的老婆只有一句话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后来在《三家注史记》中找到了一条注解的话:“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  这样,黄帝有记载的老婆就变成了四个,他们分别是嫘祖、彤鱼氏、方雷氏、嫫母。  很幸运,黄帝这四个老婆都是他的贵人。  雷氏女和彤鱼氏女除了说他们生了孩子外,很难再找到其他记载,不过,从他们的姓氏上分析,很有可能是两个很有影响力的部落酋长的女儿,因为他们的姓氏上有两样古代社会很重要的图腾,一个是雷,一个是鱼。  在古代雷是上天发怒的征兆,而鱼是祥瑞之兆。拥有这两种图腾的部落绝对不是小门小户,很有可能是当时的两个超级部落。黄帝能够在当时统一天下,得到了这两个超级大部落的支持是在所难免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猜测。    好下面说剩下的两个妃子,这是今天的重点。  正妃西陵(史记的注解上说西陵是个国名)嫘祖。  传说,一次黄帝外出,到的是具茨山也叫始祖山(在新郑市区的西南)。登上具茨山,可以看到很多自然生长的桑棵树,传说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黄帝在这里看到一位会吐丝的女子,她吐出的银白色、金黄色的丝都闪闪发亮,吐丝的女子就是嫘祖。还有一说是黄帝到具茨山,看到嫘祖在桑园养蚕,并且看到她用蚕丝做成的金色彩衣。(这个说法比较可靠)  黄帝心想有了这丝,织成布,做成衣服该多好啊。当时黄帝就想向这位女子讨教吐丝的方法,但这女子说:“非丈夫(老公)不传授。”  在这停一下,各位男士,你们要是遇上这种情况会怎么样?  答案一:是美女我就娶回家,答案二:不是美女我也娶回家,答案三,是美女我也不敢娶回家。  自己想想答案吧。不过要是有个这么有才的姑娘对我这么说,只要我不反感她,我就把她娶回家。(第四个答案,我也很狡猾吧)  黄帝(当时的黄帝已经三十岁了)二话没说,选了第二个答案(嫘祖的衣服好看,但却不是美女)。  黄帝的一双慧眼造就了他一生的辉煌。  黄帝没有看错人,嫘祖勤劳能干,她带领部落的男男女女一起养蚕、栽桑、纺纱、织布,人们就有了衣服遮体,再不用穿兽皮树叶和麻了。  黄帝看女人的本事确实是很厉害。  黄帝后来还为自己的儿子看上了一个好的儿媳,《三家注史记》:“黄帝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昌意和蜀山氏的儿子就是后来的颛顼帝,这是后话了。    当然西陵是个国家的名字,我个人感觉嫘祖也很有可能是一个国家的公主,公主不都是娇滴滴的柔弱的女子,我愿意相信她既是公主,也是个勤劳能干的贤妃。  嫘祖的第二个功绩是为黄帝找了一个可以接替自己位置的人,黄帝获得他人生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  这个人就是黄帝的最次妃(身份最低)嫫母。  要说嫘祖的长相,叫不漂亮。要说嫫母,就一个字,“丑”。  王子渊(汉)《四子讲德论》:“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  原来听一个朋友论女性,他说,长得好看,身材高挑的叫“美女”,长得好看身材一般的叫可爱,长得一般身材很好的叫有气质,长的不好身材也不好的叫“宝贝”。  我问他为什么叫宝贝,他对我说:“家有丑妻是一宝。”我身边的人有才的真多。(笑)  不过嫫母的故事告诉我,我朋友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嫘祖组织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养蚕织丝。但很快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蚕养了很多,茧也产了不少,但抽丝和织帛却有了困难。就在这时,群女中有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面部丑陋的女子发明了缠丝的纺轮和织丝的织机。黄帝得知后,对此项发明大加赞赏,让她给众人传授技艺。  后来在嫘祖的撮合下,黄帝娶了这位丑女,作为次妃,这位次妃被后人尊称为嫫母。我在这里又要停一下,嫘祖为什么要选一个丑女当自己丈夫的妃子?为什么其他两个妃子在历史上没有记载,这个问题大家想过吗?  我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我的想法说出来怕大家说我脏心滥肺,所以还是不说了。这个问题还是留做一道思考题给大家吧,我觉得是一道很深的思考题。    嫫母比嫘祖还要能干,很快就把纺织机的使用方法传授给了大家,所以后世称嫫母和嫘祖是纺织术的发明人。  有些学者就是不愿意接受这个观点,他们的观点是纺织术是人民发明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是某几个人的功劳。  我对这种说法不赞同,社会制度是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由各种不同的阶级势力斗争后不断的改善的,但是具体事物的发明权我个人觉得应该属于个人,或是一个小团体。  从考古发现上说,黄帝时期正好处于中国的仰韶文化,在郑州市沟赵乡、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伏羲台等遗址中发现了用陶制作的纺轮,这个时期和地点正是处于黄帝时期,和历史上记载是相符的。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成吉思汗可以组织人创造了蒙古文,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相信仓颉造字呢?  把重要的发明权署名人民,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说一点激烈的话,人民需要的不是某些重大发明的署名权,而是充足的生活资料,给职工多长些工资,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比授予他们历史的创造者啊这些炫亮的光环更实际一些。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果您不同意,可以跳过去不看(不过晚了)。    继续讲嫫母,后来嫘祖病逝,因为嫫母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因此黄帝对她信任有加,把管理后宫的责任交给了她。包括嫘祖的丧事也是嫫母一手操办的。  嫫母的作用和汉初的萧何差不多,为黄帝做好一切后勤保证,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   传说,嫫母除了织布以外还有别的发明,听说镜子就是嫫母发明的。这个大家应该不难想象,因为嫫母也知道自己长得比别的女人相貌丑(传说黄帝黄帝授以嫫母“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不是丑到一定地步,不可能能胜任这个工作。),因此不愿意和其他女人一起到水边梳洗打扮。可女人爱美之心也驱使她想打扮自己的容貌。有一次,她发现一块非常光滑的石片,太阳光照在上面,光亮闪闪。她拿来看了一眼,石片上有模糊的影子。她用更细的石料磨擦石片,影子越来越清晰了。经过用石块磨擦,再用动物毛皮反复摩擦,最后石片竟显示出一个人的影子。她拿着石片到水边一核对,才发现石片上的丑女人竟是自己,她很伤心,更不愿意到水边去了,独自在石片前装扮自己。  黄帝发现嫫母很少出门,便到住处看望嫫母。忽然发现她对一大块石片看什么,黄帝走近,嫫母从石片中才发现黄帝,立即起身拜见。黄帝拿过石片端详许久,突然大声说:“嫫母磨石视容,从此可以不到水边照容了。”  不过有的书也说,镜子是黄帝发明的,《物原》古书上说:“轩辕作镜”。《轩辕内传》也说:“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用而用。”《述异》这本书上也说:“饶州旧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  不过黄帝发明镜子这个说法我不相信,因为我觉得镜子是女人发明的更符合逻辑些(你没见过男人的书包里放个小镜子,没事拿出来照照吧)。    嫫母与嫘祖讲完了。  其实黄帝还得到过一位女性的帮助,使得他战胜了蚩尤。  这个女人算是黄帝的红颜知己。  《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是:“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故事是这样的,黄帝和蚩尤大战的时候,黄帝的大将应龙骁勇善战,但是就一个毛病,怕水(估计小时候游泳时腔过)。  蚩尤知道应龙有这个毛病,便请来了巫师做法,天上果然下起了大雨。  这下麻烦了,应龙的骁勇没有了。军队没有主将,部队的战斗力就会迅速下降。  事实证明,黄帝是个有福气的人。又一个女人帮助了黄帝。  这个女人叫魃。  魃(ba,二声),在古文里是引起旱灾的一种怪兽,注意古文中这句话,“黄帝乃下天女曰魃”, 魃是天帝的女儿(又一位天女下凡)。而这位天女是黄帝请来的。  最后天女魃让大雨停了,应龙顿时来了精神,最终战胜了蚩尤。  因为耗费了自己大量的法力,这位天女再也不能上天去了,后来她被黄帝安置在了赤水之北。  这个故事大家看看就可以了,我个人认为偏向不可信的成分较多。    故事讲完了,最后我们来谈一谈一个男性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怎样选老婆?  不要嫌我八卦。  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并希望成功的男人,一定要耐心的把本段文字看完。    首先不是每个男人都像黄帝这么幸运,身边总有优秀的女人相助。  我们大部分人的命运有点像炎帝。  炎帝的母亲没什么背景,妻子没有什么能耐,女儿又是死的死,跑得跑,没有给她找来一个可以依靠的女婿。炎帝虽然也很成功,但是他最后败给黄帝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母亲,也不能预知自己生命中对自己有帮助的红颜知己会不会出现?女儿更不能依靠(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但是有一个你生命中的女人是你自己可以选择的,这就是你的妻子。  有一句俗话,一个成功的那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  这是一个必要不充分命题。  就我看来一个男人想要成功,他的老婆必需具备下面优点之一。  第一,亲和力超强,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威信,至少不会拉你的后腿。这种女人俗称“贤妻良母”,这类女人历史上典型的代表如大脚马皇后(明)。  第二,背景超强,娶了高干的女儿,就代表你可以依靠一个有势力的老丈人,历史常常证明有一个背景的老丈人比你辛苦奋斗二十年都管用。这种女人俗称“府衙千金”,历史上这种女人的代表是平阳公主(汉)。  第三,能力超强,可以为你出谋划策,帮你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娶了这种女人的男人,被普遍冠以“吃软饭”的称号。这种女人俗称“女强人”。典型代表吕雉。  列位男士,你找的老婆只要有上面女人的一种优点,你就成功了(当然你自身的素质也得过硬)。  得一者,可保你事业成功。  得二者,保你入阁拜相。  如果你足够幸运,这三种优点都在你老婆身上,你完全可以考虑你能不能当皇上了,要是觉得自己资质不够,那好,你可以选择做一方诸侯。  不过奉劝各位男士,后两种优点的女人稀少且易带有副作用。如果你不是十分强势、不是十分坚定、更不是十分优秀的话,你还是找一个我说的有第一种优点的女人巴。  这种贤惠型女人很多。不过他们性格迥异、不一定完全适合你。  我相信各位都能找到一个你合适的。  你只要找到了你生命中的她,你的人生就成功一半了。  愿天下每一个渴望成功的男人都找到她那个背后的女人。  今天就是这样了,请关注下期的《稗官女史》。    
&时间: 12:29:18
  稗官女史(4)---洛神篇        今天开始第四篇,我来写写洛神这个人物。  写这篇前我是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的,到底要不要把这个人物单独立传?  我原本想把她和嫦娥放在一起写的,因为洛神跟后羿的关系很密切。但是后来想想,还是单写一段吧,因为我觉得洛神这个人物不应该成为配角。    中国上古的传说很杂乱,而且是互相矛盾的,这本书上说这个人物是张三的儿子,那本书上就说他是李四的孙子。  洛神的故事就是这样,传说中洛神是伏羲的女儿。  但是这种说法很快就被他人推翻。    洛神的原名叫宓(fu二声)妃。  屈原的《离骚》中说:“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汉代王逸的注解是:“宓妃,神女。”这里王逸认为宓妃只是一个仙女。  那为什么要把宓妃说成是伏羲的女儿呢?  历史学家们认为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因为“宓”通“伏”。  《汉书•古今人表》:“ 太昊帝宓羲氏 。”唐代经学家颜师古注:“宓,音伏,字本作虙,其音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 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 。”  首先说传说中确实有这么一位女神宓妃,由于和伏羲的年代相近,所以误传误读就变成是伏羲的女儿了,这种乱联系的例子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    洛神的基本故事原型来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故事大概的情节是这样的:伏羲氏之女洛神嫁于河伯为妻,但河伯不贤,与水族女神私通,洛神与后羿情深。河伯与后羿大战于天庭,天帝震怒,将洛神贬落凡间。  任何有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个传说,因为这个故事里的人物和时代太混乱了。  在这个故事里与宓妃有关系的男人有三个。  伏羲:老爹  河伯:原任丈夫(比较花心)  后羿:情人(第三者)    伏羲我前边介绍过是三皇之首。    再说河伯这个家伙。  他与宓妃的婚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垂涎宓妃的美貌,在她游洛河的时候,突然掀起巨浪,吞没了宓妃(也有传说称宓妃是自己不慎,所以溺死洛河封为洛河河神,她的死和河伯没有什么关系)。  还有一种说法是河伯是个美男子,宓妃是心甘情愿嫁给他的,后来宓妃才后悔了。我比较同意这种说法,年轻的女孩谁不喜欢帅哥。    再来说说后羿,因为在后边的《月宫谜案》一章,我还要具体介绍这个人物,今天只简单说一下。关于他的说法有三种。  三苗族的传说中后羿也是伏羲的儿子,还有的说他是尧时代的人(射日的英雄),第三种说法是他是夏朝的一位君王(谋权篡位的反王)。    而洛神与伏羲、河伯、后羿哪位拉上关系都似乎牵强了些。可是历史就是将这四个本来并不相关人物撮合在了一起。并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家庭身份。    好,我现在用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传说给大家梳理一下故事情节。  首先说,我认为宓妃不是伏羲的女儿,但是从名字上看应该是伏羲的嫡系后代,她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  在河的对岸住着另一个强大部族的小伙子冰夷(或冯夷,这是河伯的原名),这个小伙只能有一个字形容他,“帅”。可是除了这点外,他的其他方面简直令人绝望。  在这停一下,上一篇我给各位男士提了问题,这次我要给女士们提了,问题和上次差不多,遇上了冰夷这样的男人你会怎么办?  A只要他长得帅,我就嫁给他B他长得再帅,我也不会嫁给他C看看他的经济条件再说  估计各位大多数女性毫不犹豫都会选B吧,不过要是真遇上这样帅哥,各位女士你们到时可不一定能把握的住你们的心,英雄难过美人关,少女也很难经得起帅哥的诱惑。  很多男人的老婆很漂亮,他每天不放心老婆是不是在外边会有别的男人。可是女人一旦有了风流倜傥的丈夫,会怎么想呢?只有这些女人自己知道吧。    继续讲故事,冰夷的品行不端,他不但吃着锅里的还总想着其他很多盆里的,他不但与他本族的少女私通,还与很多外族的小妖精勾勾搭搭。  丈夫有了外遇,宓妃和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女人一样,没日没夜的与丈夫争吵,没日没夜无助的哭泣。不幸的婚姻葬送了她的一切,包括她对男人美好的崇拜。  这个时侯,她生命中另一个男人出现了,这个人叫后羿(这个后羿,我个人理解是射日的后羿),射落过九个太阳的男人,很厉害。  后羿的老婆嫦娥也刚刚奔月而去。  两个同样寂寞且不幸的人,感情上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两颗心很快融在了一起。  后羿得知宓妃的悲惨遭遇,顿时气坏心肝肺、挫碎口中牙。  像美国西部片一样,后羿去和冰夷决斗,我刚才说了冰夷除了长的俊秀外,根本没有什么别的优点,他哪里是后羿的对手,没几个回合,就被后羿击败了。  传说冰夷还上天帝那里去告御状,天帝很生气将洛神削去神位,贬为凡人。  不过上面是《淮南子》中的说法。  民间的说法是天帝是个讲道理的人,他训斥了河伯,成全了宓妃和后羿的婚姻。  大家更愿意相信这个说法吧。    故事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启发?  《唐传奇》中收录了李朝威的一篇《柳毅传》,情节与宓妃的遭遇颇有相似之处,当然《柳毅传》中的龙女还受到了丈夫的虐待,这点龙女的遭遇比宓妃还要悲惨。  古人为什么要编制出这么多悲剧的婚姻故事来?  用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为了批判古代包办婚姻的丑恶。  但现在的自由恋爱,为什么也出现很多婚姻不和谐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往往二婚的夫妻才觉得真真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伴侣。也许真像赵本山说过的,年轻人不懂的爱情。  所以,告诫各位女性,选丈夫不要只看长相和物质条件,那些都是外相,只有真正对你好的人,才是你应该选择的伴侣。  我在《二妃悲剧》的单元会为各位女性介绍如何去选丈夫的秘诀,因为这篇文章里的条件并不成熟,我就不多说了。    人们知道洛神这个人物,多少和曹植的那篇《洛神赋》有关系,这篇文章又叫《感甄赋》,是说曹丕的老婆甄妃的,那到底她又和洛神有什么联系呢?我到《甄妃》篇的时候,会仔细为大家讲解的。  今天就是这样。  
&时间: 11:45:07
稗官女史(5)----少昊、颛顼、帝喾三朝女眷  
        很对不起大家,今天要写一篇彻彻底底的流水账,没办法,我的想法是将中国历史上所有出现在文字记载中的女性都写进我的文章里,我一直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  可是很遗憾,正史中大部分女性的记录是这样的,某某,谁的女儿,嫁给了谁,生了个孩子叫什么?完了!  能出现在正史中的女人基本上是三种,一是皇帝的女人,二是皇帝的女儿,三是被立了贞洁牌坊的女人。剩下的女人的见闻只能去看一些杂记、名家见闻录或野史的记载。所以收集女性的历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就算写出来也不一定好看。  但是为了表示我对这些女性的尊重,即便读者再不痛快,扔再多的砖头给我,我也要硬着头皮罗列一下他们的户口,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苦心。    所以今天我迈着沉重的脚步开始,第五篇  少昊、颛顼、帝喾三朝的历史混乱的很,能把这三朝的女性都讲出来更是不容易,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一点,我把文章划分为六个小单元来讲。    一、少昊的母亲的疑问  少昊这个人很奇怪,据司马迁的记载,他并不是五帝之一,而是相当于一个诸侯的地位。  《史记》上说:“嫘(lei二声)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ao二声),是为青阳。”汉代史学家宋衷、晋代史学家皇甫谧都说玄嚣青阳就是少昊,也就说嫘祖是少昊的母亲。  我个人也同意这种观点。    可是传说中对于少昊的母亲有着不同的说法,传说中的少昊是五帝之首,是和黄帝平起平坐的古代帝王之一,他的母亲也并不是嫘祖,而是一位叫皇娥(或女节)的仙女(是不是天帝的女儿不知道)。  关于这位女性也有很美丽的传说。  皇娥漂亮就不用说了(这是仙女的先决条件)。  有一天,皇娥乘着木筏,在银河中玩耍。来到了一株穷桑树下,忽然看见一位小帅哥从天而降。皇娥禁不住看得呆了。小帅哥潇洒地来到皇娥跟前,深施一礼:“姐姐好!(这完全是我叫女生的方法,笑)我是白帝(启明星或金星)的儿子,愿和你交个朋友。”  真直接呀,我要是见到陌生女性,敢这么说就好了,关键我不是帅哥,没底气啊。  皇娥羞红了脸。  白帝之子突然变出一把瑶琴,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老套的情节,现在都用吉他了)。皇娥立刻被这琴声给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了歌。  结果两个人的合作把凤凰引、百灵鸟都引来了,他们为皇娥伴唱。他们的心越贴越近…….后边他们就结合了。  不久,他们的儿子少昊诞生了。  在少昊诞生的时候,天空有五只凤凰,颜色各异,是按五方的颜色红、黄、青、白、玄而生成的,飞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称为凤鸟氏(少昊部落的图腾也是鸟)。  上边的故事只作为传说,大家知道就行了。  到底少昊的母亲是谁,现在史学界也有争论。由于传说时代的资料的记载非常混乱,这个疑问可能永远是一个迷了。    二、《史记》糊里糊涂的记载与颛顼父母的疑问  少昊之后的帝王叫颛顼,懂得点历史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个人,但是对于他的记载依旧混乱。  我个人认为他是少昊的侄子,黄帝的孙子。  但是,有的专家说颛顼是黄帝的曾孙。  有这样的偏差,我觉得完全在于《史记》中的记载有歧义,《史记》上说:“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有两种解释吧,一种是昌意就是孙子(不是骂人啊),他的儿子是高阳,高阳当然是黄帝的曾孙了。还有一种理解是高阳是孙子(听着真别扭),也就是我的那种理解。  有人会说结合《史记》的上下文,难道不能推出颛顼的辈分吗?很遗憾,太史公竟然在《五帝本纪》中犯了两次同样的语法错误---歧义。  再读一下《史记》中的这句话“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关键在这个“其后”,我的理解“其后”的意思是二子的后代都取得了天下。当然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其后”是后来的意思,后来两个儿子都取得了天下。  所以颛顼的辈分还真是不好定。关于这个问题分歧很大,劳神且容易跑题,不讨论了。    我在《黄帝身边的女人们》中讲过,黄帝给二儿子昌意说了一门亲“蜀山氏女,曰昌仆(还有一个名字叫女枢(shu一声)”《史记》中写着:“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  结论很明显,昌仆是颛顼帝的母亲。    可是,就是有人认为这里面有问题,平白无故的又为颛顼搞了一对爹娘出来,这又是一个传说的记载。  传说是这样的,昌意在若水时,生下了个儿子叫韩流,昌意跟谁生的这个孩子没有记载,估计是跟哪个妖精,以上可不是骂人,因为韩流的长相太怪了,细长脖,小耳朵,人脸、猪嘴、麒麟身,双腿并在一起,还长着一对猪蹄。  韩流娶淖(nao,四声)子氏的女儿阿女为妻,生下了帝颛顼。颛顶的长相,与他的父亲也大体相似。(颛顼后来在民间的名声不好,估计和他传说中的长相有关系。)  这里颛顼的母亲变成了阿女,昌意变成了颛顼的爷爷。  大家知道为什么我开头给大家先讲颛顼的辈分问题了吧,就怕各位看到这糊涂。    三、颛顼的妻子与不公平的制度  再说颛顼的妻子,很遗憾第一正史《史记》中并没有留下关于颛顼妻子的记载,还是给在传说、野史中找,传说他娶胜坟氏女娽(lu四声)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叫老童,娶邹屠氏(也有人说她是帝喾的妃子,反正是很混乱)的女儿为妻,生了八个儿子。传说颛顼做梦吞下了八个太阳,结果就生下了八个儿子(这些儿子很多是为非作歹的坏蛋),其中一个就是皋陶(对于皋陶的出生还有另一种说法,我下面讲)。    颛顼驾崩时与他的九名嫔妃合葬在北方大荒中的附禺山(有说即浚县浮丘山),坟丘方圆有三百里。关于这几位嫔妃都是谁,无从考据了。  还要说一点,正史对颛顼的评价很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民间传说他是个妖魔  原因除了他的长相令人厌恶,还有几个混蛋儿子为非作歹外,他创造的一些制度,也很令人生厌。  举例说明:传说颛顼创造了一种制度,“女人见了男人就必须避让”。  就冲这条,算是得罪了天下一半的人了。还想在人民群众中有好名声。那是不太可能了。  如果这个记载属实,大家就可以想象,在颛顼一朝,女性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颛顼的老婆留下的纪录为什么这么少了。    四、颛顼的孙女与秦国的起源  传说颛顼有个叫女修的孙女。她可以说是秦国的始祖。  《史记》上说女修捡到一只天上掉下来的鸟蛋,就吃了下去,结果怀孕生下儿子皋陶(后边还有吃蛋生子的故事)。这里皋陶变成了颛顼的曾外孙,而不是儿子了。  皋陶后来娶了少典氏的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帝舜因为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赐他姓嬴,同时还把自己本族姚姓的女子嫁给他做妻子。姚女生下了两个儿子,小儿子若木是费姓的祖先。大儿子名叫大廉,因办继承了父亲驯鸟兽的技巧,所以又称鸟俗氏。鸟俗氏兢兢业业干活,受到商帝太戊的赏识,被封为诸侯。商纣王时,鸟俗氏有一个后人叫飞廉。飞廉是个飞毛腿,他的儿子恶来是个大力士,父子俩都成为商纣王的亲信。周武王灭商后,飞廉和恶来都被杀死。但是后来飞廉的子孙都很争气为西周王朝立了大功,最后被封为诸侯,建立了诸侯国,就是秦国。  这就是秦国的起源。    五、帝喾的母亲和老婆  下一个要说的是帝喾(ku四声),帝喾比起颛顼来,世系关系说的就明确多了,《史记》上说:“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黄帝、玄嚣(嫘祖的大儿子)、蟜极、帝喾----爷爷、老子、儿子、孙子。  另外颛顼是帝喾的叔叔,关系够清楚吧。  帝喾的母亲并没有留下名字,《正义帝王纪》有这么一句话,提到了她的母亲:“帝幹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也就是说,帝喾的母亲看着儿子的长相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所以给帝喾取了个名字叫“岌”(山高的样子),估计是小名。    《史记》上记载帝喾的老婆有两位,“陈锋氏女生放勋,也就是后来的尧,娵訾(zou一声 zī一声)氏女,生挚。”  在《帝王纪》中关于帝喾老婆的记载比《史记》多出了两位。所以我以《帝王纪》中的记载为蓝本,结合传说记载给大家讲讲帝喾老婆的故事。  《帝王纪》原文:“帝幹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卨(也做契),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    帝喾的元妃姜原生了弃(即后稷)。弃是周王朝的始祖,《烈女传》上对她有记载,但说她不是帝喾的妻子,而是受感而孕(这次不知是什么神兽,下凡来迷奸少女),姜原生下孩子,以为是不祥之兆就在树林里遗弃了他,所以他的儿子名字叫弃。后来姜原心有不忍,又把孩子抱回来抚养。  《烈女传》对姜嫄有这样的描述:“清静专一,好种稼穑。及弃长,而教之种树桑麻。弃之性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意思是说姜原是个种植高手,弃后来也被舜授以重任,“播时百谷”,成了重要的农业普及者。    次妃简狄生了契。契是商王朝的祖先。对于这位女性,刘向的《烈女传》中,也有记载,而且记载的更离奇了,简狄和妹妹到玄丘之水去洗澡,忽然来了一只大鸟,把嘴里衔的一枚蛋抛了下来。简狄直接把蛋放到了嘴里,还竟然误吞了下去,你说脏不脏。  更离奇的事情发生了,简狄竟然怀孕了,还生下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契。(这个故事和女修生皋陶的传说大同小异)  《烈女传》对简狄的评价也很高,说她“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后来,她的儿子契做了司徒,教导民众礼仪。    再次妃,是尧的母亲庆都,关于她有两个传说很关键,但是今天只讲一个,剩下的一个留在下篇里再说。  传说上古帝喾的第三个妻子名叫庆都,她是伊耆(qi二声)侯的女儿。庆都成婚以后仍留住娘家(可能是母系氏族晚期的一种风俗),这年春正月末,伊耆侯老两口带着庆都,坐上小船游览观光。正午时分,忽然刮起一阵狂风,迎面天上卷来一朵红云,在小船上形成扶摇直上的龙卷风,仿佛这旋风里有一条赤龙在飞舞。老两口惊恐万状,可看女儿庆都却若无其事的样儿,还冲着那条赤龙笑。  不要以为庆都是个傻姑娘,她可是一位女中豪杰,如果大家看到我下篇给大家讲的故事,你就知道庆都是一个多么勇敢的女性,她这时的临危不乱就可以理解了。  傍晚时,赤龙不见了。第二天,他们搭船返回途中,又刮起大风,红云中又出现了那条赤龙,不过形体小了些,长约一丈左右。因为它并未肆虐加害于人,老两口也就不怎么害怕了。  晚上庆都她闭着双眼还不由得抿上嘴发笑。朦胧中阴风四合,赤龙扑上她身,她迷糊了。醒来时身上还留下腥臭的口水沫子,身旁留下一张沾有口水的画儿(看来画是龙叼来的),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人像,脸形上锐下丰满,八采眉,长头发,画上写着四个大字:“亦受天佑”。  她将这图画藏了起来,不久庆都感到自己怀孕了(少女又被迷奸,这次的恶徒是赤龙)。她住在丹陵,过了十四个月,生了一个儿子。庆都拿出赤龙留下的图文一看,儿子生得和图上画的人一模一样。帝喾闻报庆都为他生了儿子,本该高兴,岂料帝喾的母亲恰在这个儿子降生的时候去世了。帝喾是个孝子, 哪里还会有高兴的心情呢(先想想孩子是不是你的吧)。他为母亲一连服孝三年,也顾不下庆都和儿子的事。庆都带着儿子住在娘家,直把儿子抚养到十岁,才让他回到父亲的身边。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尧。所以尧小时先随外祖父家的姓为伊祁(耆)氏,后又称陶唐氏。   传说总有这么多相似,这孩子到底是帝喾的,还是赤龙的,大家心中也有个评判吧。  说到这里,大家估计要发一声感慨:“帝喾啊,你到底有没有亲生儿子啊。”  告诉大家答案是有。    帝喾的最次妃叫常仪,生了孩子叫挚。  常仪善良厚道,极明白事理,能说会道,人缘关系很好。据说她的头发很长,一直垂到脚跟。  长大以后,常仪亭亭玉立,变成了一位美少女,帝喾的母亲很喜欢她,作主把她纳为帝喾的妃子。  她从小精通音律,会弹奏非常好听的曲子。因为她喜欢弹琴,帝喾为她制作了很多的琴。有一次,帝喾命人在崇山峻岭的深处,找到一种叫碧瑶之梓的绝好琴木,又请当时最优秀的琴匠给她做了一张琴。这张琴的音质极佳,弹奏起来特别好听,而且还会遇光而鸣,就是说雷电闪亮时会应光而鸣,因此,宫里人就把这张琴取名为“电母琴”。  常仪虽是第四个妃子,却是第一个生育,为帝喾生下挚(总算有一个亲生儿子了)。  挚继承了帝喾王位(很合理,其他都不是亲生的),但是很快由于治理国家不善,就把领导权交出来了,这时尧才即位的,当然这件事是很值得怀疑的。  上面帝喾四个老婆的故事怎么样?我觉得还是满离奇的。  不过要说离奇,各位还要看看帝喾的一个女儿。    六、帝喾的女儿与蛮夷起源的荒唐故事  帝喾有两个女儿有记载。  常仪为帝喾生了一个女儿,叫帝女——他是帝喾的长女。帝女端庄秀丽,活泼可爱。帝喾非常喜欢她,尤其是帝喾的母亲握裒(pou,二声)更是视帝女为掌上明珠。但是帝女没有什么故事。  与帝女相比她的一位妹妹的故事可就太传奇了。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曾经记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帝喾时,犬戎部落屡屡作乱,帝喾每次征伐,都不能取得胜利。原因是犬戎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大将,吴将军。  帝喾做了一件他人生中最糊涂的事,他发了一个布告,说有能杀掉犬戎的吴将军的,不仅封你当诸侯,给你荣华富贵,还将自己的亲女儿嫁给你。  据说帝喾养了一只神犬,五彩皮毛,名叫盘瓠(hu四声)。盘瓠听到有如此重赏,立即奔向犬戎阵营,将吴将军的人头,衔来给帝喾(呜呼,估计是被咬死的)。帝喾身边的大臣哪里见过这等神奇的事情,顿时都傻了。仔细检查那个人头,的确是吴将军的。帝喾这时也没了主意,如果按照约定,就该给它封官加爵,并把女儿嫁给他它  但是,一条狗怎么给它封爵,更别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它了。  但是,帝喾的女儿听说了这件事,她认为帝王既然作出了承诺,就不应该反悔。她愿意 “嫁狗随狗”。帝喾当时脑袋绝对是秀逗了,竟然就这么答应了,就把女儿许配给了盘瓠。    当然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盘瓠见帝喾反悔,不干了,它突然发出人的声音说:“你把我放在金钟里面,过七天七夜,我就能变成人!”  帝喾按要求把盘瓠放到了金钟里。但帝喾有一个女儿好奇心特别重,还没到七天,她就跑过来看。这时,盘瓠的身子已经变成人形了,但头还没变成“人模”,依然是“狗样”。公主坏了大事,只好嫁给了“人身狗面”的盘瓠。    后边的故事就大同小异了,《后汉书》记载:盘瓠得到这位公主后,带着她进了中原以南的崇山峻岭中。这对奇妙夫妻活动的地方都是没有人迹的地方,住的地方是山洞。在这样的环境中,衣冠楚楚已经毫无必要,于是公主也脱掉了衣服,整天光着身子与盘瓠在山里疯疯癫癫、奔来跑去(裸奔很早就有了)。  帝喾很想念自己的女儿,曾经多次派人去大山里寻找,但去的人不是风雨大作就是地动山摇,根本就进不去。  帝喾的这位女儿有着超强的生育能力,《后汉书》上说“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这明显是狗的生育能力)。  盘瓠死后,他后代生活的地方还是没有外人,所以这六男六女的兄妹便只好“近亲繁殖”。他们削木皮、织杂草为衣,而且用有色的植物把这些材料浸染成五颜六色。这些孩子们还把做好的衣服上都留一个尾巴,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不忘本)。  后来,帝喾女儿回到了中原,把这番艰苦的生活对父亲说了。帝喾马上派人把这些外孙、外孙女接了回来。但是,盘瓠这些身穿奇装异服的后代,因为自小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与华夏族已经完全迥异,他们习惯翻山越岭,却不会走一马平川,甚至连交流的语言也完全不同。没办法,帝喾只好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把中原之南的一大片山地湖泽赏赐给他们,这些人从此在那里繁衍,被称为蛮夷。  这个记载实际是当时身处南北朝时期,屡受南夷侵扰的南朝范晔(后汉书的作者),无可奈何时,想到的安慰自己的办法。  《后汉书》记载的故事是荒诞的,目的是想告诉中国南方的各少数民族,不要总以为咱们是一家人,就不喜外,时常来我这骚扰。你们的血统里有狗的血,你们归根到底是卑贱的,跟我们中原大族根本就不是一码事。  这是范晔一种地地道道的阿Q精神。    今天就故事就讲到这吧,估计大家都累了,说实话这篇流水账写得实在不怎么样,请大家多包涵,等出了上古时期,历史的脉络就会自然清晰起来了。到时候再把更精彩的故事奉献给大家吧。  请继续关注《稗官女史》系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l小说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