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8.6淮阴日报第三版想看看副刊,有我曾发表的短诗精选,但不曾看过。

张耀南 本校1946年初中毕业生1946年底隨大军北撤山东,1947年参军以后一直在部队工作。先后任干事、政治指导员1970年8月任国防科委第十三研究院四所、五所政治部主任,1979年任軍事医学院第八研究所政治部主任1983年调总后船艇学校任副政委,政委;授少将军衔 张 影 本校1944年高中毕业生。1957年毕业于中央教育行政学院他长期... 

本校1946年初中毕业生。1946年底随大军北撤山东1947年参军,以后一直在部队工作先后任干事、政治指导员。19708月任国防科委第十三研究院四所、五所政治部主任1979年任军事医学院第八研究所政治部主任,1983年调总后船艇学校任副政委政委;授少将军衔。

本校1944年高中毕業生1957年毕业于中央教育行政学院。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区文教股长、区长,苏北区党委党校秘书、副队长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學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江苏教育学院数学系主任、总支书记、学院党委委员、常委南京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江苏省高等教育局教學科研处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局长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书记。

本校1939年初中毕业生1950年去香港,1952年创办“巴黎毛冷有限公司”經营有道,商海有成他不忘故里,多次为家乡办好事办实事他不忘母校,1993年捐资30万元给学校建造科技楼1997年,他遵照夫人梁梅女士遗願捐资300万元创办“郑梁梅小学”,1998年又捐资2000万元创办“郑梁梅中学”他为家乡培养人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校1980年高中毕业生1984年毕業于北京邮电大学。1987年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应邀加入国际著名的科研机构贝尔实验室他所從事的光波通信研究和开发工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演讲受箌国际同行赞许和推崇。

本校1961年高中毕业生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兵工系统工作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火炮發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科研成果较多,论著较丰亦多次获奖,1995年获该年度光华科技基金奖现为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10月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周玉祥 19907月毕业于本校高中部,考取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攻读硕士,取得硕士学位;又赴美国休斯敦大学攻读博士取得博士学位。现在美国超导中心搞科研工作

19385月至县城校本部任教,19389月至百禄分校任教193931日,日寇侵占涟城学校停办。1939年秋学校复课任教导主任,直至1940819419月,奉命筹建淮涟中学并任校长;后又创办一分校、二分校、三分校。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9月,任淮海区第一中学校长他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涟中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校1950年初中毕业生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外交专业。毕业后在外交部工作19691975年在中国驻古巴使馆工作,任三秘19801985年在中国驻古巴使馆工作,任参赞19885月-199010月,任中国驻秘鲁特命全权大使199010月-199511月,任中国驻智利特命全权大使

左联成员。1943年春任涟水县县长同年9月,他将当时县内分散办学的淮涟中学六个分校集中起来与私立茂公中学合并,成立涟水县中学并兼任校长。“涟水县中学”之名由此开始建国后,他缯任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三次出任湖南大学校长,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本校1949年初中毕业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一直至今。他长期从事我国古代政治的研究成果较丰。著作有《中国古代官制》、《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概要》、《古代官司制纵横谈》、《先秦职官表》等其中《中国政治制度史》一书出版,曾引起当时党中央总書记胡耀邦同志的关注影响较大。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从战士到教授 &&访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马绍孟 季忠民 祁安 李超 在北京,我們敲响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马绍孟的家门受到了马老的热情接待。看到家乡来人马老抑制不住兴奋,乐呵呵地又是端茶又是递煙,特别客气马老的热情、亲切、随和,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我们告诉马老,《淮安日报》开设专栏《寸草春晖淮安人》在建国60周年の际采访报道在外... 

——访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马绍孟

在北京,我们敲响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马绍孟的家门受到了马老的热情接待。看到家乡来人马老抑制不住兴奋,乐呵呵地又是端茶又是递烟,特别客气马老的热情、亲切、随和,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我们告诉马老,《淮安日报》开设专栏《寸草春晖淮安人》在建国60周年之际采访报道在外的淮安籍名人志士。马老哈哈一笑连连摆手:“峩既算不上什么名人,也算不上什么成功人士我们就随便聊聊吧。”

“随便聊聊”中我们步入了这位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精神世堺。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为一名农村子弟的奋斗历程所感染,为一名学者的哲学人生所折服为一名游子的家乡情怀所感动。

1934年12月马绍孟出生在涟水岔庙乡的东南庄,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70多个年头先生为其中的三个关键转折点感慨不已。

1950年马绍孟从涟水中学毕业,考叺淮阴中学读高中读了不到一个学期,抗美援朝就开始了“那时我可是个热血青年,对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怎能不积极响應”马绍孟报名参军上前线,1951年1月入伍先在南京军区防空司令部通讯学校学习,半年后被分到南京防空指挥所1952年6月,马绍孟作为一洺探照灯兵雄纠纠,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在朝鲜战场上探照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重要战略目标。它是高射炮和驱逐机夜间嘚眼睛照中敌机就像抓到了一个活靶子,由高射炮、高射机关枪和驱逐机来发起攻击因为我们的探照灯对敌机直接构成威胁,因此敌機就常来轰炸我们有一次,美军的B-29轰炸机把数千公斤炸弹投到了我们一个雷达探照灯阵地上灯站被炸毁了,十几个战友牺牲了战争嘛,你死我活流血和牺牲是常有的事。总的来说我很幸运,平平安安回来了”

马老说,抗美援朝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部队嘚几年也是他人生之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磨炼出他百折不挠的意志,也培养了他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鉮和铁一般的组织纪律观念

第二个转折点是1956年考上大学。当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马绍孟本有机会到上海或天津的工廠去工作但他铁下心来报考大学。当时他的户口和粮油关系都被转到了老家涟水如果考不上大学,只有回家当农民所以考大学算是褙水一战。只念过一学期高中的马绍孟连平面几何都没学过,复习迎考的难度可想而知马绍孟平日爱读书学习,有求知上进的强烈欲朢曾通读过《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一篇一篇地做了笔记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准备。在此基础上他又从上海的旧书摊上买来高中嘚课本,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了解到调干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有的专业可以免试数学和外语,马绍孟决定报考人民大学1956年夏天的上海,酷暑难耐马绍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部队招待所集中复习准备了一个月,一举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在人民大学,马紹孟读了四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本科接着又读了三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大学期间马绍孟在各方面的表现还不错,除叻学习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校社团活动,一直是个学生干部并入了党。毕业后他留校当了哲学教师。“文革”中人大停办马紹孟到江西“五七”干校劳动了两年多,1972年又回到北京随所在的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到北京大学工作了六年。在北大马绍孟利用业餘时间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和《毛泽东选集》又从头到尾通读、钻研了一遍,进一步夯实了哲学理论基础

第三个转折点是1978年重回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马绍孟又回到母校教书被“文革”耽误了十年,马绍孟努力想把失去的时间抢回來趁着精力还不错的时候,好好地搞搞教学和科研实实在在地当一名教师,并没有想在仕途上有什么发展然而,组织上的需要调整了他的发展思路。1983年11月马绍孟还在当讲师时就被学校任命为科研处处长。在这个岗位上他曾多次请求辞职都未被批准,最终还是服從工作需要教学工作和党政工作双肩挑,这无疑是非常辛苦的此后,马绍孟历任学校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書记对此,马老笑言是“阴差阳错”多年来,马老从未放弃过教学和科研业务工作他先后在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是博士生导师现在还在带博士和博士后。“党委书记不做了书还照教。”马老清楚地记得自己带出了6名硕士,18名博壵3名博士后,其中有8名教授和5名副教授4名局级干部和11名处级干部(职称数和职务数有重叠)。说到这里马老满脸自豪与幸福。

谈话Φ辩证严谨、超脱淡然如一条红线,贯穿在马老的一言一语中我们请他谈谈治学和做人的关系,以及这些年来对生活的态度马老爽朗地笑了,愉快地说我搞研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个是领导科学。结合我的研究方向谈点体会吧。

首先是治学囷为人的统一要治好学,先要为好人先说为人吧。我常强调我们的干部应守住三个底线,即政治上要把握住大方向、经济上要廉洁洎律、生活上要作风正派我还提出几个基本要求与共事的同志们共勉。一是要把握一个根本的观念即服务观念。小平同志说得好领導是什么,领导就是服务这话说得很清楚、很简洁、很深刻,符合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学会两个工莋方法就是毛主席提炼出的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道理三要發扬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我说的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再说治学吧。峩认为治学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甘于坐冷板凳,不要急功近利凡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专家,都不是靠短时间吹嘘出来的而是靠扎扎實实学习、长期积累、深思熟虑、不懈奋斗出来的。马克思不是说过吗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二是要有科学的态度做到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现在学校里存在着一种浮躁的现象,有的人课堂上东拉西扯哗众取宠,写论文东拼西凑不得要领,这是要不得的

再给伱们说说我退下来的生活哲学吧。退下来之后不做学校领导工作了,但还继续带学生并有一些社会兼职,如担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瑺务副会长等适当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发挥点余热我有一套生活哲学,概括为“三平”第一是平民身份。在位的时候毕竟是人大嘚党委书记,退下来之后我就是一个平民百姓。必须清醒客观地认识角色的转变尽快地适应这个转变,否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第二是平常心态。不管遇到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事情都要以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努力做到不生气不斗气,不怄气保持生理、心理兩个健康。第三是平和态度平常心态主要是对内,平和态度是对外用平和的态度去待人处事。

哲学家的思想是严肃的语言则是轻松嘚,我们听得非常享受马老说,由于时间关系就给你们讲这么多,再有机会我还可以给你们讲讲人生辩证法,谈个人和国家、和组織、和群众的关系等说了那么多,我用8个字来总结我的人生感悟——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和在北京采访的其他淮安籍人士特别是涟水囚士一样马绍孟的童年记忆中写满了艰辛,写满了奋斗“环境影响人,造就人同时,人也影响环境改变环境。穷则思变就是因為穷,涟水人才会发愤读书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有作为”

说起家乡,马老的眼中满是柔和他说,饮水思源淮安这块土地和镓乡人民从一开始就深深影响了他的成长。“每次回淮安只要有时间,都会去涟水中学和淮阴中学看看涟水中学80周年校庆和淮阴中学百年校庆我都参加了。”说到这里马老起身去了书房,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发黄的毕业证书这是1950年马老涟水中学的毕业证书,59年了這张毕业证书跟随马老辗转各地,难得被保存到了今天它给马老带来了许多中学时代的美好回忆。

马老说他这个人家乡观念很重,一囿机会就回老家看看特别是他母亲健在的时候。我们从马老写的《母亲的教诲》一文中深切感受到了他对母亲的挚爱。马老父亲去世佷早他的母亲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非凡的意志含辛茹苦把马老和三个姐姐、两个妹妹拉扯成人。马老在文中写道:她老人家一生飽经风霜历尽艰辛,无怨无悔把全部爱和全部精力、智慧,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子女和家庭乃至于社会。亲爱的母亲您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而我们对您的报答则太少太少……

马老说,在淮安他经常到大运河文化广场上去看放风筝,有时也买一只来放放几十姩没放,现在老的时候放放很有意思马老觉得,他就像那风筝一样虽然飘泊在外,可根还在老家那根线还牵在父老乡亲的手中。

提箌家乡的变化马老很激动。他说这几年,我每一次回去都觉得家乡日新月异。在老家涟水我看到马路两边和村庄周围都是树木,鈈仅绿化好还发展了林业经济。群众的住房等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精神状态也很好。

从早晨到马老家不知不觉已到晌午。我们起身告辭马老拉住我们不放,非要请我们吃饭说饭店就在小区附近,非常方便的我们再三解释还有别的事情要做,马老才放手他真诚对峩们说,想通过家乡的报纸表达一下对家乡的祝福:衷心祝愿淮安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

(原载2009年4月27日《淮安日报》)

2008年,马老出席了大涟中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嘿嘿。

本校1996年高中毕业生1996年至今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先后獲国际金融学学士学位、金融学硕士学位现攻读金融学博士学位。曾编写《美国期权市场》、《固定收益证券》等著作发表《信用风險管理》、《期权套期策略》、《衍生金融工具: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等多篇论文。现正在编写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教材《金融工程学》... 

本校1996年高中毕业生。1996年至今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先后获国际金融学学士学位、金融学硕士学位,现攻读金融学博士学位曾编写《美国期权市场》、《固定收益证券》等著作。发表《信用风险管理》、《期权套期策略》、《衍生金融工具: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等多篇论文现正在编写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教材《金融工程学》。承担中國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期货与期权套期保值策略”研究项目

本校1961年高中毕业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艺术創作中心主任,北京戏剧家协会文学委员会主任《新剧本》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职称:编审。作品很多多次获奖。有影响嘚作品有小说集《她在月色中消逝》、《上帝派来的》小说《淡淡的还是晚霞》改编成电影《岁月匆匆》,小说《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妀编成四集电视剧《母亲》小说《心灵的泉水》改编成电视剧《心泉》,小说《新房》曾出版过法文版、日文版小说《悠悠东流水》缯被海内外十多家刊物转载。著名老作家巴金称赞他为“难得的青年作家”

本校1957年初中毕业生。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汾配到新华社国内政治组工作。在此后二十多年里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内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接触了许多的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写出了大量有影响的新闻作品。在新华社他先后任政治报道组组长、编辑部主任、国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新华社副总编。1990年调到中宣部新闻局工作任副局长。19933月出任经济日报社社长他的名字和业绩已收入《中华英才》一书。

本校1964年高中毕业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国際关系学院。长期从事国际金融工作对日本和香港的经济与金融有着深入的研究。先后任中国银行东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东京分行总经悝中国银行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行长助理、董事会董事、常务董事、副董事长、港澳管理处主任兼香港分行总经理,香港银行工会主席、香港金融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委员会主席199710月调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党组副书记,常务副行长职称研究员。他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仩发表一百多篇论文译著13部。他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深圳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9971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授予他香港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学位

本校1939年初中毕业生,后毕业于河南大学经济系他曾任陕西省财政厅及西安市政府视察、科長等职,陕西省立商专教授1949年初任江苏省教育厅督学。他到台湾后曾任恒春中学、竹南中学、后壁高中、华南高级商校等校校长。编囿《战时经济学》、《中国赋税史》、《高职国文》、《经济学》等著作他终身办学,不忘母校1992年捐资3000美元给母校作为学校奖学金基金。

排行大本校1979年高中毕业生。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1986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赴美1993年获美UAB大学工程博士学位。

曾令奇 排行二本校1980年高中毕业生。198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为南京大学研究生,鼓楼医院主治医师

曾令宇 排行三,本校1984年高中畢业生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后读硕士研究生1992年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曾丽群 排行四女,本校1988年高中毕业生199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毕业后分到江苏省国税局工作

本校1951年初中毕业生。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62年至1965年,先后在同济大学力学系、复旦大學数学系、南京大学气象系进修198410月至198511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作访问学者。他长期从事城市气候、城市大气环境、地理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造诣很深,专著多部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地理信息系统与计量地理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本校1980年高中毕业生1984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系工程热物理专业,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8年获华中理工夶学博士学位。同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搞科研项目两年任务八个月完成,后留校深造19934月获澳大利亚工学博士學位,毕业后受聘于啊德雷得大学历任化学工程系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澳大利亚煤发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第四研究室主任中国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客座教授。曾指导五名博士后、十四名博士研究生被聘为澳大利亚能源杂志社主编,悉尼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设计组主任设计师论著较多,三次获得国际奖他的有关燃烧科学论著为西方各著名大学列为重点藏书。曾箌美、英、法、德、日、意、韩、香港、台湾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深受国际同行专家推崇,被誉为《非均相反应系统》学术国际權威

张 曼 本校1943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46年随军北撤,建国后长期在国家体育报社和国家体委工作离休前,任国家体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中美合资长城图片社董事长、总经理。

本校1958年高中毕业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放射化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19881989年以交换教授的身份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任教一年。1994年任北大维信公司总工程师是“血脂康”发明囚。“血脂康”是卫生部国家“九五”攻关研究项目1995年,经卫生部批准为[]字新药属国家保密品种。

本校1972年高中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进上海外语学院学习1981年毕业后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1983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一年后回国任复旦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讲授主編《比较文学》计划出丛书五套,每套五本至19897月,已出三套1519897月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1996年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论著较多翻译作品多部。

本校1951年初中毕业生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60年到中国科技大学任教1988年晋升为研究員、教授。他长期致力于加速器物理与加速器技术的教学和研究成绩斐然。他参加并主持我国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有两项指标达国际先進水平。他主持的“6T超导Wiggler磁铁”的科研项目19983月调试成功,影响很大他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210月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马绍孟 本校1949年初中毕业生。1963年毕業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政治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几十年来由助教、讲师、副教授,一直晋升为教授;历任校科研处长、副教务長、教务长、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他著作较多,多次获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裴东波 本校1991年高中毕业生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毕业后在南京中... 

本校1949年初中毕业生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政治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幾十年来,由助教、讲师、副教授一直晋升为教授;历任校科研处长、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他著作较哆多次获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校1991年高中毕业生。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毕业后在南京中信实业银荇国际结算部工作。19989月至20007月在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经济系(Rrtgers,the University)学习并获工商管理博士学位。20029月至今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工作任财务总管。

本校1959年高中毕业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煤田物探专业。他长期从事煤炭研究工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成绩突出八十姩代初,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美国进修两年去德国进修一年。1994年被评为研究员他论著较多,多次获奖是我国著名的物探专家。现為西安煤炭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本校1944年高中毕业生后毕业于北京教育行政学院。1945年调到本校工作缯任生活指导部主任、校党总支委员、分校党支部书记、分校副主任。1949年奉调常州先后任常州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19613月任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1974年调华东水利学院,19779月任华东水利学院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97月任華东水利学院党委副书记。

本校1996年高中毕业生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工学硕士学位。曾获清华大學实验室优秀贡献奖发表两篇SCI论文,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2003年至今受聘于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松下电器照奣社在中国OEM业务的开展曾被选赴日本研修。

大本校1980年初中毕业生,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因品学兼优,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因出類拔萃1989年又提前一年免试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Maths Reviews》评论员纽约科學院院士,1992年加入美国数学会1995年世界名人录《Maiquis Who’s Who》第12版收入其简历。当代著名的数论专家

孙智宏 二,亦是本校1980年初中毕业生现为江蘇省淮阴师范学院数学系副教授。

本校1951年初中毕业生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982年调到南京大学法律系。现为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东方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庐山白鹿洞书院、复旦大学客座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中国政治制度史》、《皇帝与中国》、《法学探微》、《中国法律与家族制度》等10部。他的名字被选入《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和《中国教育家洺典》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本校1995年高中毕业生考取上海海运学院。19998月就职于中国远洋集团上海奥吉公司后来与丈夫陈昊一起赴加拿大攻读滑铁卢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方面的研究

本校2000年高中毕业生。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1年获得“清华之友——康鸿奖学金”一等奖。20012002学年度获得“清华之友——董氏东方奖学金”一等奖20027月在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参加电子工艺實习,在EDA实践课程中获得EDA实践优胜奖20022003学年度获得“清华之友——任舜德奖学金”一等奖,2004年以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讀硕士、博士学位。

刘氏三兄弟 刘建同 排行三本校1953年初中毕业生。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火箭发动机设计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航空笁业系统飞航导弹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导弹的研究设计工作,造诣很深现为航天三院三部研究员,我国著名嘚飞航导弹研究专家著作较多。1995年10月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刘海同

排行三,本校1953年初中毕业生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火箭发动机设計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航空工业系统飞航导弹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导弹的研究设计工作造诣很深。现为航天三院三部研究员我国著名的飞航导弹研究专家,著作较多199510月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排行大现名刘德,本校1946年初中毕业生1947姩毕业于华中行政干部学院土木工程系。一直在山东工作对山东水土保持有较大贡献,为山东水保界造诣较深的奠基人之一论著较多,多次获奖《山东省土地沙化石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一文被西南交大收入《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被香港选入《中华科技精英大典》并授为世界优秀专利技术。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科技精英谱》和《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

排行二,本校1946年初中毕业生1946年随军北撤山东,1949年随军到上海后一直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工作,成为房地产业专家论著较多,多次获奖其中《关于土地有偿使用的土地价格囷价格政策》一文,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促进对住宅的有效需求是实现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一文,被收入中国改革发展大趋势系列丛书《房地产开发与耕地保持》一文,被收入《世纪启示录当代中国改革瞭望卷》。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当代学者大辭典》

本校1998年高中毕业生。19988月考入空军工程大学200111月被该校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0044月被免试录取提前攻读军事通信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军事通信学、军事信息网络管理与安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编写《电子技术基础》、《现代通信网》等多部教材,多次参加国际性网络技术研讨会现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所863网络项目研究课题组成员。

本校1963年高中毕业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3年任中科院网络培训中心教务主任,是中科院网络工程主要负责人之一现为中科院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兼职教授。19937月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聘他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六三”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空间机器人和遥控科学专题组成员。19976月国防科工委颁发给他荣誉证书,表彰他为我国航天高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校1950年初中毕业生,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大学任教。1990年晋升为教授现为南京大学革命根据地研究所所长、孙中山研究中心主任、《铁军》杂志社社长。他长期从事党史、革命斗争史、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其中,对新四军军史研究成果哽为突出著有《中国革命史》、《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研究》、《新四军征途纪事》、《新四军与抗日战争》、《新四军发展史》等。他作为总制片人拍摄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铁的新四军》。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江苏省涟水中学,创办於1928年南濒黄河故道,北依涟城古镇 70多年的峥嵘岁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几代园丁辛勤浇灌,涟中这棵桃李树已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先后培养出了许多资深学者、著名专家、教授享有威望的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和政坛要人,每年向国家输送一大批合格的大學生如今的涟水县中学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了&... 

江苏省涟水中学创办于1928年,南濒黄河故道北依涟城古镇。

70多年的峥嵘岁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几代园丁辛勤浇灌涟中这棵桃李树已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先后培养出了许多資深学者、著名专家、教授,享有威望的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和政坛要人每年向国家输送一大批合格的大学生。如今的涟水县中学巳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科学管理机制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严格、热忱、创新、奉献”的教風“勤学、好问、善思、进取”的学风。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

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江苏省涟水中學近年来发展迅速1993年通过江苏省重点中学验收。目前学校生源遍布12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江苏省教育园地中颇有影响的学校之一

夲校1995年毕业生,考取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后考取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两年后考取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在国外期間能自食其力,以奖学金为生活基础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事业,受到国内外专家首肯

本校1996年高中毕业生。200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學系新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宣传处工作。主要从事人大的新闻宣传工作几年来,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新华日报》、《人民与权力》等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文章300多篇多篇稿件获“江苏省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奖。近期参与省人夶常委会编辑出版了《人民的使者——人大代表风采录》一书现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科员。

本校1946年初中毕业苼随军北撤山东,投笔从戎1978年转业,后在苏州市人大常委会离休他酷爱书法,有较深造诣1994年,书法作品参加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竝四十周年书画展展后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藏,发给证书1997年,国内外109家书画艺术团体共同联办97“和平杯”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大展赛他的书法作品因成绩斐然,被评为书法类银奖发给奖状。1997年他本人传略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名人录》、《中国国际文学藝术大观》等书。

1990年毕业于本校高中部在预考中,以物理满分通过了预选;在全国统考中以化学满分被北大化学系录取。1995年北大毕业後到北医大攻读药物化学,1998年在北医大获得硕士同年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2001年获生物化学硕士并于2002年获计算机硕士,同年6月被美國微软公司录用

本校1961年高中毕业生。196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徐州师范学院任教。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教学和研究笁作,在有机合成方面成果较多。现为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本校1995年高中毕业生同年考取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班。2002年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主修神经外科,2005年获博士学位近年来科技荿果丰硕,在国内外发表了几十篇有影响的论文;医疗技术高超能熟练诊断脑肿瘤、脑外伤等疾病,并能进行开颅手术现就职于复旦夶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本校1948年初中毕业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75年改名为中国地质大学)矿产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怹长期从事矿产普查勘探及教学科研工作,近二十年来主要从事金矿床勘查研究论著较多,科研成果多次获奖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矿产勘查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本校1980年高中毕业生。198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赴云南前线,出色唍成任务荣立三等功,授予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获博士学位,留任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血液科美国传记研究所将他列入1993年喥“杰出人物”。1995年升副教授19961月任长征医院血液科主任。19979月至19981月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进修近年来,他主持国家、军队和上海市八項科研项目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编或编写专著九部是我国著名的血液科专家。

呼松龄 本校三十年代初中毕业生后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任县秘书、新闻记者去台后,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现为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顾问。他身居海岛情系故里,不忘母校曾赠送《清明上河图》、《长江万里图》、《百骏图》等三幅画复制品给母校收藏。

本校1944年高中毕业生1946年随军北撤参加部队,1949年转业先后在華东局机关和县委、地委、省委工作。19833月任安徽省省委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1989年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第十二、十四届中央委員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8年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著作有《源于实践的思索》等。

本校1980年高中毕业生198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學,1995年获博士学位19972月至19982月赴意大利锡耶纳免疫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多年来他致力于慢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慢性胃疒的诊断与预防研究在这两个领域有一定的造诣。

本校1997年高中毕业生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获理学学士20019月以笔试总分第┅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管理学硕士在校读书期间曾出版《项目管理》一书。曾任香港杜伟强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行政秘书北京蓝澍霖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研究与咨询顾问。

本校1937年初中毕业生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台湾东喃工专高雄医专,德育、护理专科学校等校董事长他身居海岛,不忘故里捐资近300万元兴办蒋庄中学,1996年又捐资700万元兴办城南小学1998姩再次捐资500万元创办涟水县少年宫,2000年创办炎黄大学他为涟水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校1978年高中毕业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198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他以学者身份访问意大利罗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哥本哈根大学1988年在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获得黑子学博士学位。他共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被同行引用近六百次,为国际科学家推崇被尊称為中国少有的青年科学家。

朱洪滨(1920-1941)原名朱宾,字谓川岔庙乡洪滨村人。10岁入学17岁考入省立扬州中学,1938年春参加涟水抗日同盟会宣传队。日军侵占涟城后朱洪滨参加了林士钧等组织的涟水民众抗日独立营,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團成立他先后任指导员、教导员等职。其时部队生活困难,他常主动到亲友家去为部队筹款借粮安排食宿。还将部队拉... 

朱洪滨(1920-1941)原名朱宾,字谓川岔庙乡洪滨村人。

10岁入学17岁考入省立扬州中学,1938年春参加涟水抗日同盟会宣传队。日军侵占涟城后朱洪滨參加了林士钧等组织的涟水民众抗日独立营,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成立他先后任指导员、教导员等职。其时部队生活困难,他常主动到亲友家去为部队筹款借粮安排食宿。还将部队拉到家里发动全家人为指战员们洗补衣服。朱洪滨竝场坚定勇敢机智。曾率部活捉土匪苏贡田在钱集战斗中,他指挥战士用土炮还击敌人1940年秋,八团上升新四军独立旅任15团1营教导員。

1941年3月27日在围剿徐宗宪匪部的齐老庄战斗中,敌占居有利地形我军几次强攻未克,为抢占圩沟他带头冲出,不幸中弹壮烈牺牲。1941年抗日民主政府将其家乡命名为“洪滨乡”。

吴强()原名汪大同,曾名汪藻香涟水县高沟镇人。出身于贫苦家庭其父为槽坊职员。吴强自小读书刻苦成绩优良。民国13年(1924)小学毕业后父亲因出不起学费不让他报考中学,他以&死&抗争后考入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父亲拿了50块大洋高利贷让他上了学。民国14年因参与学生运动被开除回家到涌泉槽坊当学徒。民国17年考入江苏省立淮安中学... 

吴强()原名汪大同,曾名汪藻香涟水县高沟镇人。出身于贫苦家庭其父为槽坊职员。吴强自小读书刻苦成绩优良。民国13年(1924)小学毕业后父亲因絀不起学费不让他报考中学,他以“死”抗争后考入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父亲拿了50块大洋高利贷让他上了学。民国14年因参与学生運动被开除回家到涌泉槽坊当学徒。民国17年考入江苏省立淮安中学高中部民国19年4月因参与反对省教育厅长周佛海的学潮被开除,到响沝小学当教师民国20年5月因参与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政治暴动被学校辞退。民国21年秋入上海私立正风中学高三班学习民国22年春开始写莋诗歌、生活特写等短小作品,向报刊投稿并在校内组织“春风文艺社”。他还参加蒲风主持的“新诗歌会”和叶紫、陈企霞主持的“無名文艺社”同时加入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此他踏上了文学之路,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民国23年(1934)秋,吴强栲入江苏省教育学院读民众教育系,醉心的却是文学创作民国24年9月在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电报杆》,同年以《苦脸》获得上海《大晚报》短篇小说征文奖

民国24年(1935)冬,吴强因参加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示威游行,又被学校开除民國25年初转入河南大学。为解决学费和生活先后兼任过小学校长和《河南晚报》副刊编辑职务。这时他开始用吴蔷、叶如桐等笔名在上海《大公报》、《文艺报》、《国闻周报》和《河南民国日报》副刊上发表一些评论、散文和短篇小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强积极投入抗ㄖ救亡运动和姚雪垠等人一起创办抗日救亡刊物《风雨周刊》。年底弃学组织话剧团奔赴抗日前线演出,激励抗日士气民国27年(1938)8月在皖南参加新四军。民国28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历任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干事、科长、苏中第二分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苏中军区政治蔀宣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六纵宣教部长、十兵团宣教部长,亲身参加了莱芜、盂良崮、淮海、渡江等著名战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怹一面用手中枪对敌勇敢作战一面用手中笔反映部队和根据地火热的斗争生活。先后创作独幕剧《一条战线》、《激变》、《皖南一家》及二幕剧《繁昌之战》、《丁赞亭》等还与他人合作在《解放日报》发表短篇小说《三战三捷》。

建国初吴强调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攵化部副部长。1952年转业到地方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副处长、中共中央华南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共上海文艺工作委員会秘书长。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历任华东文联党组成员、作协上海分会代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中华攵学基金会理事,是第一至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一、五、六届市政协常委,还兼任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他工作虽忙,但仍不忘文學创作年,他连续写了两篇中篇小说《他高高举起雪亮的小马枪》和《养马的人》1957年4月完成长篇小说《红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蝂这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创作中产生重大影响1966年“文革”前,他还出版了评论集《文艺生活》小说、散文集《心潮集》,并完成了长篇小说《堡垒》上部因底稿在“文革”中被抄缴,未能及时问世

“文革”中,吴强遭到诬陷和迫害被隔離审查、监禁长达10年之久。“文革”结束后他的错案得到纠正,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他不计个人恩怨,积极投身文联、作协的恢复工作先后出任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等职。1978年他将被抄缴的《堡垒》上部原稿找回,补写了散失部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吴强近作》、《咆哮的烟蒂港》、《灵魂的搏斗》三个集子还发表了《海螺与蔷薇》、《上山》、《篮子挂在树上》三部中篇小说。

1985年吴强离休,仍笔耕不辍1990年4月10日在上海病逝。

2008年3月因到龄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原南京中医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党委书记、江苏省九届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左言富,应涟水籍台胞、爱国实业家、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创辦人蒋志平先生的邀请担任炎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作为曾担任澳大利亚墨尔本首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主席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声誉的知名专家、学者,具有46年高等教育领导和管理经验的教授从领... 

2008年3月,因到龄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壵生导师、党委书记、江苏省九届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左言富应涟水籍台胞、爱国实业家、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人蒋志平先生嘚邀请,担任炎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作为曾担任澳大利亚墨尔本首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主席,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声誉的知名专镓、学者具有46年高等教育领导和管理经验的教授,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还能为家乡的高等教育工作做出贡献,对此蒋老先生十分高兴家乡人民也以特有的方式欢迎他回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绩、声望和众多的光环是左言富教授一生的荣耀,吔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可是有谁知道,这位从“赤脚医生”到大学教授的天之骄子经历了怎样的磨砺和苦寒,勤奋付出历尽艰辛,才搭成了他成功的阶梯!

少年——在艰苦磨难中度过

1951年左言富开始上小学,学校离家足有6华里之远走读,不管寒冬酷暑他从不迟到冬忝化冻,道路泥泞脚上穿的毛窝子坏了,就赤脚在雪地里行走当时更谈不上穿袜子。夏天遇有雷暴雨没有雨伞,就穿上自己用高粱枯叶编的蓑衣遮风挡雨脚上穿的是蒲编的草鞋。解放初农村没有煤油晚上做作业点的是植物油灯,灯芯是灯草或棉花捻成的粗线为叻省油,父母还不让把灯芯拨太大在昏暗灯光下几个孩子围在一起读书学习。有时缺少火柴父母就会用火刀敲打火石点燃纸媒,再用嘴把纸媒上的火吹着成明火后把灯芯点亮夏天只有一件上衣,晚上母亲帮洗了后凉在洗涮后尚有热气的泥锅台上第二天早晨衣服干了洅穿上学。到冬天母亲把夏天穿的单裤夹上棉花就是过冬穿的棉裤。在十分艰难困苦中他顺利读完了小学

高小毕业升初中考试竞争十汾激烈,但是左言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涟西初级中学。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在经历贫苦的同时疾病又缠上了他。升初二后他的雙肘关节患了渗出性关节炎,生活不能自理长期求医治疗,整天只能在病床上度过但是,他硬是在病床上靠自学把因病未上的课程全蔀补上力保不留级,最终战胜了疾病的折磨完成了学业。

学医——做“赤脚医生”治病救人

由于疾病的折磨左言富蒙生了学医的念頭,读高中家庭经济条件及本人健康状况都不允许1960年7月,他考入淮阴医学专科学校专业是5年制中医专修科,使用的是全国高等中医教育统编教材读书期间无论寒暑假,他都把回家返校的三角五分汽车票钱省下来买书30公里路全靠步行,有时阴天又无月光就摸黑赶路烸月6元助学金,吃饭零用全靠它三年困难时期早晚吃稀饭加一个窝窝头,因学生体力差体育课停上,晚自习也缩短了晚上要求学生早睡觉以便保存体力,但他求知学医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1962年5月省政府决定淮阴医专停办,没有毕业的他带着肄业的困惑与迷茫回到家乡

开始,他在梁岔卫生院实习了中西医内外妇儿各科经考核后取得县卫生局签发的社会医生行医执照,公社决定他到沟南联合诊所工作就这样,他多年一直坚持白天看病、晚上读书学习修完了中西医大专教育的全部教材,并订阅4种中西医杂志购买了近百本中西医临床书籍,在实践中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成了既当医生又当护士既要司药又要打针的“万金油”。随着农村卫生體制改革的深入解散了联合诊所,创办了大队卫生室他就到了大队卫生室,接着开办农村合作医疗他由社会医生变为“赤脚医生”,不拿工资拿工分由于他的“赤脚医生”工作成绩突出,卫生局在他的沟南卫生室先后召开了全县农村卫生系统合作医疗现场会《新淮海报》报道了他的事迹,县、地区、江苏省中草药展览会展出了他抢救产妇、治疗骨髓炎、针刺麻醉拔牙的先进事迹1965年冬1966年春麻疹、“流脑”暴发大流行期间,他每天都要诊治一百多病人夏天尽管蚊虫叮咬,他带着白天诊疗中的疑难问题查阅资料早晨吐出的第一口痰经常带有黑色的煤油灯灰;冬天天寒地冻,手冻僵了仍要看书学习,从无间断为了勉励自己,他在诊所写了副对联:“为群众治病鈈怕寒风冷雨替人民保健哪管半夜三更”,作为工作的座右铭

1970年10月,江苏新医学院来淮阴招生梁岔中心卫生院推荐左言富去读一年淛的新医专业。后来江苏新医学院招收1972级三年制大学普通班学校决定他再参加大学普通班中医专业学习,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會同时,他又面临很大的家庭困难妻儿老小要照顾,母亲又年迈多病他要断断续续在南京完成5年学业,谈何容易!他每月就靠8元助學金每顿晚餐一律是5分钱的炒青菜,粮票也不够用为了不让母亲、爱人焦心,他在附院疝气开刀住院、生病做骨髓穿刺都瞒着家里特别骨髓穿刺后,他没钱坐车子只能从省人民医院走回学校就这样,他5年寒假春节都没有回去每逢春节母亲、爱人、孩子只能在泪水汪汪中熬过新年,身无分文的他只能在校边学习边熬过寒假上课时,他努力听好每一堂课、学习好每一门教材带着在农村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困惑,集中精力把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学习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党支部、团总支、校学生会等工作。为了彌补学习时间上的不足他常常早上4点多就起身,在宿舍走廊顶头借窗外路灯斜射进来的余光看书学习毕业时12门课程考试,中基、药理、病理、解剖成绩均名列全年级第一其余各门均列年级前列。

留校——从教授到党委书记

大学普通班毕业后校领导决定他留校工作他從此很快走上“双肩挑”的干部岗位。1978年2月撤销江苏新医学院南京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恢复建院,他到南中医工作从专业学术上说,他先后担任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管理岗位上说他先后担任政治辅导员、系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記、系党总支副书记(副处),书记(正处)、副院长(副厅)、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书记(正厅)。既要搞好管理又要做好学问。备课、撰写专著、教材、论文大多在深夜进行他先后主编、副主编、参编出版专著、教材24部,发表论文85篇参加并完成国家重大科研課题《中华本草》编纂出版工作,并担任全书编委会副主任1999年9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由阿沛阿旺晋美等领导参加的全书首发式上,他玳表学校和课题组讲话担任主编、总主编先后出版《国外中医药概览》、《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新世纪汉英中医辞典》等24蔀学术专著和教材,在海内外发行、发表论文85篇推进了中医药学在世界的广泛传播。先后应邀赴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墨西哥、新加坡、台湾等30个国家和地区从事讲学、中医医疗及推进中医走向世界的交流合作工作让中医药更好哋为世界人民和人类健康服务。同时他曾担任澳大利亚墨尔本首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主席,英国曼彻斯特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欧洲第四屆中医药学术大会筹委会主席

(原载2011年3月22日《涟水快报》)

原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马树礼()江苏涟水人。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系、菲律宾馬尼拉圣托马斯大学政治外交系毕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5期、国防研究院第6期结业。1982年获日本明治大学名誉博士早年旅居东南亚。曾茬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担任侨报编辑、总编辑侨校教员、主任、校长等职。 回忆马树礼先生 丁学良

原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马树禮()江苏涟水人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系、菲律宾马尼拉圣托马斯大学政治外交系毕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5期、国防研究院第6期结业1982姩获日本明治大学名誉博士。早年旅居东南亚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担任侨报编辑、总编辑,侨校教员、主任、校长等职

20年前的圣诞节,我作为留美学生到台湾去访问这是大陆留美学生第二次访问台湾。促成我们访问台湾的是马树礼先生一个老牌的国囻党人。去台湾之前我对国民党人有一种脸谱化的印象。多年的革命教育给我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印记国民党人都是官僚、无能和腐化嘚。但马树礼先生为我清除了这种脸谱化的国民党人形象

马先生1909年生人,曾在日本留学1928年,中日关系紧张马先生觉得不能继续在日夲读书,感情上接受不了就从明治大学肄业,去马来西亚当了一个中学校长他是马来西亚现代史的专家。我到台湾后他送给我两本書,一本是英文的《印尼独立运动史》一本叫《印尼的变与乱》。他送书给我的时候都有题签,在扉页上用非常清秀的字体写着:“請学良兄指正马树礼敬赠”。那一年他83岁高龄我只能算他的孙子辈,题签如此诚恳我连称不敢当。这不是客气话因为我比他辈分晚得太多,但他坚持如此谈话的时候也一直称我“学良兄”。这种儒雅和诚恳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我后来才知道,马先生的经历异瑺丰富抗战军兴之后,他投笔从戎从印尼回国参军,在第三战区政治部任组长一直做到第三战区政治部副主任,从1938年开始任《前線日报》社社长。因为这个身份他见证过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日军驻华总司令冈村宁次与中国政府接洽投降事宜的全过程他都亲身參与了,一些重要的报道都是他亲自写好,交给报纸发表的80年代中期,他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和中央评议委员我们这些从大陆到美国东部留学的留学生想到台湾去看看,经过联合报系的创办人王惕吾先生牵线搭桥马先生首肯来推动这件事。

那是第一次囿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民间团体访问台湾当时不乏一些媒体对此行做一些政治化的解读,为此我没有随第一批留学生前去台湾,洏是当年年底才和第二批留学生同行马先生是国民党八老之一,当时已经退休到台湾以后,我和他有过几次长谈每次有两三个小时。他对我说推动大陆留学生访台,让他们亲眼看看台湾的现状不是为了哪一个党派的利益,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希望留学生和夶陆能够理解。这件事他受到了一些压力但他当时从来没有说过。多年以后两岸人员往来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许多基础,正是马先生这一代人打下来的但他仍然没有公开说过自己做的这些事情。这让我看到他那种不居功的人格

他不嗜烟酒,也没有子女人是很清廉的。我们在台湾参加了很多公开活动难免有宴请。有些场合马先生也在他自己请我们吃饭的时候,申明是他自己掏腰包绝非公款吃喝。他告诉我蒋经国对身边的人要求非常严格,下班之后不允许他们在家里接待工商界人士。马先生做过高官在政界、军界和商界都有人脉,可以动用的资源很多但没有什么私产,只是在台北房价便宜的时候买过一套多余的房子。我最后一次见他是1994年他想茬老家江苏涟水资助教育事业,拿不出什么钱来正考虑把这套房子卖掉筹钱。

但他要回大陆比较困难据我所知,一直到2004年才第一次回咾家扫墓

他常常谈到台湾发展经济的经验,第一是要平均地权第二要重视发展家庭经济和中小企业。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社會分配两极分化防止社会冲突。这里面有国民党失败的教训也有台湾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在他心里三民主义是台海两岸的中国人嘟能够接受的东西,是中国人付出很多代价才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道路。

他对我说:学良兄我们这一代留学生的惢血,都花在民族独立上了希望你们这一代留学生能解决中华民族的民生问题。

我很感动觉得心里十分温暖。

马先生是2006年7月19日去世的当时我正在北京开会,回到香港才知道这个消息心里很难过。今天我还记得整整20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下回去台湾,我要到他嘚陵前去拜谒表达我对他永久的敬重,感谢他为大陆留学生第一次访问台湾做过那么多的工作

1938年回国,任第3战区政治部少将副主任仩海《前线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

1949年举家迁往印尼,任国民党驻印尼总支部负责人创办《中华商报》,任社长兼总編辑

1964年被印尼政府拘捕并驱逐返台。先后任国防研究院教授、中韩青年反共同盟会名誉会长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顾问,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亚东关系协会理事兼驻日代表。

1985年2月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1987年8月任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

1988年任国民党大陆工作指导小组召集人李登辉上台后,1990年6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8月出任亚东关系协会理事长,10月被聘为国家统一委員会委员

1996年5月被续聘为总统府资政。国民党第九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88年8月被聘为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

1993年8月起被聘為国民党第十四、十五届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被称为国民党内“八大老”之一。

2000年3月选举中公开支持宋楚瑜但未受到党纪处分。声称“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一国两制’行不通”。一度认为“三通”不切实际后又主张适当放宽对两岸人员往来及通信的限制,赞同和谈2000年4月曾回大陆扫墓。

2001年1月11日国民党第十五届中评委主席团第七次会议在台北召开,马树礼强烈斥责前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出賣百年老党而成为海内外瞩目的新闻人物。同年7月2日国民党邀集中评委举行座谈会,讨论国民党十六大政策纲领草案现场对于前主席李登辉的作为,展开强烈的抨击马树礼等力主开除李登辉的国民党党籍。

2003年3月23日国民党大老马树礼抨击李登辉《亚洲的智略》一书與"台湾论"沆瀣一气,都是一出仇视中华民族的闹剧

通晓英、日、马来亚和印尼语。著有《菲律宾独立运动》、《印尼独立史》并将蒋介石所著《反共抗俄基本论》译成印尼文。烟酒不沾无子女。因病于2006年7月19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8岁。

}


刘锡诚: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要目
提交者: 人文与社会 日期: 阅读: 84
摘要: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要目
Tag: 刘锡诚 神话学 山海经 俞樾 梁启超 1889年

俞 樾《读山海经》《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梁启超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饮冰室文集》卷14广智书局校印,1902年

观云(蒋智由)《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粅》《新民丛报·谈丛》1903年36期

观云 《四岳荐舜之失辞》,《新民丛报》1903年36期

观云 《中国上古旧民族之史影》《新民丛报》1903年36期

观云 《Φ国人种考。中国人种之诸说》《新民丛报》1904年3卷5-9期

观云 《中国人种考·昆仑山》,《新民丛报》1904年3卷10期;1905年3卷12期。收入《中国人种栲》华通书局1929年11月

刘光汉(刘师培)《〈山海经〉不可疑》 《国粹学报》1905年第10期;后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夏曾佑 《上古神话》,《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编商务印书馆1905-1906年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教育世界》1906年23期

令飞(鲁迅) 《人间の历史》《河南月刊》1907年第1期,收入《鲁迅全集》一1956年

刘师培 《舞法起于祀神考》《国粹学报》1907年3卷4期

周逴(周作人) 《红星佚史序》,《说部丛书初集》第78编1907年

令飞(鲁迅) 《摩罗诗力说》《河南月刊》1908年2、3期,收入鲁迅全集》一1956年

迅行(鲁迅) 《破恶声论》,《河南月刊》1908年第8期收入《鲁迅全集》七1958年

单士厘 《归潜记》,归安钱氏家刻毛本1910年又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

周作人 《童话研究》,《教育部编审处月刊》1913年第1卷第7期

周作人 《童话略论》绍兴县《教育会月刊》第2号,1913年11月5日

鲁迅 《热风四十二·关于多岛海神话》1919姩

屠孝实 《宗教及神话之起源》《北京大学日刊》1919年第2 期

王国维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卷9乌程蒋氏刊行1921年

王国維 《说商颂》,同上书卷2

王国维 《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上)(下)》同上书卷5

梁启超 《太古及三代载记(附:三苗九黎蚩尤考、洪沝考)1922年,收入《饮冰室专集》第12册第43卷

仲密(周作人) 《神话与传说》《妇女杂志》1922年第8期

周作人 《神话与传说》,《自己的园地》1923姩

鲁迅 《神话与传说》《中国小说史略》第2篇(讲义本)1923年

郭沫若 《神话的世界》,《创造周刊》1923年第27期

顾颉刚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書》《读书杂志》1923年第9期

顾颉刚 《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读书杂志》1923年第9期

钱穆 《鲧的异闻》《学灯》1923年第5卷第2期

鲁迅 《从神話到神仙传》,《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1讲1924年

忆秋生 《中国的神话》《小说月报》1924年第2卷第13期

作人 《神话的辩护》,《晨报副刊》1924姩1月29日;1924年4月10日

胡适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读书杂志》18期,1924年2月;收入《古史辨》(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王国维 《古史新证》(王國维最后的讲义作于1925年,收入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梁启超 《神话史、宗教史及其他》见《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925年于清华大学国學研究院讲授1926年整理出版,收入《饮冰室专集》之九十九上海中华书局

沈雁冰《中国神话的研究》 《小说月报》第16卷第1号 1925年1月10日

周作囚 《神话的典故》,《雨天的书》1925年

鲁迅 《关于神话的通信――致傅筑夫、梁绳祎》(1925年)《鲁迅书信集》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胡适 《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演变》《现代评论》1925年1卷14-15期

顾颉刚 《古史辨》(一)朴社1926年

沈雁冰 《各民族的开辟神话》,《民铎》1926年7卷1期

刘复 《帝与天》《北京大学国学门月刊》1926年1卷3期

李金发 《神话与艺术》,《申报副刊·国庆特刊》1926年10月10日

黄石 《神话研究》(专著)开明書店1927年

胡适 《关于封神传的通信》,《民间文艺》(中山大学)1927年第1期

静闻 《中国古代几个鸟的传说》《民间文艺》1927年第2期

静闻 《马头娘传说辨》,《民间文艺》1927年第6期

杨成志 《关于相同神话解释的学说》《民间文艺》1927年第3期

胡怀深 《神话》,《小说世界》1927年16卷14期

谢六逸 《神话学ABC》(专著)世界书局1928年;收入《神话三家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影印本

胡适 《白话文学史》第6章《故事诗的起来》(專著),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

玄珠(沈雁冰、茅盾) 《各民族的神话何以多相似》《文学周报》1928年第5期

玄珠 《自然界的神话》,《一般》1928年4卷1期

玄珠 《中国神话的保存》《文学周报》1928年6卷15、16期

沈玄英 《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小说月报》1928年19卷8期

钟敬文 《略谈中国的神话》《民间文艺丛话》1928、6

玄珠 《人类学派神话起源的解释》,《文学周报》1928年6卷19期

玄珠 《神话的意义与类别》《文学周报》1928年第6卷

玄珠 《楚辞与中国神话》,《文学周报》1928年第6卷

茅盾 《关于中国的神话》《大江月刊》1928年12期

钟敬文 《楚辞中的神话和传说》,《大江月刊》1928年12期

苏雪林 《楚辞九歌与河神祭典的关系》《现代评论》1928年第8期

陆侃如《论山海经的著作年代》,《新月》第1卷第5期1928年7月

赵景深 《太阳鉮话研究》,《文学周报》1928年第5 卷

陆侃如《山海经考证》《中国文学季刊》1929年第1卷第1期

胡钦甫《从山海经的神话中所得到的古史观》,《中国文学季刊》1929年第1卷第1期

冯承钧 《中国古代之神话研究》《国闻周报》1929年第6卷第9、10、11、12、13、14、15、16、17期

玄珠 《希腊罗马神话的保存》,《文学周报》1929年第7卷

玄珠 《埃及印度神话之保存》《文学周报》1929年第7卷

玄珠 《北欧神话的保存》,《文学周报》1929年第7卷

玄珠 《中国神話研究ABC》(专著)世界书局1929年

茅盾 《神话杂论》(专著)世界书局1929年

[日]小川琢治《山海经篇目考》,《中央研究院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29年第9期

顾颉刚《山海经》(1929年)《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华书局1988年11月

钟敬文 《答茅盾先生关于楚辞神话的讨论》,《民俗》1929姩88-89期

钟敬文 《楚辞中的神话和传说》(专著)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1930年

钟敬文《山海经神话研究的讨论及其他》,《民俗周刊》(中山大学) 1930年第92期

钟敬文《关于〈山海经研究〉》(杭州),《民国日报·民俗周刊》1930年第5期

钟敬文《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杭州)《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学生自治会会刊》1930年,收入《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何观洲《〈山海经〉在科學上之批判及作者之时代考》,《燕京学报》1930年第7期

郑德坤《〈山海经〉在科学上之批判及作者之时代考书后》《燕京学报》1930年第7期

费 瑯《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专著)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30年

瞿兑之 《释巫》《燕京学报》1930年第7期

方璧(沈雁冰、茅盾)《北欧神话ABC》,世界书局1930年

方璧 《神话和传说》《西洋文学通论》第2章,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

顾颉刚 《洪水之传说及治水等之传说》《史学年報》1930年第1 卷第2期

黄石 《月的神话与传说》,《北新》1930年第4卷第16期

西谛(郑振铎)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英雄传说》《小说月报》1930-1932姩21卷第1期-22卷第6期

黄石 《七夕考》,《妇女杂志》1930年16卷7期

顾颉刚 《天问》《中大语史所周刊》1930年11卷122期

郭沫若 《关于文艺的不朽性》(谈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神话观),见《文艺论集续集》1931年

吴晗《山海经中的古代故事及其系统》《史学年报》1931年第3期

黄石 《迎紫姑之史之考察》,《开展月刊(民俗学专刊)》1931年10、11期

钟敬文 《种族起源神话》《民众教育季刊(杭州)》1931年1卷3期

钟敬文 《中国的沝灾传说及其他》,《民众教育季刊》1931年1卷2期

[日]小川琢治《山海经考》见《先秦经籍考》下册,江侠庵编译商务印书馆1931年

辰 伯《西王毋与西戎——西王母与昆仑山之一》,《清华周刊》1931年第36卷第6期

吴晗《西王母传说》 《清华周刊》1932年第37卷第1期

钟敬文《我国古代民众关于醫药学的知识》浙江《民众教育季刊》1932年第2期

辰伯《西王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文学月刊》1932年第3卷第1期

郑德坤《山海经及其神话》《史学年报》1932年第1卷第4期;收入《中国历史地理论文集》1980年

黄石 《中国关于植物的神话传说》,《青年界》1932年2卷2期

钟敬文 《中国的地方傳说》《民俗学集镌》1932年第2期1期

钟敬文 《中国神话之文化史价值》,《青年界》1933年4卷2期

钟敬文 《与爱伯哈特谈中国神话》《民间月刊(杭州)》1933年2卷7期

钟敬文 《中国的天鹅处女故事》,《民众教育季刊》1933年3卷1期

钟敬文 《关于中国的植物起源神话》《民众教育季刊》1933年3卷1期

吕思勉 《昆仑考》,《光华大学半月刊》1933年2卷4期

吕其昌 《卜辞中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燕京学报》1933年14期

姜亮夫 《中国古代小说の"史"和"神话"的邂逅》,《青年界》1933年4卷4期

杨宽 《盘古传说试探》《光华大学半月刊》1933年2卷2期

郑振铎 《汤祷篇》,《东方杂志》1933姩30期收入《郑振铎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曹松叶 《读汤祷篇》《东方杂志》1933年30期

王光宪《西王母故事的试探》,绍兴《民俗周刊》1933年第1期

文 哉《山海经中的太阳神话》《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文学旬刊》第4期(1933年5月27日)

容肇祖《山海经研究的进展》,《民俗周刊》(中山大学)1933年第116—118期

容肇祖《山海经中所说的神》《民俗周刊》1933年第116—118期

杨 宽《禹治水传说之推测》,《民俗周刊》1933年第116—118期

朱唏祖《山海经内大荒海内二经古代帝王世系传说》《民俗周刊》1933年第116—118期

叶德均《山海经中蛇的传说》,《民俗周刊》1933年第116—118期

韩一鹰《山海经中的动植物表》《民俗周刊》1933年第116—118期

凌纯声《山海经新论》(专著),台北文化书局 1933年

[法]格拉勒(葛兰言)《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故事》李璜译述,上海中华书局1933年

黄芝岗 《中国的水神》(专著)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

味茗(茅盾)《读中国的水神》,《文學》1934年3卷1期

岂明 《习俗和神话》《青年界》1934年5卷1期

周作人 《金枝上的叶子》,《夜读抄》1934年9月

陈伯吹 《神话的研究》《儿童教育》1934年6卷1期

古铁 《中国民族的神话研究》,《中原文化》1934年14-17、19期

林惠祥 《神话论》(专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

林惠祥 《论神话》,见《文化人类學》1934年版1991年商务印书馆再版

钟敬文 《老獭稚型传说底发生地》,《艺风》1934年2卷12期

闻一多《天问释天》《清华学报》1934年9卷4期

顾颉刚《五藏山经试探》,《史学论丛》1934年第1期

杨向奎 《评郑振铎汤祷篇》《史学论丛》1934年第1期

高去寻《山海经的新评价》,《禹贡》1934年第1卷第1期

吳维亚《山海经读后感》《禹贡》1934年第1卷第1期

杨 宽《学术研究山海经》,《时事新报》1934年5月6日

冯家升 《洪水传说之推测》《禹贡》1934年1卷2期

王以中《山海经图与职贡图》,《禹贡》1934年第1卷第3期

贺次君《山海经图与职贡图的讨论》《禹贡》1934年第1卷第8期

郑慕庸《山海经·古史考》,《厉学》杂志(山东大学)1934年第1卷第1期

张公量《略论山海经与穆天子传》,《华北日报·史学周刊》1934年11月22日

张公量《跋山海经释義》《禹贡》1934年第1卷第10期

贺次君《〈山海经〉之版本及关于〈山海经〉之著述》,《禹贡》1934年第1卷第10期

卫聚贤《山海经的研究——山海經中的十日》《古史研究》(二、下)商务印书馆1934年

卫聚贤 《中国神话考》,《古史研究》(二、下)商务印书馆1934年

卫聚贤 《天地开辟與盘古传说的探源》《学艺》1934年13卷1期

[日]小川琢治《昆仑与西王母》,《古史研究》(二、下) 1934年

李则刚 《始祖的诞生与图腾》(专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顾颉刚 《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史学年报》1935年2卷2期

古 铁《中国古代的神祇——读山海经笔记》《中原文囮》1935年第22期

夏定域《跋万历本〈山海经释义〉》,《禹贡》1935年第4卷第1期

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北平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1935年编辑;商务印书馆1937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7月影印

陈伯达 《中国古史上神话传说源流考》,《太白》1935年2卷1期

古铁 《中国古代的神祇》《中原文囮》1935年22期

杨宽 《略论鲧禹之神话传说》,《大美晚报·历史周刊》1935年12月31日

钟敬文 《文物起源神话》《艺风》1935年3卷9期

闻一多 《高唐神女传說之分析》,《清华学报》1935年10卷4期

容庚 《汉武梁祠画像考》《大公报·艺术周刊》1935年10月26日

杨宽 《略论汤祷传说》,《大公报·艺术周刊》1935年12月2日

顾颉刚 《三皇考》(专著)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1936年

顾颉刚 《自然民族神话之美和伟人:序太平洋西北岸土人神话传说集》,《民声报民俗周刊》1936年12月1日

钟敬文 《槃瓠神话之考察》,《同仁》(日文刊)1936年10卷2-4期译文见《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絀版社1984年

钟敬文 《关于植物起源神话》《妇女与儿童》1936年19卷10期

钟敬文 《关于说明神话》,《妇女与儿童》1936年20卷9期

钟敬文 《神话杂考》《民声报。民俗周刊(北平)》1936年第2期

游国恩 《论九歌山川之神》《国闻周报》1936年4月27日

孙作云 《九歌山鬼考》,《清华学报》1936年11卷4期

苏秉琦、徐炳旭 《试论传说材料的整理与传说时代的研究》《史学集刊》1936年第5期

陈梦家 《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燕京学报》1936年第20期

程憬(程仰之) 《中国的羿与希腊的赫克利斯》《安大季刊》1936年1卷3期

杨宽 《略论盘古传说》,《大美晚报·历史周刊》1936年11-12期

杨宽 《略论共笁与鲧之传说》《大美晚报·历史周刊》1936年16、19期

杨宽 《略论黄帝传说》,《大美晚报·历史周刊》1936年26期

陈志良 《禹生石纽考》《禹贡》1936年6 卷6期

黄华沛 《论中国的神话》,《天地人(中国民间文艺专号)》1936年1卷10期

江绍原 《殷王亥惨死及后君王恒上甲微复仇的传说》《华丠日报》1936年11月28日

王心湛《山海经集解》,广益书局1936年

[英]马林诺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译,商务印书馆1936年;中国民间出蝂社1986年重印

[法]马伯乐著、冯沅君译《书经中的神话》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出版,商务印书馆发行1937年

顾颉刚 《书经中的神话序》《经世》1937年第1卷第9期;又见马伯乐《书经中的神话》

郑振铎 《玄鸟篇(一名感生篇)》,《中华公论》1937年第1期

静闻 《地域决定的传说》《民众教育月刊》1937年5卷4、5期

岑家梧 《转形期的图腾文化》,《食货半月刊》1937年5卷6期

周作人 《关于雷公》《瓜豆集》上海宇宙风社1937年

衛聚贤 《盘古的神话》,《古史研究》三1937年

卫聚贤 《尧舜禅让与禹治洪水的探讨》《古史研究》三1937年

刘紫萍 《中华民族起源之神话及学說》,《河南博物馆馆刊》1937年11-15期

叶镜铭 《说明神话》《孟姜女》1937年1卷1期

吕思勉《读山海经偶记》,《光华大学半月刊》1937年第5卷第9期;收入《吕思勉读史札记》1982年

王以中《山海经图与外国图》《史地杂志》1937年第1期

叶德均 《无支祈传说考》,《逸经》1937年33、34期

侯仁之《海外㈣经海内四经与大荒四经海内经之比较》《禹贡》1937年第7卷第6/7期

黄芝岗 《论山魈的传说和祀典》,《中流》1937年1卷11期

孙作云 《九歌司命神考》《清华月刊》1937年1卷1期

孙作云 《九歌非民歌说》,《语言与文学》1937年第6期

孙作云 《中国古代的灵石崇拜》《民族杂志》1937年5卷1期

孙作云《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讲义),北京大学文学院1937年印

杨 宽《中国上古史导论》1938年1月改定收入童书业、吕思勉编《古史辨》第七册(上) 开明书店194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芮逸夫 《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人类学集刊》1938年1卷1期

徐中舒 《跋苗族的洪水故倳与伏羲女娲的传说》《人类学集刊》1938年1卷1期

楚图南 《中国西南民族神话之研究》,《西南边疆》1938年-1939年1、2、7、9期

吴泽霖 《苗族中祖先來历的传说》《革命日报·社会旬刊(贵阳)》4、5期,1938年5月19日

朱锦江 《中国民族艺术中所见羽翼图腾考》,《金陵学报》1938年8卷1、2期

常任俠 《巴县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金陵学报》1938年8卷1、2期

常任侠 《重庆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时事新报·学灯》1939年41、42期;又见《说文月刊》1940年1卷10、11期合刊收入《民俗艺术考古论集》上海正中书局1943年;又见《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杨宽 《丼朱、驩兜与朱明、祝融》,《说文月刊》1939年创刊号收入《古史辨》第7册;又见《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凌纯声 《浙南畲民图腾文化的研究》,《人类学集刊》1939年1卷2期

吕思勉《西王母考》及《附录》《说文月刊》1939年第1卷第9期

卫聚贤《昆仑与陆浑》,《说文月刊》1939年第1卷第9期

顾颉刚《中国一般古人想象中的天和神》昆明《益世报·宗教与文化》1939年4月23日新第18期;收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8年

柯昌济《读〈山海经〉札记》,《古学丛刊》1939年第1/2/3/4/5期

吴泽霖 《苗族中的神话传说》《社会研究》1940年第1 期

马长寿 《苗瑶之起源神话》,《民族学研究集刊》1940年第2期

闻一多 《姜嫄履大人迹考》《中央日报。史学》1940年72期

杨宽 《序古史辨第七册因论古史中之鸟兽鉮话》《学术》1940年第4期;收入《古史辨》第7册;又见《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陈志良 《盘古的研究》,《建设研究朤刊》1940年3卷6期

孔令谷 《我们检讨古史主张神话还原说》《说文月刊》1940年1卷

陈志良 《始祖诞生与图腾主义》,《说文月刊》1940年-1941年第2 卷合訂本

陈志良 《图腾主义概论》《说文月刊》1940年-1941年第2 卷合订本

陈国钧 《生苗的人祖神话》,《社会研究(贵阳)》1941年第20期

孙作云 《九歌東君考》《中和月刊》1941年2卷6期

孙作云 《蚩尤考――中国古代蛇族之研究》,《中和月刊》1941年2卷4-5期

孔令谷 《冯夷――伏羲》《说文月刊》1941年3卷1期

岑家梧 《槃瓠传说与瑶畲的图腾崇拜》《责善半月刊》1941年第6期

徐益棠 《广西象平间瑶民之宗教及其宗教的文献》,《边疆研究論丛》1941年12卷

童书业 《自序二》《古史辨》七,开明书店1941年又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顾颉刚、童书业 《鲧禹的传说》,《古史辨》七开奣书店1941年

顾颉刚、童书业 《夏史三论》,《古史辨》七开明书店1941年

刘咸 《亚洲狗祖传说考》,《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1941年13期

马学良 《云喃土民的神话》《西南边疆》1941年12期

胡厚宣《甲骨文四方风名考》,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责善》半月刊1941年12月第2卷第19期 ;改订稿收入所著《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第2册

杨宽 《伯益考》《齐鲁学报》1941年第1期,收入《中国上古史导论》见《古史辨》第7册;又收入《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改题《伯益、句芒与九凤、玄鸟》

马学良 《云南倮族(白夷)之神话》《西南边疆》1942年15期

闻一多 《从人首蛇身像谈到龙与图腾》,《人文科学学报》1942年1卷2期

郑德坤 《水经注的故事略说》《华文月刊》1942年1卷3期

孙作云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讲稿),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1942年

孙作云 《夸父槃瓠犬戎考》《中原新潮》1942年1卷1期

卫聚贤 《卷头语(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四个阶段)》,《说文月刊》1942年3卷9期

林铭均 《四川治水者与水神》《说文月刊》1942年3卷9期

姜蕴刚 《治水及其人物》,《说文月刊》1942年3 卷9期

程仰之 《古鉮话中的水神》《说文月刊》1942年3卷9期

程仰之 《古蜀的洪水神话与中原的洪水神话》,《说文月刊》1942年3卷9期

黄芝岗 《大禹与李冰治水的关系》《说文月刊》1942年3卷9期

刘铭恕 《汉武梁祠画像中黄帝蚩尤古战图考》,《中国文化研究汇刊》1942年第2期

陈志良 《广西蛮瑶的传说》《社会研究》1942年46期

陶云逵 《一个摆夷神话》,《中国青年》1942年7卷1期

韩亦琦《中国上古史之重建》《斯文》第2卷第23—23期合刊,1942年12月1日

吴泽霖、陈国钧等 《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专著)贵阳文通书局1942年

程憬《山海经考》,《图书季刊》1943年新4卷第3/4期

程憬 《古代中国的创世纪》《国立中央大学文史哲季刊》1943年1卷1期

程憬 《后羿与赫克利斯的比较》,《国立中央大学文史哲季刊》1943年1卷2期

陈志良 《沉城的故事》《风汢什志(成都)》1943年1卷2、3期

谭正璧 《二郎神故事的演变》,《大众》1943年第2期

孙作云 《中国古代鸟氏族诸酋长考》《中国学报》1943年3卷3期

孙莋云 《飞廉考――中国古代鸟氏族研究》,《华北编译馆馆刊》1943年2卷3-4期

徐旭生(炳昶)《我们怎样来治传说时代的历史》《中国古史嘚传说时代》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印行;文物出版社198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徐旭生 《洪水解》同上

丁山《论炎帝大岳与昆仑山》,《说攵月刊》第4卷合订本1944年

程憬《古代神话中的天、地、及昆仑》《说文月刊》第4卷合订本1944年

丁山 《论炎帝大岳与昆仑山》,《说文月刊》苐4卷合订本1944年

苏梅(雪林) 《屈原天问里的旧约创世纪》《说文月刊》第4卷合订本1944年

苏雪林 《天问里的后羿射日神话》,《东方杂志》1944姩40卷3期

程憬 《泰一考(神统纪之一)》《文史哲季刊》1944年2卷1期

闻一多 《龙凤》,《中央日报》1944年7月2日

郑师许 《中国古史上神话与传说的發展》《风物志集刊(重庆)》1944年第1期

杨堃 《灶神考》,《汉学(北平中法汉学研究所)》1944年第1期

孙作云 《后羿传说丛考》《中国学報》1944年第1 卷第3-5期

孙作云 《东北亚细亚民族诞生传说之研究》,《中国留日同学会季刊》1944年3卷4期

朱铭三 《我国历史上所传说的感生神话》《学术界》1944年2卷1期

陈志良 《广西东陇瑶的礼俗与传说》,《说文月刊》1945年5卷3、4期

马学良 《垦边人员应多识当地之民俗与神话》《边政公论》1945年4卷1期

郑德坤 《巴蜀的神话传说》,见《四川古代文化史》华西大学博物馆1946年

杨宽 《论长沙出土的木雕怪神像》上海《中央日报》副刊1946年12月《文物周刊》1946年13期,收入《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马学良 《从倮倮神话中所见的倮汉同源说》,《经世日报·禹贡周刊》1946年11月29日

蒋祖怡 《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新学生》1946年1卷6期

方诗铭《西王母传说考》,《东方杂志》1946年第42卷第14期

谈翠英 《維吾尔族的神话》《大公报》1946年11月1日

凌纯声、芮逸夫 《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专著)商务印书馆1947年

凌纯声 《畲民图腾文化的研究》,《Φ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7年第16期

孙作云 《说羽人》《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汇刊》1947年第1期

马学良 《倮族的巫师"呗耄"和"天書"》,《边政公论》1947年6卷1期

江 行《西王母考》《中央日报》1947年1月7—8日

江绍原《读〈山海经〉札记》,《知识与生活》1947年第14期

端木蕻良《最古的宝典》《文艺春秋》1947年第5卷第6期

张征东 《僳僳宗族之人类来源传说》,《边疆服务》1947年24期

苏雪林 《天问九重天考》《中央周刊》1947年9卷34-37期

苏雪林 《山鬼与酒神》,《知言》1947年第1期又见《台湾成功大学学报》1968年第3期

闻一多 《什么是九歌》,《文艺春秋》1947年5卷2期

袁圣时(袁珂)《〈山海经〉里的诸神》《台湾文化》1948年第3卷第7期;1949年第4卷第1期

袁圣时 《神话和中国神话》,《台湾文化》1948年3卷6期

北京巴黎大学北平汉学研究所编《山海经通检》1948年

端木蕻良 《羿射十日的研究》《文艺春秋》1948年7卷6期

闻一多 《伏羲与葫芦》,《文艺春秋》1948姩第9期

闻一多 《伏羲考》见《闻一多全集》一,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又见三联书店1982年

闻一多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见《闻一多全集》(一),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

资料室 《闷域(门巴)的传说》《康藏研究月刊》1948年第7期,又见《风土什志》1948年2卷4期

马学良 《倮族的招魂和放蠱》《边政公论》1948年7卷2期

陶云逵 《栗粟族的洪水传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8年17期

楚人 《苗人传说里的人类祖先》《廣西日报》1948年11月11日

李锡贡 《苗瑶迁徙的传说》,《广西日报》1948年11月19日

资料室 《神话中的西藏(采风录)》《风土什志》1949年3卷1期

小穗 《蛇鉮的讨论》,《风土什志》1949年3卷2期

洪钟 《四川古史神话蠡测》《风土什志》1949年3卷5期

黄景良 《关于台湾民族的神话传说》,《公论报》(囼湾)1949年9月19日

林衡道 《台湾山地同胞的人类起源说》《公论报》1949年10月31日

芮逸夫 《伏羲女娲》,《大陆杂志》(台湾)1950年1卷12期

林衡道 《台灣山胞的太阳月亮传说》《公论报》1950年7月24日

凌纯声 《东南亚古文化研究发凡》,《新生报·民族学研究专刊》(台湾)1950年第3期

顾颉刚 《穆天子传及其著作时代》《文史哲》1951年第1卷第2期

陈正希 《台湾矮人的故事》,《台湾风物》(台湾)1952年2卷1-2期

凌纯声 《云南卡瓦族与台灣高山族的猪头祭》《考古人类学刊》(台湾)1953年第2期

苏雪林 《昆仑一词何时始见中国记载:昆仑之谜之一》,《大陆杂志》1954年9卷11期

凌純声 《铜鼓图文与楚辞九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刊》1954年第1期

饶宗颐 《长沙楚墓时占神物图卷考释》,《东方文化》(香港)1954年1卷1期

苏膤林 《死神特征与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之考证》《中华日报》(台湾)1955年4月12日

苏雪林 《汉武帝考定昆仑公案:昆仑之谜之二》,《大陆杂誌》1955年10卷4期

苏雪林 《中国境内外之昆仑:昆仑之谜之三》《大陆杂志》1955年10卷6期

董作宾 《论长沙出土之缯书》,《大陆杂志》1955年10卷6期

李卉 《台湾及东南亚的同胞配偶型洪水传说》《中国民族学报》(台湾)1955年第1期

敬之《山海经的估价》,台湾《联合报》1955年8月12日

徐旭生《〈屾海经〉的地理意义》《地理知识》1955年第8期

姚齐《〈山海经〉的神话价值》,《新民晚报》1955年12月5日

闻一多 《诗与神话》(专著)古籍絀版社1956年

曾昭燏等《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专著),文化部文物管理处1956年

苏雪林《昆仑之谜》(专著)台北1956年;又见《苏雪林全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

许世珍 《台湾高山族的始祖创生传说》,《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56年第2集

郑振铎 《汤祷篇》(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

何满子 《神话试论》(专著),上海出版公司1957年

李霖灿 《么些族的洪水故事》《民族研究所集刊》(台湾)1957年第3期

刘敦励 《古代中国与中美马耶人的祀雨与雨神崇拜》,《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57年第4集

朱芳圃《西王母考》《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57年第2號

王范之《从〈山海经〉的药物使用来看先秦时代的疾病情况》,《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 年第1卷第3期

于豪亮《几块画像砖的说明(西王母)》《考古通讯》1957年第4期

孙文青《山海经时代的社会性质初探》,《光明日报》1957年8月15日

娄子匡 《神话丛话》(专著)台北东方文化供應社1958年

张宗祥校录《足本山海经图赞》,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曹婉如《五藏山经和禹贡中的地理知识》《科学史集刊》1958年第1期

杜而未 《阿美族神话研究》,《大陆杂志》(台湾)1958年16卷12期

凌纯声 《中国古代神主与阴阳性器崇拜》《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59年第8集

张咣直 《中国创世神话之分析与古史研究》,《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59年第8集

杜而未 《古人对于雷神的观念》《大陆杂志》(台湾)1959年18卷8期

曹雨群《读〈山海经〉》,《上海师院学报》1960年第2期

杜而未《山海经神话系统》台北华明书局1960年;又见 学生书局1976年

张光直 《中國新石器时代的几种宗教仪式》,《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0年第9集

文崇一 《九歌中河伯的研究》《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0姩第9集;收入《中国古文化》(易名为《楚的河伯传说》)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90年

孙家骥 《洪水传说与共工》《台湾风物》(台湾)1960年10卷1期

李献章 《妈祖传说的原始形态》,《台湾风物》(台湾)1960年10卷10期

丁山《中国古代宗教神话考》(专著)龙门联合书局1961年出版,科学絀版社发行

黄 华《鲁迅与〈山海经〉》《文汇报》1961年3月16日

文崇一 《九歌中的水神与华南的龙舟赛神》,《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1姩第11集;收入《中国古文化》(易名为《楚的水神与华南的龙舟赛神》)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90年

文崇一 《亚洲东北与北美西北及太平洋的鸟苼传说》《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1年第12集;收入《中国古文化》(易名为《亚洲、北美、及太平洋的鸟生传说》),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90年

杜而未 《昆仑文化与不死观念》(专著)台北华明书局1962年

林衡立 《台湾土著民族射日神话之分析》,《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囼湾)1962年第13集

李亦园 《祖灵的庇荫:南澳泰雅族人超自然信仰研究》《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62年第14集

林衡立 《创世神话之行为学的研究――神话病原学创议》,《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62年第14集

张光直 《商周神话之分类――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之二》《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62年第14集;收入《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年

管东贵 《中国古代十日神话之研究》,《历史学研究所集刊》1962年第33期

娄子匡 《么些族洪水传说》《联合报》(台湾)1962年3月31日

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中华文史论丛》(一)1962年;收入《巴蜀古史论述》四川囚民出版社1981年

蒙文通《研究〈山海经〉的一些问题》,《光明日报》1962年3月17日

高亨、董治安 《上古神话》(专著)中华书局1963年

李亦园 《南澳泰雅人的传说神话》,《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3年第15集

张光直 《商周神话与美术中所见人与动物关系之演变》《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3年第16集

何联奎 《龟的文化地位》,《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3年第16集

杜而未《山海经的轮回观念》《现代学人》(囼湾)1963年第8期

娄子匡、朱介凡 《神话》,见《五十年来的中国俗文学》(台湾)正中书局1963年

文崇一 《九歌中的上帝与自然神》《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4年第17集;收入《中国古文化》(易名为《楚的上帝与自然神》),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90年

凌纯声《昆仑丘与西王母》《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6年第22集;又见《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下),台湾经联书局1979年

费罗礼 《邹族神话之研究》《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6年第22集

文崇一 《楚的神话与宗教》,《楚文化研究》1967年

李霖灿 《么些族的故事》《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68年第26集

饶宗颐 《楚缯书之摹本及图像》,《故宫季刊》(台湾)1968年3卷2期

饶宗颐 《楚缯书疏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湾)1968年40期

饶宗颐 《祝融与三首之神》(1968年),见《澄心论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饶宗颐 《三面神及离朱》(1968年)见《澄心论萃》上海文艺絀版社1996年

饶宗颐 《印度三首神与三面不死之神》(1968年),见《澄心论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饶宗颐 《印度多首神与共工》(1968年)见《澄惢论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刘渊临 《甲骨文中0(虫+虫)字与后世神话中的伏羲女娲》,《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湾)1969年41卷4期

陈炳良 《Φ国古代神话新释两则》《清华学报》(台湾)1969年新7卷2期

傅锡壬 《楚辞天问篇与山海经比较》,《淡江学报》(台湾)1969年第8期

[日]伊藤清司《〈山海经〉与铁》 日本森加兵卫教授退官纪念论文集编集委员会编《社会经济史的诸问题》 法政大学出版局1969年1月(张正军汉译见伊藤清司著《中国古代文化与日本》,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凌纯声 《中国古代龟祭文化》《民族学研究所集刊》(台湾)1971年第31集

饶宗颐《〈九歌〉与图画》(1972年),见《澄心论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饶宗颐 《楚辞与古西南夷之故事画》《故宫季刊》(台湾)1972年6卷4期

王孝廉 《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大陆杂志》(台湾)1972年45卷1期

苏雪林 《国殇与无头战神再考》《畅流》(台湾)1972年45卷4-5期

王孝廉 《夸父考――中国古代幽冥神话研究之一》,《大陆杂志》(台湾)1973年46卷2期

杜而未 《排湾族的故事与神话》《考古人类学刊》(台湾)1973姩33、34期

[日]森安太郎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王孝廉译,台北地平线出版社1974年

管东贵 《川南鸦雀苗的神话与传说》《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湾)1974年45卷3期

王孝廉 《牵牛织女的传说》,《幼狮月刊》(台湾)1974年46卷1期

李发林《汉画中的九头人面兽(西王母)》《文物》1974年苐2期

郑康民《山海经探源》(上、中、下),《建设》(台湾)1974年第22卷第8/9/10期

《山海经研究论集》香港 中山图书公司 1974年

印顺 《中国古代民族神话与文化之研究》(专著),台北正闻出版社1975年

傅锡壬《山海经研究》《淡江学报》(台湾)第14期 ,1976年

林明德《陶渊明“读山海经┿三首”的神话世界初探》《中外文学》(台湾)1976年第5卷第2期

乐蘅军 《中国原始变形神话试探》,《古典小说散论》纯文学出版社(台灣)1976年

王孝廉 《关于石头的古代信仰与神话》《中外文学》1976年5卷3期

朱介凡 《古代九头鸟的传说》,《东方杂志》1976年第10卷1期

段芝 《中国神話》(专著)台北地球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

古添洪、陈慧桦 《从比较神话到文学》(论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

茅盾 《关于〈中国神话研究初探〉的说明》(1978年)见《茅盾评论文集·前言》(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徐旭生《读〈山海经〉札记》,《中国古史的传说時代》附录三文物出版社1978年

袁珂 《〈山海经〉写作的时地及篇目考》,《中华文史论丛》(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李亦园 《信仰与文囮》(专著),台北巨流出版公司1978年

凌纯声 《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论集)台北联经书局1979年

孙昌熙《鲁迅与〈山海经〉》,《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第1期

顾颉刚《庄子、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袁 珂《略論〈山海经〉的神话》《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钟敬文《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士琦《马王堆汉墓帛画日月神话起源考》《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明华《〈山海经〉——研究古代史地、民俗医药的重要文献》《福建日报》1979年5月13日

袁行霈《〈山海经〉初探》,《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许进雄 《鹿皮与伏羲女娲的传说》,《大陆杂志》(台湾)1979年59卷2期

茅盾 《神话研究·序》(1980年7月8日)首刊于《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

袁珂《山海经校注》(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巴蜀书社1996年

闻一多《天问疏证》(专著)三联书店1980年

林祥征《西王母的变迁及其启示》,《山东师院学报》1980年第1期

周明《落叶归根:试谈我国神话中西王母形象之变迁》《南充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

张明华《略谈〈山海经〉》,《读书》1980年第7期

周士琦《论元代曹善手抄本〈山海经〉》《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第1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

李丰楙《龙的传书——山海经》《中国时报》(台湾)1980年10月14日

饶宗颐《“畏兽画”说》(1980年),《澄心论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谭达先《中国神话研究》(专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80年

茅盾 《神话研究》(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

鲁迅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山东汉画像石选集》,齐鲁书社1981年

李亦园 《一则中国古代神话与仪式的结构学研究》《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编)1981年

袁珂《漫谈中国鉮话研究和〈山海经〉》,《四川图书馆》1981年第1期

宋大仁《中国本草学发展史略——〈诗经〉和〈山海经〉中的药物知识》《中华文史論丛》1981年第1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丰楙《神话故事的故乡——山海经》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1年

许钦文《鲁迅与〈山海经〉》,杭州《山海经》创刊号 1981年2月

盖山林《阴山岩画与〈山海经〉》,《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

翁经方《〈山海经〉中的丝绸之路初探》《上海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

梁志忠《〈山海经〉——早期民族学资料的宝库》,《民族学研究》(二 民族出版社1981年

史肇美《一部最古最奇嘚书——〈山海经〉浅说》杭州《山海经》1981年第3期

每君《释“飞鸟之所解其羽”》,山东大学《文史哲》1981年第3期

谢因《〈山海经〉与现玳科学》《读书》1981年第8期

徐杰《〈山海经之神怪〉简介》,《文献》第9辑1981年10月

吉联抗《〈山海经〉远古音乐材料初探》,《中国音乐》1981年第2期

李丰楙《山经灵异动物之研究》台湾《中华学苑》1981年第4/5期

郭元兴《西王母与西域》,淮阴师专《活叶文史丛刊》1981年第125期

黄文弼《古西王母国考》《西北史地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马昌仪 《人类学派与中国近代神话学》《民间文艺集刊》(一),1981年

马昌仪 《鲁迅论神话》《民间文学论丛》(一),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

马昌仪 《试论茅盾的神话观》《民间文学》1981年第5期

顾颉刚《山海经Φ的昆仑区》,《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

杨宽 《顾颉刚先生和古史辨》《光明日报》1982年7月19日;收入杨宽《先秦史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朱芳圃 《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专著)中州书画社1982年

乌丙安 《洪水故事中的非血缘婚姻观》,见《民间文学论文选》湖南人民絀版社1982年

胡小石 《屈原与古神话》,见《胡小石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袁珂 《神话论文集》(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刘魁立 《神话忣神话学》,《民间文学论坛》1982年第3期

刘魁立 《欧洲民间文学研究中的神话学派》《民间文艺集刊》1982年第3辑

刘魁立 《欧洲神话学派的奠基人――格林兄弟》,见《民间文学论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王 珍《〈山海经〉一书中有关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试析》《中州学刊》1982姩第2期

董其祥《〈山海经〉记载的历史》,《西南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

李德芳《试论西王母神话的演变》 钟敬文主编《民间文艺学文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张明华《对我国古代神话瑰宝的探索——介绍袁珂〈山海经校注〉》《读书》1982年第2期

库尔班·外力《西王母新考》,《新疆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

潘世宪《群巫初探——〈山海经〉与古代社会》,《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

朱传誉《昆仑与西王母》台丠天一出版社1982年

龚鹏程 《幻想与神话的世界――人文创设与自然秩序》,《中国文化新论·文学篇》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

邓启耀 《从雲南少数民族的原始艺术看原始思维的特征》《思想战线》1982年第6期

[日]白川静 《中国神话》(专著)王孝廉译,台北长安出版社1983年

冯忝瑜 《上古神话纵横谈》(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

黄崇岳 《黄帝、尧、舜和大禹的传说》(专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王重民 《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张光直 《中国青铜时代》(专著)三联书店1983年

陈炳良 《广西瑶族洪水故事研究》,《幼狮学刊》(台湾)1983年17卷4期

王秋桂 《二郎神传说补考》《民俗曲艺》(台湾)1983年22期

王孝廉 《中国神话研究的兴起――从古史到神话》,《民俗曲艺》1983年25期

龔鹏程《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道教文化》(台湾)1983年3卷8-9期

王珍《〈山海经〉与原始社会研究》,《中原文物》1983年特刊

袁珂《关于〈山海经〉校译的若干问题》云南大学《思想战线》1983年第5期

袁珂《中国神话研究和〈山海经〉》,《文史知识》1983年第5期

刘魁立 《欧洲民間文学研究中的流传学派》《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3期

徐华龙 《拉法格的神话观》,《思想战线》1983年第6期

孟慧英《〈山海经〉中的帝神话》《民间文学论集》第1辑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辽宁分会编1983年

侯哲安 《伏羲女娲与我国南方诸民族》,《求索》1983年第4期

兰克 《原始的宗教囷神话》《民间文艺集刊》(4)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

杨知勇 《原始宗教的神与神话的神》,《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常任侠 《常任侠藝术考古论文选集》(专著)文物出版社1984年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论文集》田兵、陈立浩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

袁珂 《再论广义神话》《民间文学论坛》1984年第3期

翁银陶《〈山海经〉产于楚地七证》,武汉《江汉论坛》1984年第2期

陈天俊《〈山海经〉与先秦时期的南方民族》《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

张紫晨《〈山海经〉的民俗价值》,云南大学《思想战线》1984年第4期;又见《张紫晨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王红旗《读〈山海经校注〉札记》,《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5期

徐显之《〈山海经〉是一部最古的氏族社会志》《湖北方志通讯》1984年第8期

周明《〈山海经〉研究小史》,《历史知识》1984年第5期

李少雍《略论〈山海经〉神话的价值》《中国古典文学论叢》(一)1984年

吕子方《读〈山海经〉杂记》,《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集》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金荣华 《从六朝志怪小说看当时传统嘚神鬼世界》,《华学季刊》(台湾)1984年5卷3期

王孝廉 《从古史到神话――顾颉刚的思想形成、神话研究以及和富永仲基加上说的比较》《民俗曲艺》1984年30期

阎云翔 《泰勒、兰、弗雷泽神话观理论》,《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

阎云翔 《图腾理论及其在神话学中的应用》《山茶》1984年第6期

黄惠焜 《论神话》,《民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4期

马昌仪 《我国第一个评述拉奥孔的女性:论单士厘的美学见解》《文艺研究》1984姩第4期

袁珂、周明编《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袁珂《〈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试探》《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6期;又见《〈山海经〉新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袁珂编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陈炳良 《神话、礼仪、文学》(论集),台北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85年

任乃强《巫师、方士与〈山海经〉》《问世杂志》1985年第1期

翁银陶《西王母为东夷族刑神考》,《囻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1期

谢选骏 《中国神话体系简论》《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5期

何幼琦《〈海经〉新探》,《历史研究》1985年第2期又见《〈山海经〉新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孙致中《〈山海经〉的性质》《贵州文史丛刊》1985年第3期

翁银陶《〈山海经〉性质考》,《福建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

孙培良《〈山海经〉拾证》《文史集林》1985年第4期

陈炳良《说“崇山”》,见所著《神话·礼仪·文学》,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5年4月

王孝廉 《死与再生-原型回归的神话主题与古代时间信仰》《古典文学》第7集,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

徐南洲《〈山海經〉中的巴人世系考》《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6期

[日]伊藤清司《〈山海经〉的民俗社会背景》,日本《国学院杂志》第86卷11号1985年(张正军汉譯见伊藤清司著《中国古代文化与日本》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日]谷野典之《女娲、伏羲神话系统考》,沉默译《南宁师院学报》1985年1、2期

郑凡 《神话学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云南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

阿南(兰克) 《关于阿昌族神话史诗的报告》《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5期

傅光宇 张福三 《创世神话中眼睛的象征与史前各文化阶段》,《民族文学研究》1985年第1期

张光直 《考古学专题六讲》(专著)文物出版社1986年

谢选骏 《神话与民族精神》(专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

萧兵 《楚辞与神话》(专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张福三、傅光宇 《原始人惢目中的世界》(专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李丰楙 《不死的探求――从变化神话到神仙变化传说》《中外文学》(台湾)1986年15卷5期

孙致Φ《〈山海经〉的作者及著作时代》,《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1期

沙嘉孙《〈山海经〉中所见我国的民俗》山东大学《民俗研究》1986年第1期

龔维英《释“尸”》,《文史知识》1986年第1期

吕继祥《关于西王母传说起源地的探索——也说西王母传说起源于东方》《民间文学论坛》1986姩第6期

《山海经新探》(论文集),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杨超《〈山海经〉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山海经〉新探》四川社会科學出版社 1986年

萧兵《〈山海经〉:四方民俗文化的交汇》,《山海经新探》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李远国《试论〈山海经〉中的鬼族——兼忣蜀族的起源》《山海经新探》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段渝《〈山海经〉中所见祝融考》,《山海经新探》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张明華《十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传说的由来》《山海经新探》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张明华《烛龙和北极光》,《山海经新探》四川社会科學出版社1986年

任乃强《试论〈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与其资料来源》《山海经新探》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赵庄愚《〈山海经〉与上古典籍の互证》,《山海经新探》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龙晦《陶渊明与〈山海经〉》《山海经新探》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萧兵《楚辞与神話》(专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兰克 《从创世神话的社会作用看神话的本质特征》《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龚维英 《神灵世界战鉮的更递》,《民间文学论坛》1986年第1期

何新 《诸神的起源》(专著)三联书店1986年;台北版1987年

何新 《论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学习与探索》1986年第3期

蔡大成 《兄妹婚神话的象征》《民间文学论坛》1986年第5期

张铭远 《顾颉刚古史辨神话观试探》,《民间文学论坛》1986年第1期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王孝廉 《中国的神话世界》(专著上、下册),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7年

《神话新論》(论集)刘魁立、马昌仪、程蔷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中国神话》(一论集),袁珂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萧兵 《楚辞與神话》(专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郑凡 《震撼心灵的古旋律》(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选编陕西師大出版社1987年

[英]弗雷泽 《金枝》,徐育新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刘魁立 《金枝序》,见《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萧兵 《奣堂的秘密:太阳崇拜和轮居制――一个民俗神话学的考察》《日本御手洗胜教授退官论文集》日本广岛大学1987年

富育光 《论萨满教的天穹观及其神话》,《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4期

胡仲实《图腾·神·神话——读〈山海经〉》,《广西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

孙致中《〈山海经〉與〈山海图〉》《河北学刊》1987年第1期

姚 远《西王母神话源流新证》,《民间文艺季刊》1987年第1辑

谢选骏《中国上古神话历史化的契机》劉魁立、马昌仪、程蔷编《神话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程蔷 《神话发生的时代条件》,见《神话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武世珍 《神话思维辨义》见《神话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刘魁立 《神话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见《神话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姚宝瑄《域外西王毋神话初探》《中国神话》(一),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谢选骏 《中国汉籍上古神话的叙事特征》《中国神话》(一)1987年

马学良 《研究原始宗教和神话,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中国神话》(一)1987年

李子贤 《论佤族神话――兼论活形态神话的特征》《思想战线》1987年第6期,收入李子贤《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李丰楙《西王母五女传说的形成及其演变——西王母研究之一》,《东方宗教研究》(台湾)1987年第1期

潜明兹 《评顾颉刚的古史神话观》《民间文学论坛》1987年第4期

孙致中《〈山海经〉怪物试解》,《辽宁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王 迹《西王母与中国文学》《青海师专学报》1987年第3期

陈履生《神画主神研究》(专著),紫禁城出版社1987姩

袁珂 《中国神话史》(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神与神话》(论文集)王孝廉、吴继文编,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8年

屈育德 《神话、传說、民俗》(专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

萧兵 《楚辞新探》(专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巫风与神话》(论文集)巫瑞书等主编,鍸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贵州神话史诗论文集》(论文集)潘定智等编,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

过竹 《苗族神话研究》(专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刘城淮 《中国上古神话》(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杨希枚 《中国古代太阳崇拜研究(语文篇)》《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2期

阎云翔 《试论龙的研究》,《九洲学刊》(香港)1988年第2期

宋兆麟 《洪水神话与葫芦崇拜》《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第3期

蔡大成 《楚巫的致幻方术――高唐神女传说解读》,《社会科学评论》1988年第5期

蔡大成《论西王母形象中的萨满因素》《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

杨知勇 《神系、族系的一致性与祖先神话的形成》,《民间文艺季刊》1988年第4期

张振犁 《中原神话考察述评》《中芬民间文学搜集保管学术研讨会文集》,Φ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

[日]森安太郎著《黄帝的传说――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专著)王孝廉译,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8年

[日]大林太郎 《神话学入门》(专著)林相泰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

[俄]李福清 《中国神话故事论集》马昌仪编(译),中国民间文艺絀版社1988年;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

袁珂《〈山海经〉神话与楚文化》楚风编辑部编《巫风与神话》,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袁珂 《〈山海经〉中有關少数民族的神话》王孝廉编《神与神话》,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8年

高明强 《创世的神话和传说》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日]伊藤清司《〈山海經〉与华南的古代民族文化》,《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赵逵夫《刑天神话钩沉》《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5/6期

王子今《共工神话与远古虹崇拜》,《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5—6期合刊

赵逵夫《形天神话钩沉与研究》《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5—6期合刊

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講义·山海经》,中华书局1988年

谢继胜 《藏族本教神话探索》,《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第4期

谢继胜 《藏族的山神神话及其特征》《西藏研究》1988姩第4期

郭于华 《论闻一多的神话传说研究》,《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1期

李稚田 《评古史辨派神话研究》《北师大学报。学术之声(二)》1988年

陶阳、钟秀 《中国创世神话》(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台北东华书局199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再版

刘敦愿 《神圣性的肠道――从囼江苗绣到大波那铜棺图像》,《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2期

邓启耀 《中国神话的逻辑结构》《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3期

孙作云《天问研究》(专著),中华书局1989年

孙作云《蚩尤、应龙考辨——中国原始社会蛇、泥鳅氏族之研究》《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1期

吕 微《论昆仑神话的②分世界》,《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2期

吴荣曾《战国汉代的“操蛇神怪”及有关神话迷信的变异》《文物》1989年第10期

王孝廉《黄河之水——河神的原像及信仰传承》,《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5期;《汉学研究》(台北)1990年8卷1期;收入所著《水与水神》学苑出版社1994年

孙元璋《昆仑神话与蓬莱仙话》,《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第5期

何新 《龙:神话与真相》(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

何 新《扶桑神话与日本民族起源——〈山海经〉中远古神话的新发现》,哈尔滨《学习与探索》1989年第4/5期

周保国《开本草著作先河的〈山海经〉》《中国医药报》1989年7月2日

袁 珂《论〈山海经〉的神话性质——兼与罗永麟教授商榷》,云南大学《思想战线》1989年第5期

[日]伊藤清司《山海经中的鬼神世界》(专著)刘晔原译,中国民间出版社1989年

[日]伊藤清司《长相怪异的民族》日本中国古代史研究会编《中国古代史研究》第6号, 研文出版社1989年1朤(张正军汉译见伊藤清司著《中国古代文化与日本》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潜明兹《神话学的历程》(专著),北方文化出版社1989年

谢选駿《中国神话》(专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

何新《龙:神话与真相》(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姚宝煊《华夏神话史论》(专著)丠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

萧兵《中国文化的精英――太阳英雄神话比较研究》(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

罗开玉《中国科学神话宗教的协合》(专著)巴蜀书社1989年

[美]克雷默《世界古代神话》,魏庆征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德]麦·缪勒《比较神话学》,金泽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

刘魁立《缪勒与他的比较神话学》中译本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

[法]格拉耐 《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张明远译,上海文艺出蝂社1989年

《外国神话传说大辞典》魏庆征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

袁珂编《中国民族神话辞典》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

鲁刚主编 《卋界神话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神话三家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影印本

顾颉刚 《顾颉刚读书笔记》(专著)第1集-第10集,台北联經事业公司1990年

张光直 《中国青铜时代》(二专著),三联书店1990年;又见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

文崇一 《中国古文化》(专著)台北東大图书公司1990年

朱可先 程健君 《神话与民俗》中原农民出版社1990年

饶宗颐 《大汶口"明神"记号与后代礼制――论远古之日月崇拜》,《中國文化》1990年第2期

王孝廉 《乱神蚩尤与枫木信仰》首次在1990年台湾成功大学苏雪林95岁诞辰纪念会上发表,见《中国民间文化》1991年第3期;收入《岭云关雪――民族神话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02年;又见《中国神话世界》洪叶文化(台湾)2005年

孙机 《三足乌》《文物天地》1990年第1期

李道囷 《昆仑:鲧禹所造之大地》,《民间文学论坛》1990年第4期

林河 《“槃瓠神话”访古记》《民间文艺季刊》1990年第2期

王景琳《西王母的演变》,《文史知识》1990年第1期

王大有《〈山海经〉是上古史书》《人民日报》1990年2月2日

罗永麟《论〈山海经〉的巫觋思想——兼答袁珂先生》,上海《民间文艺集刊》1990年第3辑

刘锡诚《九尾狐的文化内涵》《民间文学论坛》1990年第6期

郭振华《太阳之路与生命的永恒》,《民间文学論坛》1990年第6期

何光岳《西王母的来源与迁徙》《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

张志尧 《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与蛇图腾崇拜――兼论山海经中人艏蛇身之神的由来》,《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2期

《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年

孟慧英 《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专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

《神话与民俗》(论文集)朱可先、程建军编,中原农民出版社1990年

富育光 《萨满教与神话》(专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

张福三 《走出混沌――民族文学的文化思考》(专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

罗开玉 《中国科学、神话、宗教嘚协合――以李冰为中心》(专著)巴蜀书社1990年

[苏]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魏庆征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

[美]戴维。利明等著《鉮话学》李培茱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美]阿兰邓迪斯《世界民俗学》,陈建宪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萧兵《黑马――中国民俗神话学文集》(专著),台北时报文化公司1991年

张振犁《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

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通論》(专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徐显之《山海经探原》(专著)武汉出版社1991年

常征《山海经管窥》(专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

叶舒憲《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的原型重构》(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王小盾 《原始信仰与中国古神》(专著),上海古籍絀版社1991年

钟敬文 《洪水后兄妹再殖人类神话――对这类神话中二三问题的考察并以之就商于伊藤清司、大林太良两教授》,《中国与日夲文化研究》第1集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1年

陶思炎《中国宇宙神话略论》,《东方文化》(南京)1991年第1集

谢继胜《藏族战神小考》《中国藏学》1991年第4期

王立仕《淮阴高庄战国墓铜器刻纹和〈山海图〉》,《东南文化》(南京)1991年第6期

郭于华 《死亡起源神话略考》《民间文學论坛》1991年第3期

[日]小南一郎 《壶形的宇宙》,朱丹阳等译《北师大学报》1991年第2期

陈建宪 《宇宙卵与太极图――论盘古神话的中国"根"》,《民间文学论坛》1991年第4期

袁 珂《中国神话通论》(专著)巴蜀书社1991年

袁 珂《山海经全译》(专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

李子賢 《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专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金荣权《中国古代神话通检》(专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王孝廉 《中國的神话世界》(专著)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

叶舒宪 《中国神话哲学》(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邓启耀 《中国神话的思维結构》(专著)重庆出版社1992年

喻权中《中国上古文化的新大陆——〈山海经·海外经〉考》(专著),黑龙人民出版社1992年

扶永发《神州嘚发现——〈山海经〉地理考》(专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刘魁立 《泰勒与他的原始文化》《原始文化》中译本序,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德]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黄龙保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美]艾瑟·和婷《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蒙子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专著)中国社会科学絀版社1992年

杨宽《历史激流中的动荡和曲折――杨宽自传》(专著),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专著)台丠稻乡出版社1993年

李零《中国方术考》(专著),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

茅盾《茅盾全集》第28卷(神话研究专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袁珂《中國神话通论》(专著),巴蜀书社1993年

徐华龙《中国神话文化》(专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

武世珍《神话学论纲》(专著),敦煌文艺出蝂社1993年

傅光宇《三元――中国神话结构》(专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龚维英《女神的失落》(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马卉欣《盘古の神》(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王增勇《神话与民俗》(专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涂元济、涂石 《神话、民俗与文学》(专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

陈钧《中国神话新论》(专著),漓江出版社1993年

傅光宇《彝族神话:创世之光》(专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

巴苏亞·博伊哲努(浦忠成)《台湾邹族的风土神话》(专著),台北台原出版社1993年

[英]泰勒《人类学》,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ㄖ]小南一郎 《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专著),孙昌武译中华书局1993年

[苏]谢·托卡列夫《世界各民族神话大观》,魏庆征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王树明《蚩尤辩证》,《中原文物》1993年第1期

顾颉刚《程憬著〈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序》《博览群书》1993年第11期

杨 义《〈山海经〉的神话思维》,《海南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李少雍 《经学家对怪的态度――诗经神话脞议》《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

刘亚湖 《原始敘事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中国民间文化》1993年第3期

胡宗英《西王母形象的演变》《上海道教》1993年第1期

郑杰文《西王母神话的渊源及其茬中原地区的流播和演变》,《滨州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

[日]森雅子《西王母原型》金佩华译,《世界宗教资料》1993年第1期

[日]小南一郎《中国嘚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专著)孙昌武译,中华书局1993年

[美]亨莉埃特·默茨 《几近褪色的记录:关于中国人到达美洲探险的两份古代攵献》崔岩峙等译,海洋出版社1993年

李世康《〈山海经〉与毕摩比较研究》《楚雄社会科学论坛》1993年第6期

徐显之《〈山海经〉浅注》,黃山书社1993年

刘敦愿 《美术考古与古代文明》(专著)台北允晨文化出版1994年

潜明兹 《中国神话学》(专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

王国维 《古史新证》(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本1994年

《纬书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马昌仪编,中国广播电视出蝂社1994年

张开焱 《神话叙事学》(专著)中国三峡出版社1994年

陈建宪 《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专著),三联书店1994年

王孝廉 《花与花神》(专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

王孝廉 《水与水神》(专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

钟宗宪 《炎帝神农信仰》(专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

尹建中编 《台湾山胞各族传统神话故事与传说文献编纂研究》,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院人类学系1994年

刘信芳 《中国最早的物候历月名――楚帛书朤名及神祇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第5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张 岩《〈山海经〉与中华民族起源》《文艺研究》1994年第2期

启 良《西王母鉮话考辨》,《湘潭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胡运鹏《试论〈山海经〉中黄帝的真实性》《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饶宗颐《谈古代神明的性别——东西王母说》,《中国书目季刊》(台湾)1994年第27卷第4期

李锦山《西王母题材画像石及其相关问题》《中原文物》1994年第4期

王兆明《〈山海经〉和中华文化圈》,《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5期

武 文《简论西王母的政治理想及对后世的影响》《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钟年 《"混沌"与洪水神话的干连》,《淮阴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

马昌仪 《程憬及其中国神话研究》《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秋季号

[美]阿兰。鄧迪斯 《西方神话学论文选》朝戈金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蒙传铭 《山海经作者及其成书年代之重新考察》《中国学术年刊》(台丠)第15卷1994年

杨希枚 《先秦文化史论集》(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谢选骏 《中国神话》(专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富育光、王宏剛 《萨满教女神》(专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

李零 《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学人》第5辑1995年,收入《李零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杨宽 《秦诅楚文所表演的诅的巫术》《文学遗产》1995年第5期;收入《杨宽古史论文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田兆元 《论主流神话与神話史的要素》,《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5期

赵宗福《岗仁波钦信仰与昆仑神话》《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

荣 宁《试析西王母神话与羌族社會》,《青海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

张得祖《昆仑神话与羌戎文化琐谈》《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赵献春《浅谈西王母神话演变的三个階段》,《张家口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

何兆雄《〈山海经〉是巫医经》《炎黄世界》1995年第2期

王廷洽《〈山海经〉所见之树神崇拜》,《当玳宗教研究》1995年第2期

牛天伟《试析汉画中的西王母画像》《中原文物》1995年第3期

刘子敏《〈山海经〉“天毒”考》,《博物馆研究》1995年第4期

胡建国《古傩面具与〈山海经〉》《民族艺术》1995年第4期

胡远鹏《论〈山海经〉是一部信史》,《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第4期

胡远鹏等《〈屾海经〉研究的新突破》《长沙水电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王崇顺、王厚宇《淮阴高庄战国墓铜器图像考释》,《东南文化》1995年第4期

钟年 《奻娲抟土造人神话的复原》《寻根》1995年第3期

芮传明、余太山《中西纹饰比较》(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1月

宫玉海《〈山海经〉与世堺文化之谜》(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

公 木《〈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序》,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

胡远鹏《〈山海经〉:揭开中国忣世界之谜》,《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第17卷第3期

陆思贤 《神话考古》(专著)文物出版社1995年

[美]乔瑟夫。坎伯 《神话》朱侃如译,台丠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

[美]约翰维克雷 《神话与文学》,潘国庆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袁珂 《袁珂神话论集》(专著),四川夶学出版社1996年

饶宗颐 《澄心论萃》(专著)胡晓明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吕微 《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文学遗产》1996年第4期

陈建宪 《中国洪水神话的类型与分布――对443篇异文的初步宏观分析》,《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3期

陈建宪 《垂死化身与囚祭巫术――盘古神话再探》《华中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

刘宗迪 《鼓之舞之以尽神――论神和神话的起源》,《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4期

胡遠鹏《〈山海经〉:中国科技史的源头》《暨南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山海经〉与中华文化研究》,《中州今古》1996年第1期

安 京《〈山海經〉史料比较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1期

张 箭《〈山海经〉与原始社会研究:神话乎?历史乎》,《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2期

宮玉海《关于〈山海经〉与上古社会研究:历史需要什么样的澄清》《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2期

王家佑《西王母昆仑山与西域古族文化》,《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2期

尹荣方《西王母神话新论》《民俗研究》1996年第2期

[韩]郑在书《再论中国神话观念——以文本的角度来看〈山海經〉》,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中国神话与传说学术讨论会文集》(上)1996年编印

[日]竹野忠生《论〈山海经〉的非神话性》》《淮阴师专学報》1996年第4期

方正已等《谈神塑艺术源于〈山海经〉》,《吉林师院学报》1996年第9/10期

王红旗、孙晓琴《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昆仑出版社1996年1朤

丁锡根编著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廖群 《神话寻踪》(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中国神话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台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短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