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承德避暑山庄的传说在哪里?

避暑山庄 -
避暑山庄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兼具南秀北雄之美,享有“中国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英文名称: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Temples, Chengde),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11)。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这四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园林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避暑山庄&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相当于的两倍,有八个那么大。与北京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宫苑。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关系重要举措之一。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樾&云山胜地&四面云山&  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  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  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矾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  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  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  萍香泮&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  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  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矾&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避暑山庄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英文名称: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11)。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承德避暑山庄,是的夏季,位于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避暑山庄 -
避暑山庄当年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庄的围墙。朝代暂停修建。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干隆36景和山庄外的,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其规模壮观,是别具一格的,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建立了。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三代,历时89年。&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仿其祖父,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为首的第一个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避暑山庄 -
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全园划分区、区、区、区四大部分。康乾二帝分别题名36景,此外尚有许多建筑,总计180余组处(景)。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其中正宫按京都紫禁城九进形制布局,庄严肃穆,古朴典雅。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风光;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莽莽森林景象。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避暑山庄 -
寺庙群介绍
普乐寺暑山庄之外,半环于山庄的是雄伟的寺庙群,如众星捧月,环绕山庄,它象徵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承德“外八庙”分布在避暑山庄东北面山麓的台地上,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原有寺庙十一座,现存的有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安远庙、溥仁寺、殊像寺。这些庙宇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避暑山庄 -
宫殿区介绍
宫殿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宫殿区由正宫(被辟为避暑山庄博物馆)、、(已毁)和四组建筑组成。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正宫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松鹤斋&松鹤斋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绥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间,门殿三间,大殿七间名为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绥成殿、十五间照房、门殿建筑早已无存。乐寿堂仅剩基址,1998年复建。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群,这就是,其名称分别为:、(已毁)、、、、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东宫承德避暑山庄-东宫在松鹤斋的东面,地势比正宫和松鹤斋低。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为重台城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进入德汇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1945年,东宫失火被烧毁。现仅存基址。其中,清音阁:俗称大戏楼。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形式相近。阁高三层,外观雄伟。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二十六景”。&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万壑松风殿&万壑松风殿是万壑松风的主殿。康熙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官吏,批阅奏章,读书写字。1722年,康熙发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之第四子(乾隆帝)聪明伶俐,十分喜爱,于是传旨,命将弘历送入宫中。这年的夏天,弘历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将避暑山庄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弘历继位后,将这座殿宇题名为纪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写《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纪念康熙皇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 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此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 山区自南而北,由四条沟壑组成,依次为峪、峪、峪、松云峡。山峦之中,古松参天,林木茂盛,原建有四十多组轩舍、佛寺道观等建筑,但多已只存基址。
避暑山庄 -
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及周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 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的最高典范。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艺术荟萃的典范。帝王范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范体系中的典范之作。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
避暑山庄 -
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最佳旅游季节是。坝上围场因“木兰秋狝”而得名。而“”是秋季的盛会,只有秋季去感受才有原味。坝上的秋天,收获的季节,彩色丰富,层次分明,是绝佳的季节。 坝上的金秋来得早,去得快,仅有45天。含“金”量之高乃南方金秋所无法相比的。山庄景点,有“36洞天,72福地”之说。至十九年止,仅康乾两帝命名的就有72景;而山庄最后建成是乾隆五十七年,若加上后期所建的大批景物,就多不胜数了。清帝到此,虽为避暑,但都过完中秋及“木兰秋狝”后才返京。赏秋的。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的缩影。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寺庙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创造性的杰作。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记载着清朝统一和团结的。
避暑山庄 -
一、在山庄内外各旅游定点商店,你可以买到地方特产1、2、大扁3、二、地方特色的旅游1、2、3、核皮工艺4、
避暑山庄 -
避暑山庄由于避暑山庄面积很大游览可有几条路线:东线:进德汇门,过,以卷阿胜境为起始点。沿东线游览可参观到的景点:水心榭、文园、、月色江声、、汇万总春之庙、新所、金山、香远益清、。 中线:下万壑松风蹬道至如意湖、下湖中间的,是中线的起点。经,到采菱渡,如意洲,到达中线结景(烟雨楼)。西线:出正宫岫云门,下玉麟坡,沿如意湖西岸北行,至“水流云在”分道,一是东转至萍香泮;一是北行至文津阁,是湖洲区西路游览线,也是连接全园四个功能分区的交通干线。主要景点有如意湖(亭)、芳园居、芳渚临流、临芳墅、、。避暑山庄位于丽正门大街北侧,若自驾车,由京承旅游公路进市区,沿武烈路直接向前行驶,过小南门十字路口进入德汇门广场即到。或者从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乘5路公交车或小公共汽车也可到达。
避暑山庄 -
外八庙&&&&&&& 在这里可以瞻仰西藏布达拉宫的气势,浏览日喀则扎会伦布寺的雄奇,领略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风采,欣睹新疆伊犁固尔扎庙的身影,八座藏传佛教庙宇各具特色。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间陆续&外八庙建成。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 多数寺院建筑依山建造,在布局上运用了一些特殊手法。例如将轴线对称式和自由式布局结合在一起,巧妙利用地形来解决平面高差问题,叠置人工假山来增加空间趣味等。在平面比例关系上多次运用相似比例图形和矩形的构图,以获得和谐感。特别是普宁寺的后半部布局是一组包括大乘阁、喇嘛塔、小型殿台等19座建筑的群体,组成以建筑物来体现的佛教“坛城”,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佛经上的天国世界,这种布局在中国建筑史上是少见的。京北第一草原  位于丰宁县大滩镇,距北京大约260公里,丰宁地域辽阔,西北高东南低,全域分为坝下、接坝和坝上三个地貌单元。坝下地域崇山峻岭,起伏连绵,龙潭飞瀑,峡谷幽深,山水相间,景色宜人;接坝地区林海茫茫,鸟语花香,是采集和守猎的天然王国;坝上地区,天高地阔,草肥花艳,盛夏时节,气候凉爽,是理想的度假避暑的胜地。以坝上高原为区域的京北第一草原度假区,以其清新凉爽的宜人气候,吸引着诸多中外客人来此度假避暑;白云古洞风景名胜区,以峡谷和天然洞穴而著称,僧道尼集一山实为罕见,身临其境如进仙境一般,不由得使人飘飘欲仙;九龙松,佛珠洞,神劈石更显其神、奇、特,令人赞叹。  平均海拔1487米。置身高地仰望,似有天穹压落,云欲 擦肩之感。放眼沼泽,滩地组成的旷垠原野,氤氲流生,庶草摇曳,繁花铺地,禽鸟飞鸣,骏马奔驰。这里属大陆季风型高原气候,春秋时短,干燥少雨;冬季偏长,严寒多风;夏季无暑,清凉宜人,7月份平均气温17.4°C,一年中最高气温不过24°C。  每年的七、八月间,是草原上最美丽的时节,每到这时,草原上的十多处度假村就热闹起来,篝火晚会、民族歌舞、赛马、射击、射箭、滑翔机等娱乐项目应有尽有,更有湖中快艇、垂钓等水上项目。住在风味十足的蒙古包中,你可以品尝到烤全羊、手扒肉、奶茶、奶豆腐、莜面等风味食品,草原上闪电湖中鱼类品种繁多,可以一饱口福。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承德市围场县北部,位于承德坝上地区,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全园规划6大类型景观,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生态、皇家、民俗”独具特色。森林公园总面积41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06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5.2%。  这里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汇地带,地形结构和植被复杂。山地高原交相呼应;丘陵曼甸连绵起伏;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草原交错相连。尤其是浩瀚的林海与大面积天然草原浑然一体,优美壮观。满、蒙、汉三民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文化相互交融,民族风情浓厚。可以品尝满蒙风味的饮食,参与满蒙民族的民俗活动,开展民族风情旅游。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地方在距今300多年前就被清王朝皇室看中,辟为“木兰围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木兰秋狝”,共举行了105次。1690年,这里还发生过举世闻名的“乌兰布通之战”。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为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址,如亮兵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联营、塞北佛石庙、翠花宫等,还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木兰围场  历史上的木兰围场主要由现在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和红松洼国家自然保护区等三大景区组成。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何为哨鹿?打猎时八旗兵头带戴雄鹿角,在树林里口学公鹿啼叫,引诱母鹿,是一种诱杀的打猎方法。围场是哨鹿之所,即皇帝打猎场所。木兰围场在清代是原始森林和辽阔的蒙古草原。到了清朝晚期,宫廷下令,对木兰围场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到了清朝晚期,原始森林被砍伐一尽。全国解放后,1962年,国家决定在此建大型机械化林场。经过林场工人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现在木兰围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浩瀚森林已经恢复当年的活力。  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每年秋季,这里都举行一次军事色彩浓厚的狩猎活动,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1690年,康熙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乌兰布通战役。清朝在沿途修建了许多行宫,于是有了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  每次狩猎开始,先由管围大臣率领骑兵,按预先选定的范围,合围靠拢形成一个包围圈,并逐渐缩小。头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隐藏在圈内密林深处,吹起木制的长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声音,雌鹿闻声寻偶尔来,雄鹿为夺偶尔至,其他野兽则为食鹿而聚拢。等包围圈缩得不能再小了,野兽密集起来时,大臣就奏请皇上首射,皇子、皇孙随射,然后其他王公贵族骑射,最后是大规模的围射,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内有一幅《乾隆木兰秋狝图》,生动地描绘了清代围猎的壮观情景。每次围猎,一般要进行二十几天。围猎结束以后,以张三营行宫(现隆化县境内)举行盛大的庆功告别宴会,饮酒歌舞,摔跤比武。并宴请蒙古等王公,按军功大小,予以奖赏。  现在,围场还保留着东庙宫、乾隆打虎洞和石刻、古长城说碑等十几处清代皇帝行围狩猎和北巡围场的文物古迹,以及点将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连营等古战场遗址。围场不仅是著名的狩猎名苑,更是一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被田纪云副委员长赞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塞罕坝景区一百多万亩森林,一百多万亩草原,为游人提供了回归自然、旅游观光的美好去处。  春夏时节,万顷松涛,清风习习;茫茫草原,繁花似锦,游人徜徉其间,心旷神怡,不知有暑。八月金秋,红叶满山,霜林叠翠,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和艺术家前来观光、摄影、写生。一到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苍苍、气象万千;雪凇玉树,无限情趣。丰富的冰雪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滑雪、狩猎的理想场所。  1991年国家建设部通过专家论证把木兰围场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木兰围场秀丽的景色也引起了影视艺术家的瞩目,先后有《响铃公主》《四渡赤水》《江湖奇侠传》(郑少秋主演)《荆轲刺秦王》(张丰毅、巩俐主演)《还珠格格》等二百余集影视剧在此完成。
避暑山庄 -
避暑山庄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承德避暑山庄,是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和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避暑山庄在的历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素有“第二个政治中心”之称,现在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四十四个风景区”和“十大名胜”之行列,承德市也因此而被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同周围的湖泊、和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避暑山庄 -
保护与修复
避暑山庄1949年成立以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得到了充分重视和妥善保护。及各级地方政府为保护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做了大量工作。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现有古92770平方米,保护基本完好。 1949年即建立了热河省古文物保管所,1954年,成立热河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1年,成立避暑山庄博物馆。1975年,成立承德市文物事业管理局(1985年改称文物园林管理局),统一管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1年,经国家批准,成立了中国性社团组织“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 1953年,中央政府文化部发出《关于保护热河承德古建筑及文物的通知》,1961年,国务院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的、、、列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将其列入中国44个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中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建设部、河北省政府先后颁布了、《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 《》等法律、法规。颁布的《河北省国家级、省级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中明确规定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范围。承德市人民政府两次颁布《关于加强对避暑山庄外八庙管理的通告》,对加强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 1976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第一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 ,1986年开始实施第二个十年整修规划。两个规划明确了抢救、整修的保护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直接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改善保护区周围环境。加强保护区的综合治理。在保护范围内,停建、拆除了一批有碍文物景观的现代建筑,严格禁止开山、打石、取土、砍伐、放牧等。在严格封山育林、禁止砍伐的基础上,积极保护区周围荒山荒坡,增加植被。改善大气环境,降低排放量。坚持“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制定中、长期整修规划,有计划地开展修复工作。建立中回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4次
参与编辑人数:2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40:32
贡献光荣榜
阿克塔斯避暑山庄位于乔尔玛至尼勒克县30公里处,东临独库山路,连接着南北疆;西依著名的唐布拉大草原;北对号称“小华山”的山脉,夏日来临,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   1996年尼勒克县电信局率先开发了....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避暑山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