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电视台曾经制作《致敬改革开放40年》特别节目。改革开放40年, 40个“第一”彻底改变了中国,其中特别采访了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温州卖纽扣的19岁姑娘章华妹,拥有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1980年12月11日,卖纽扣的19岁温州姑娘章华妹,如愿以偿地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那么,如今40年过去,当年的“个体户第一人”过得怎么样了?当年朴实的姑娘现在已经年近6旬,还在温州当地经营生意。如今,她已经是身家千万的公司董事长,自己的店铺加仓库有200多平米了。具体来说,现在的章华妹是伟星纽扣温州总代理、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2004年,浙江电视台和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将一块“全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的奖牌,授予了来自温州的个体工商户章华妹。2016年,章华妹作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会见。2019年,章华妹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1979年,章华妹还只是一个家住浙南小城温州的普通女孩。她的父母一个月才几十块工钱,养活一家九口人,生活非常困难。章华妹家中一共有七个兄弟姐妹,父母赚的钱加在一起,也不够一家子的基本生活开支。彼时,实行分工的工作制度,她是家中最小的那个,分配工作根本轮不到,只好去学做生意。1979年的温州,有一条解放北路,已经开始有人偷偷摸摸在这里摆摊卖东西了,这些人卖的只是针头线脑之类的生活用品。因为没念过多少书,章华妹当时就想着在自己家门口摆一个小摊位,卖些纽扣、针线、表带等小商品。当时,一见到“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过来,章华妹就得赶紧收拾东西躲起来,每天都提心吊胆。有一天,温州鼓楼工商所一位工作人员找到章华妹,说现在对做生意放开了,可以去领营业执照,领了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做生意。章华妹动心了。1980年12月11日,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局领到了一份登记号为“东工商证字第10101号”的营业执照。这张是张用毛笔填写,并附有相片的营业执照。她根本不会想到,她领到的竟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持证上岗”后,章华妹首先把自建房屋的一楼改成门面,找木工做了展示柜,开起小百货商店,主营纽扣、钥匙扣。有了门店,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每天有好几块甚至十块钱的收入。到1982年结婚前,她已为家里挣了不少钱。代销服装珠片、卖背包、卖皮鞋……章华妹尝试过多次创业,曾经是温州最早一批“万元户”。因为涉足了其他行业,也曾经失败亏本欠债。1994年,章华妹重新做回老本行——服装饰品,在温州妙果寺市场租了间十多平方米的店面,再次投资做纽扣批发。那时候,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刚兴起,她的生意也发展得如鱼得水:从十多平方米的小门店,发展到店铺加上仓库超过200平方米的批发商,最后还成立了温州市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1997年,章华妹花30万元买了一辆桑塔纳,成为令人羡慕的“有车一族”。 2004年,当有关部门根据申领的营业执照档案找到章华妹时,她这才知道,自己竟然成为共和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签。这个“第一”,使她一下子成为全国“红人”。章华妹“一夜成名”后,慕名前来找她洽谈生意的客户络绎不绝。章华妹于2007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上了董事长,成了身家千万的中产精英。2007年,章华妹的公司开始自主设计纽扣,她自己也经常“打飞的”去海外学习充电。今年已年近60岁的章华妹,已将公司交给儿子打理。现在客户在网上下单的多,为了跟上新形势,章华妹鼓励儿子用年轻人的思维去经营,但无论如何也要坚持“诚信至上”。今天,章华妹那份特殊的营业执照已经被国家评为文物而收藏,章华妹手中还有一份影印本。}
2023年08月21日
浏览量:
次
评论()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原标题: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百年党史展览,展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它是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持有人叫章华妹。营业执照的左下角贴着章华妹的照片。很难想象,照片上这个扎着两个麻花辫、绽放着灿烂笑容的年轻姑娘,竟是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吃螃蟹”的勇敢开拓者。
那时候,温州姑娘章华妹家里很穷,母亲生病,父亲每月30多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9口人,日子过得很艰难。当时工作依靠国家分配,就业机会很少。父母退休后,子女顶替上班的机会给了两个哥哥。1979年,18岁的章华妹依然没有工作。
当时,温州有些人为生活所迫,试探着在自家门口摆个摊,卖些生活日用品。章华妹的父亲解放前做过布匹生意,头脑比较灵活,鼓励章华妹也做些小生意。于是章华妹学着别人的样子,把一张小桌子摆放在自家门口,出售一些针线、纽扣、表带、纪念章等小商品,一个月下来能挣20多元。虽然不算多,但以当时的物价,已经够一家人吃饱饭了,这让章华妹很开心。
不过,章华妹的小生意当时属于“投机倒把”,政府有个“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其工作人员经常在街上巡察,抓住章华妹这样的“投机倒把分子”,就会罚款、没收商品。章华妹摆摊时要时刻提防,看到他们来了就赶紧收摊关门,等他们走了再出来。
除了冒被取缔的风险,章华妹还要承受社会的歧视。那时在温州也和其他地方一样,人们认为去机关、工厂上班才是正经工作,做小生意是被人看不起的。章华妹很多朋友、同学知道她摆摊后,不再和她说话,在路上碰见她也不理睬。虽然章华妹心里很难过,但是也没办法,因为家里穷,如果不做小生意就要挨饿了。
有一天,情况有了改变。正在摆摊的章华妹看到一个工作人员朝她走来,正要收摊,却被来人叫住,告诉她,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私人可以做买卖了,她来工商局登记领个营业执照,就可以合法经营了。章华妹想,能合法经营当然好,但是如果以后政策再变了,这个营业执照不就成了“罪证”了?章华妹回家与父亲商量。阅历丰富的父亲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领取营业执照,合法地做生意。
有了父亲的支持,章华妹第二天就去鼓楼工商所,填写了注册信息,提交了两张照片。过了一段时间,章华妹领到了温州市东城工商局发的编号为“东工商证字第10101号”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注册信息是用毛笔填写的:姓名:章华妹;住址:解放北路83号;设立或流动地区:同上;生产经营范围:主营小百货;经营方式:零售;开业日期:1979年11月30日。营业执照的左下角贴有章华妹的照片,右下角的发证日期为1980年12月11日,盖有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公章。
章华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她领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更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些做小生意的个体户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这一时期,随着下乡知识青年大量返城,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就业问题成为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1980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个体工商业户登记管理若干规定》。由于实施细则迟迟没有发布,个体经济又被视为禁区,各地都不敢轻易实施。
温州人素有经商传统,不少人迫于生活压力,冒着风险做小生意。据统计,1980年温州市有2588户无证商贩。他们被当作“投机倒把分子”遭到打击,矛盾时有激化。文件下发后,温州市政府敏锐地认识到它对温州的重要意义。但发展个体经济当时有很大阻力,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拿出数据来说话。对这些无证商贩的走访调查显示,全家无业或收入甚微的贫困户占八成以上,个体经济增加了从业者收入,满足了群众需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办法。1980年7月11日,温州市政府签发了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举行全面登记、整顿、发证工作的报告》,通知个体工商户进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当时没有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样本,温州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就自己设计了一个,拿到市新华印刷厂,印制了2万份。执照上的注册信息是工作人员用毛笔填写的。当时规定只有待业的人才能从事个体工商业,所以执照上贴有持有者的照片,以备查验。第一批发放的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共1844张,编号为“东工商证字第10101号”的第一张发给了章华妹。据温州市工商局工作人员陈寿铸回忆,领取执照时,许多个体户热泪盈眶,有的像捧宝贝似的把执照捧回家,场面感人。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不仅是以章华妹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个体工商业者敢闯敢干、首先“吃螃蟹”的结果,也是决策者和管理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大胆开拓和创新的结果。它是个体经济获得合法地位的体现,打破了原有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领取了营业执照,章华妹终于可以合法经营了。和所有在商海中打拼的人一样,章华妹尝过各种酸甜苦辣。经历波折起伏后,她坚守最初的纽扣生意,依靠诚信、勤劳和执着,不断发展。2004年,浙江电视台一次寻找全国第一个个体户的活动,让章华妹家喻户晓,也给她的经营带来助力。如今,章华妹是温州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年营业额达数百万元,成为一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依靠许许多多像章华妹这样敢为人先的民营企业家和政府的引领扶持,温州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1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到4457.5万户,个体工商户更是历史性地超过1亿户。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个体和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大、更辉煌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供稿)
打印文章
}
2018-10-09 20:44
来源:
杭州市天台商会
来自:浙商网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西路254号,温州市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牌匾下,蓝底白字清楚标记着: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正是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的持有者——章华妹。
温州市工商局前副局长陈寿铸
1980年12月,从一张编号10101的工商执照开始,个体户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温州市工商局前副局长陈寿铸来说,为包括章华妹在内的1844人发放全国第一批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也是他一生最为荣耀的事件之一。
第一“照”是被“逼”出来的
章华妹拿到的全国第一张个体营业执照背后有着一个曲折的故事,这张全国第一“照”是画出来的。
1980年,温州发出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温州之所以成为全国第一批发放个体营业执照的城市,我觉得是被‘逼’出来的。”80岁的陈寿铸,曾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经济管理科科长一直干到了副局长,是温州第一代个体户诞生的见证者。
1992年,温州苍南,前店后厂的街道格局,温州家庭式工厂兴旺发达。
陈寿铸介绍,温州三面环山一面靠海,资源匮乏,交通闭塞。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回城知青需要工作、转业军人需要工作、本地青年也需要工作,精明、务实的温州人开始悄悄寻找生路。1980年,温州市有2588户无证商贩。
1980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城镇个体工商业户登记管理若干规定》。但《实施细则》《营业执照》样本等却迟迟没有下达。就全国而言,大家都在等待,毕竟在当时个体经济被视为禁区,管理者不敢插手,经营者也心有余悸。
1984年,苍南金乡塑片作坊。苍南金乡人的“第一桶金”是从印饭菜票开始的。
就在此时,一起突发事件震动温州:执法人员吹响的哨声,让一名个体户因过于惊惧心脏病发而亡。失业人群庞大、个体户数量不断增多、 待就业人数庞大的温州,等不起下一份中央文件的抵达了。
“当时,温州市委市政府和工商部门感到该文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办法,但发展个体经济在一些部门和干部群众中仍有很大阻力,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拿出数据来说服内外。”陈寿铸回忆,随后,温州市工商局新成立了个体经济管理科,他任科长。开始对温州的2588户无证商贩进行走访调查,从家庭收入状况看,全家无业或收入甚微的贫困户占八成以上。调查过程中,目睹这些个体经营者的真实状况,体会到为了生活“铤而走险”的辛苦。
调查报告出来后,当时的市领导非常重视,责令市工商局予以解决。1980年7月11日,原温州革命委员会签发了《关于对个体工商户举行全面登记、整顿、发证工作的报告》。
“秘密”印制
画出中国第一“照”
个体营业执照应该长什么样?40年前的陈寿铸在办公室灵光闪现。
“当时由于国家没有营业执照样本,我们无本可依,我就自己设计。”陈寿铸说,企业执照用的是8开纸,个体户相当于小企业,执照可以缩小一半用16开。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样本,拿到市新华印刷厂,秘密印制了2万份《温州市工商局个体工商业户营业执照》。印制好后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需要填写注册信息,陈寿铸就拿起毛笔一张张填写。
全国第一个“个体户”章华妹捧着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上面写的开业时间是1979年11月30日。
1980年10月,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在温州市松台街道开始试点,申请人数超过2000人,在核对信息,剔除有正当职业的申请者之后,实际发放1844份。陈寿铸每天拿毛笔填写80份执照信息,其中包括后来发到章华妹手中的那张。
领取执照时
许多个体户热泪盈眶
尽管温州开创了先例,但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环境下仍然容易被质疑成“搞资本主义”。陈寿铸多次被人举报到国务院,国务院派调查组来温州调查情况。
“我一直都坚持一个观点,我们没做错!”陈寿铸当时向调查组解释,温州发了个体户营业执照,流动群众做生意合法化,群众基础稳定了下来,市场也蓬勃发展,从改革效果来看,温州没有做错。
当时,不少人觉得陈寿铸会“惹麻烦”,而他最终安然“过关”,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1988年,龙港的标志性建筑,七层楼,当时苍南的最高建筑,由龙港企业家私人建造。
陈寿铸回忆,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开始后的第一批个体工商业户,在领取执照时,许多个体户热泪盈眶,有的像捧宝贝似的把执照捧回家,场面感人,至今历历在目。
“现在,好多当时的个体户还跟我保持联系,他们开玩笑,说他们是我生出来的,因为我给他们发了个体营业执照,让他们有了新的生活。”陈寿铸说。
1987年,私营的运输企业。只要政策允许,温州人早早就办起了私人运输公司。
“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不会过上现在这么好的生活。”章华妹说,她做个体户有40年了,这么多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开始,客人需要来店里进货,而早在几年前,顾客就通过微信、QQ等方式下单,无需远道而来。这些变化,都是她之前不能想象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企业飞速发展。很多是从个体户开始,发展到股份公司、企业、集团。据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在册个体工商户403.2万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