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判决不服上诉到二审改判的可能性二审判决需多长时间?

  1、新《行政诉讼法》于什么时候正式施行?

  根据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行政诉讼法于2015年5月1日正式施行。

  2、新《行政诉讼法》主要有哪些突破和改变?

  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在解决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案件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规定。首先,为解决立案难问题,新法扩大了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将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对公民权利保护也不再仅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并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其次,为解决审理难问题,新法在立法目的中就明确提出行政诉讼的目的除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之外,还重点要解决行政争议,并为更好地解决行政争议,新增加了调解和异地管辖、提级管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等制度。第三,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新法增加了对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罚款、将拒绝履行情况予以公告、社会影响恶劣的可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予以拘留等三项规定。

  3、不服哪类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七)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八)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九)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十)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十一)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十二)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4、对国家机关的哪些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5、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四十九条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是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只能是做出被诉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不是企业、团体或者别的法人,更不是个人。(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即原告的诉讼请求,应当具体指出行政机关处理决定存在的问题,还应当提出事实和法律依据,来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4)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5)要在法定的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

  6、原告怎样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提出行政诉讼要符合必备的条件。起诉时,原告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说明起诉理由、事实和根据等。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后,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应对起诉状进行审查,审查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起诉手续是否完备、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等,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提出上诉。

  7、什么是异地管辖和提级管辖?

  异地管辖是指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对不适宜自己管辖的行政诉讼案件,由上级法院指定其他法院管辖。《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提级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决定由自己审理。《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指定管辖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

  8、在行政诉讼中,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诉的行政机关地位平等吗?

  《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行政机关和行政行为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他们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要接受人民法院的裁判。行政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不因自己在行政管理中所处的管理地位而在行政诉讼中享有特权。

  9、哪些机关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10、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应当出庭应诉?

  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的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11、什么是共同诉讼?共同诉讼人有哪些诉讼权利?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第二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同时,第二十九条还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12、哪些人可以委托为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有哪些诉讼权利?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第三十二条规定,代理诉讼的律师,有权按照规定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有权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保密。

  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按照规定查阅、复制本案庭审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13、原告在哪些情况下应当提供证据?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二)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14、原告和第三人在哪些情形下,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与本案有关的下列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一)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三)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15、原告应当在行政行为作出后多长期限内提出行政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四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第四十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16、哪些行政案件可以进行调解?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17、行政行为有哪些情形,人民法院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的;(二)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三)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行政行为超越职权的;(五)滥用职权的;(六)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18、行政行为具有哪些情形,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二)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销或者判决履行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一)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二)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的;(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

  19、对哪些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一)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二)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三)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发回重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20、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怎么办?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21、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怎样处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22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怎么办?

  《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第九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23、行政机关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怎么办?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二)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三)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四)向监察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五)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24、在行政诉讼中,哪些行为妨害了行政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有以下七种:(一)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协助调查决定、协助执行通知书,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调查、执行的;(二)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三)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四)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五)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诉的;(六)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以哄闹、冲击法庭等方法扰乱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七)对人民法院审判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调查和执行的人员恐吓、侮辱、诽谤、诬陷、殴打、围攻或者打击报复的。

  25、对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可采取什么强制措施?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对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6、除向人民法院起诉,还有别的办法解决行政纠纷吗?

  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害时,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的另一条救济的手段就是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除了行政复议之外,依据宪法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因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失职,还可以向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党的纪律检查部门、人民检察院等机关提出控告或检举。

}

了解民事办案流程,能清楚我国整个民事诉讼流程,以及在诉讼过程中才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而刑事案件中需要了解多一点公安机关的办案流程,才知道公安机关传唤你并不一定是违法了。不同类型的诉讼中,司法人员的具体办案流程要求不同,分别是用各自的诉讼法。比如,民事案件中依据《民事诉讼法,而刑事案件中则依据《刑事诉讼法》。

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

8月30日上午,吴谢宇辩护律师冯敏在与吴谢宇会面后表示,吴谢宇已表达上诉意愿,他将自己书写上诉状,交给律师。

此前,在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

律师介绍,此案涉及死刑判决,二审必须开庭审理;不过,“二审改判的可能性不大”。

涉及死刑判决,二审料将公开开庭审理

上诉是被告人的权利,如果吴谢宇提出上诉,上级法院应在什么时间决定是否受理?

北京市京鹏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勇律师介绍,上诉后法院的受理情况,需要看被告人具体上诉方式。如果是通过一审法院提出上诉,则由一审法院直接审查是否符合上诉规定,符合的一审法院应当在上诉期满后的三日内将案卷移交上一级法院。如果被告人直接向二审法院提起,二审法院需要在三日内将上诉状交一审法院,由一审法院审查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符合规定的在三日内将上诉状和其他案卷移送二审法院。

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对于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等四种情况的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刘昌松律师介绍,吴谢宇案一审已经公开开庭审理,说明此案不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情况,因此二审也应该会公开开庭审理。

二审法院受理后,多长时间内开庭作出判决?

杨勇律师介绍,二审法院受理上诉后,一般需要在两个月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或者有刑事诉讼法第158条规定的四种复杂情况的(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后,可以延长两个月。如果还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法批准后可以再次延长。

此前,吴谢宇案一审从开庭审理到宣判就经过了8个月时间。2020年12月24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此案。2021年8月26日,法院一审宣判。

“二审改判的可能性不大。”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昌松律师告诉新京报记者,根据此案一审披露的情况,二审很难出现新的法定从宽的事实和证据。

刘昌松律师介绍,从理论上讲,二审程序是以一审裁判为基点。如果二审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罪名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就应当维持原判。

有舆论认为,吴谢宇案的杀人动机一直不清晰,这有没有可能对二审判决造成影响?

“很难形成影响。”刘昌松律师认为,特别恶劣的故意杀人犯罪,哪怕有自首这种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从宽情节,也可能不从宽,例如广西百香果女孩被害案;部分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即使属于法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也可能不从宽,例如上海杀小学生的黄一川案。“何况,杀人动机并不是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也不是法定从重从宽情节,只是量刑时可考虑的酌定情节。”

“当然,如果出现新的事实,例如在二审期间突然检举揭发重大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立功表现,即有可能改判死缓。”刘昌松律师说,“本案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刑法》第六十八条对立功行为作出了规定,明确表示: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死刑裁定须经最高法核准

“即使二审维持死刑判决,也必须报请最高法核准。”刘昌松律师介绍,一般案件为两审终审,但死刑案件特殊,两审后并不终审生效,还需要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死刑的核准权为最高法。

刘昌松律师介绍,最高法复核死刑案件为特殊程序,主要是书面审理,也就是不开庭,但也得提审当事人,听取辩护律师意见。一般为递交书面辩护意见,应要求也可当面听取律师意见。

一般,最高法作出核准死刑的裁定后,最高法院院长很快会签发死刑执行命令,但也有间隔时间较长的。核准死刑裁定与签发死刑执行命令之间的期限,法律并没有明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服一审的上诉期二审多久开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