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位机械专业校友

11月9日下午,机械学院在学术会堂召开“优秀校友报告暨专业教育会”,会议由党总支书记苏宏志主持,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全体新生参会。

值此我院建校70周年校庆之际,机械学院特邀我院优秀校友何小虎为大家作题为“弘扬工匠精神,擎起青年一代——一名青年工匠的成长历程”的报告会,借此机会也拉开机械学院专业教育序幕。何小虎自2010年7月毕业后加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至今,一直秉承机械人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奋发求索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坚守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的匠心精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成就。作为我院优秀毕业生之一,为青年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和榜样作用。报告会上,何小虎从学生时代为何选择陕西工院开始,从理想、规划、实践等方面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介绍了他入职后借助最优秀的团队、最优质的平台、最优秀的师傅继续迎难而上、提高自我,追求卓越、锻造技能的自我提升过程。最后,何小虎现身说法,从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做好准备、坚定信念几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感悟,给学弟学妹们给予成长建议,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秉承我院“明德、笃学、精益、强身”的校训,提高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水平,做新时代工匠人。

随后,我院智能制造教研室主任吴玉文为同学们做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育,他从专业内涵、专业发展趋势、专业内容、就业情况、实训条件、学习成果和学习建议等几个方面为同学们解读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行业背景、发展趋势、未来机遇等,帮助同学们了解行业、掌握专业,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找准职业定位,做好职业规划和学习规划。

近期机械学院其他专业也陆续开展了专业教育,通过各个教研室主任的细致讲解和解读,让新生明白为什么选择陕西工院,为什么选择机械学院,来到这里能够得到什么,怎样为之努力。机械学院希望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让新生入校后尽快适应大学角色,找准定位,把握方向,向新时代工匠青年努力迈进。

}

Engineering,WUHEE)创建于1954年12月,是中国国家电力公司主管的以水利、水电、电气、动力类工科为主,文理兼有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中国水利电力行业专业最齐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学校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水利、水电及大批电力工程的实验、技术论证工作,为举世瞩目的长江葛洲坝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工程的科学研究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与武汉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併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主体部分组建现武汉大学工学部,宜昌校区(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湖北三峡学院合併组建成三峡大学。

风景秀丽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宜昌校区坐落在举世闻名的风景胜地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峡口、中国电都----湖北省宜昌市内,宏伟壮丽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就在学校近旁,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距学校仅28.5公里,湖北省最大的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和水布垭、高坝洲、西北口等一系列大中型水电工程分布在学校周围约50公里的範围内。这些工程为师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校区占地25.3公顷,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层林叠翠,湖光山影,景色宜人,是一处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园地。

学校创建于1954年,现占地面积75.6万m2,建筑面积53万余m2。有教师1530余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198人,副教授448人,讲师537人;在校各类学生1.7万人,其中研究生近1000人。学校有34个本科专业、27个硕士专业、6个博士专业、1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6大门类14个一级学科;有农田水利工程、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套用、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发电工程、土木水利工程施工等11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设有8个学院、23个系(部),33个科研所以及校园计算机网路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CAD和CAI中心,87个各种类型实验室,11个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图书馆收藏中外文书籍135万余册,国内外期刊6000多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先后同3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往来,与美、英、法、德、俄、日、澳等国家的32所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係,举办了7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出版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学术刊物,主办《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中国农村水利水电》,《节水灌溉》等全国性科技期刊及《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哲社版)》、《高等教育研究》等社科性期刊。

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函授生,接受委託培养、干部进修及岗位培训,承办各类短训班、专业证书班、自学考试班,承接电力、水利、水能及热能动力、土木、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及管理、外语、哲学等方面的科研、技术谘询、工程设计、工程承包、工程监理、科技开发、技术转让。

(1)加强对外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召开外语教学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英语教学经验。该校在1996年6月22日全国大学生CET—4级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通过率超过全国重点院校平均水平。

(2)组织搞好全国数模竞赛。1996年,该校共组织8个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其中3个队获国家教委一等奖,2个队获国家教委二等奖,一个一等奖论文已在中国数学学会主办的《教学实践与认识》权威杂誌上全文发表。全国共评出一等奖50名,二等奖101名,该校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3)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为了鼓励青年教师潜心教学工作,该校于1995年开始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竞赛,并採取奖励措施,对获得一等奖的教师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这一做法在全国高校引起强烈反响。1996年,学校举办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广大青年教师踊跃参加,参加率达100%。通过这一活动,在全校形成了重视教学的良好风气。

(4)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及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丰硕。1996年,教师教学成果经校教学委员会的评审,有13项获奖;大学生科研成果有21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9项获校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

(5)为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促进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成立了由12位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

(6)完善学分制,重视学分制的组织实施工作,在95级学生中利用微机进行学分制选课。加大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力度,推进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培养複合型人才。

(1)加大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力度,1996年招收博士生、硕士生340人,为历年最高。

(2)加强了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特别对英语、数学、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组成了有关教学改革小组,逐步建立了研究生课题管理体制。

(3)加大研究生培养过程及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制订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规範招生工作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4)认真申报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工作,1996年获硕士点9个,博士点申报工作积累了经验。

(5)积极申报和筹建研究生院。

(6)加强研究生教育课题研究工作。

(1)圆满完成1996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及新生录取工作,录取新生1300余人,该校成人高考考点被武汉市成人招办授予“五好考点”的称号。

(2)1996年成功地举办了10期岗位培训班,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在职干部。同时,加强了对有关院系承办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专业证书班的归口管理。

(3)完成了湖北省自考委布置的“城市供电技术”等4个专业54门课程的命题建库工作,并于下半年命题47门课程。有条不紊地组织湖北省自考委的第25、26场自学考试,受到自考委的好评,湖北省自考委已将该校作为“自考15周年先进单位”上报国家教委。

(4)根据国家教委、电力工业部及湖北省教委的布置和要求,经过积极準备,该校高等函授教育接受了湖北省教委评估专家组的评估,被湖北省评为“函授教育优良学校”,在全省排名第二。

(1)承接科研项目167项,契约经费2900万元,其中纵向653.89万元,横向2246?26万元。在科学研究中,加大对三峡工程研究的力度,三峡契约经费达1588.53万元,比1995年递增500万元。

(2)鉴定科技成果1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15项,63篇论文获湖北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3)组织申报“全国企事业单位智慧财产权保护试点工作”,该校被正式确定为全国首批45家试点单位之一(全国高校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

(4)积极申报“中华电力教育基金”项目,有9名科研人员获该基金资助,资助额15万元。

(5)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资助金80万元。

(6)校科研处获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7)抓好实验室环境整治及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8)加大实验室管理体制力度,加大实验室软体建设和规範化管理。

(9)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与方法,组建了武汉三鼎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结合学校科技优势,加强高新技术成果的开发生产。

(1)加强师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电力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的系列工作;组织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及出国进修工作,有37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4名教师出国进修。

(2)学生工作狠抓学风、班风建设,大学生文明教育实施“3456工程”。

(3)后勤系统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开展优质服务,全面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正常进行。

一、第一阶段计画经济时期(年)

自1949年到1978年,中国电力历史分别有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三个阶段。在燃料部与电力工业部阶段,电力管理执行集中管理的方法;时至水利电力部,电力与水利又经历了分散与集中各两次不同管理,却始终摆脱不了一个魔咒-----一分就乱,一收就危。

1、燃料工业部时期(年)。建国后,在中央领导下,电力实行集中管制与统一调控。成立了电力工业部。但是当时的电力工业部只能直接管理少数电厂,大部分电厂都实行军官。有地方各大军区管理。

1950年左右,各地军管电厂逐步将权力回归到电力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六大区域电力管理部门,对电力集中垄断垂直管理,政企合一。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年-1958年)。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致通过撤销老燃料工业部,成立煤炭、电力、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以后,各地方成立辅助机构。加强管理体制。并将水利部门的一些权力集中过来。从而形成中央跟地方双重领导的格局。

3、水利电力部时期(年)。1958年党中央召开会议,定了调调。要大力发展水利工程。

在长期发展来看,认为水利比电力还要重要。于是顺乎时势,将水利部与电力部合併为电力工业部。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8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水利电力部再次实行军管,电力管理权力再一次落入地方手中。

1970年,军官结束。水利电力部有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5年革委会结束领导,权力再一次恢复到水利电力部。

文革对电力造成的破坏应验了一放就乱的魔咒。对中国电力工业近乎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1975年水利电力部恢复后,周总理提出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的倡导。为祖国电力事业拨乱反正,从此电力工业再次集中的中央。

二、第二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年)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电力工业体制进入了改革探索时期。在此期间中央电力管理部门又经过四次变更,即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成立能源部,最后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在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曾研究过全麵包乾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等方案,最后成立了华能集团公司及各大区的电力集团公司,这一时期的电力改革朝着国务院提出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体制改革原则进行。

1、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年)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成立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这是我国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

2、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年)1982年3月,五届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将水利、电力两部合併成立水利电力部。这次合併之后,接受以往的经验教训,继续沿着电力工业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在水利电力部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1986年5月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问题,6月电力体制改革小组提出了《加快电力工业发展的改革方案(草案)》的报告,提出了五项改革措施和五项政策。

1987年9月14日,李鹏副总理提出了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制宜的方针。在此之前,水利电力部曾提出全麵包乾的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以及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的建议。1988年7月1日起进行华东电网体制改革试点,分别成立华东电力联合公司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电力公司,同时保留华东电业管理局和省(市)电力工业局名称,实行双轨制运行,以创造条件实现政企分开。

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相配套,在这段时间里,电力建设投资体制最大的变化是由拨款改为贷款;由于电价严重偏低,为了解决电力投资不足,主要採取了建立电力建设基金、卖用电权和集资办电等办法。为节约投资,在电力建设中普通开展了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包乾责任制和招投标制度。为弥补投资不足,电力工业还率先利用外资,成立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发行电力建设债券和适当提高电力折旧。这些措施打破了独家办电的局面,出现了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办电的局面,加快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1988年5月,七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把电力工业管理工作併入新成立的能源部,能源部承担电力行政和企业管理职能。

1988年5月22日,能源部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网省电力管理局、电力工业局的基础上成立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由此,实现了电力工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性管理职能的初步分开,在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最早组建的集团公司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实业、金融、贸易、科技和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的企业集团。是由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华能发电公司、华能精煤公司、华能原材料公司、中国(华能)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华能科技发展公司、华能金融公司、华能综合利用公司、华能实业开发服务公司等九个公司以及原水电部归口管理的华电技术开发公司、华电综合利用开发公司、华电工程建设公司、华电南方(集团)等四个公司的基础上联合组建的。这个公司由能源部与国家计委共同管理,以能源部为主,是我国电力工业1988年组建的第一个集团公司。

大区和省电力工业的公司化改组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从1988年开始到1990年止,将大区电业管理局改组为联合电力公司,将省电力工业局改组为省电力公司。国务院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规定:省电力公司和联合电力公司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实体,具有法人地位。电网内各发供电单位的资产关係不变。联合电力公司由能源部归口管理,在国家计画中实行单列。非跨省电网的省电力局,要逐步改建为省电力公司,独立经营,由能源部和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并接受委託行使所在地区电力工业行业管理职能。改革方案要求各公司要落实,健全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逐步实行股份制,採用售电量和物质消耗工资含量包干办法。独立电厂均可独立核算,与电网订立经济契约,接受电网统一调度,非独立电厂按现行规定执行。这项改革到1990年6月基本完成。

第二步是1991年底到1993年初,组建大型电力企业集团。

1991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试点的55个大型企业集团中,能源部有7个,其中电力占6个,即华能集团、华北电力集团、东北电力集团、华东电力集团、华中电力集团和西北电力集团,全部都是跨地区的电力企业集团公司。

1992年10月10日,能源部向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经贸办上报关于同意组建中国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电力集团的函,随后又报送了同意组建西北电力集团的函,经批准后,于1993年1月11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宣告成立。

4、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年)

1993年3月,八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国务院批准的组建电力部的指导思想是:"政企职责分开,大力简政放权,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加强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职能;精简内设机构和编制,合理配置职能,提高巨观管理水平;实事求是,平稳过渡,合理分流富裕人员。"要求在坚持"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指引下,下放和转移对企业人、财、物及经营管理的职能,加强巨观管理的职能,由于国务院批准的档案明确要求支持办好五大电力集团,各电管局和省电力局仍维持现行体制,所以在电力工业部时期,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没有显着的变化。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续保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作为全国电力企业、事业电位的联合组织,其性质不变,由电力部归口管理。华能集团实行以电力部为主与国家计委双重领导的体制。另外,在葛洲坝工程局的基础上,成立了葛洲坝集团公司。

为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3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和经营。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根据国家体改委等部门有关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的规定,于1993年9月印发了《电力行业股份制企业试点暂行规定》,规定明确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到国(境)外发行股票,债券;但电网公司(指发、供电一体的电力企业)实行股份制应以公有制为主体,保证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在企业中的控股地位。1994年8月4日,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直接去美国纽约上市的大型电力企业,随后中国有一大批发电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中国电力工业经过30年碰壁,与20年摸着石头过河,最后终于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时至2013年,电监会又併入了能源局。电网已拆分为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两家。已经走上了改放给市场的权力放给市场,政企分离的合理髮展道路。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历史沿革

学校是在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诞生的,原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是她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0年5月,湖南大学水利类专业调入武汉大学。

1951年在武汉大学工学院内成立了水利工程系。

1952年经院系调整,将中南地区的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武昌中华大学等的水利学科、师生和设备先后调入武汉大学。

1952年秋成立了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于1954年12月1日批准成立了武汉水利学院。

河南大学(原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併入)、华南工学院、天津大学、华东水利学院、瀋阳农学院及河北农学院等校的水利学科和农田水利专业又相继併入。

学校原名武汉水利学院,设有农田水利工程和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两个专业。

1956年招收首批研究生,同时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

1958年,增设了治河工程专业和水利工程施工专业。

1959年9月,学校增设了电力类专业,校名改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校隶属关係几经变更,曾先后直属高等教育部、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领导。

为适应水利电力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学科专业设定,历经3次大的改革发展阶段,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第一阶段。为适应水利和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 1959年学校增设电力工程系,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之一。

至1966年,学校得到较大发展,相继增设水利类、电力类、动力类等专业,在校学生由1600余名增加到3700余人,教师由162人增加到583人,初步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办学基础。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化,七八十年代中,学校迎来了新的大发展阶段。

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具有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权。学校学科专业不断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到1989年,学校共设有14个系(部),25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达7000余人,教职工2800多人,为办好多科性大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第三阶段。进入90年代,是学校发展的黄金时期。

1993年,学校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为深入贯彻江总书记为学校40周年题词"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为水利电力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精神,学校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複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建成以工为主,文、理兼有,水利、电力专业规模最大、学科专业最齐全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为"211工程"的申报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5年,学校具有博士生导师评审权。

1996年,学校与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合併组建成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211工程"建设。学校的"211工程"建设继1996年11月通过了电力部组织的部门预审,1997年5月通过立项审核后,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的21个子项目中已有75%的项目开工启动;8个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998年7月,电力类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了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阶段性考评。通过"211工程"建设,学校学科建设、教育基础工程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取得比较显着的成效,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当前,学校正抓住"211工程"建设这个龙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力争以改革和发展的新成绩迎接建校45周年的到来,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2000年2月12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1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划转湖北省,成为中央与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学校。

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併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建筑工程系:水利电力建筑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专业 电气工程系:工业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及製造专业、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备工事工程与管理专业、工业设备安装工程 管理工程系:管理工程专业、行政管理学专业、财务会计专业(专科)

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套用数学、套用化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焊接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製造、机械设计及製造(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工业自动化套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套用、建筑学、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利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建筑)、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港口航道及治理工程、环境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经济

农田水利工程、岩土工程、系统工程、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结构、力学、固体力学、水力发电工程、土木水利工程施工、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计算机套用、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工程、机械管理工程

谢鑒衡,泥沙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张蔚榛,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阮庭肆,1960年代越南籍留学生,归国后任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已故)。

陈文律,1960年代越南籍留学生,归国后任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秘书、越南文化思想部部长,现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华大使。

阮景营,1960年代越南籍留学生,归国后任越南国家主席办公厅主任、越南水利部部长,现任越中友好协会主席。

刘吉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北电力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教育部科学技术学部委员、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热工自动化标準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工程技术学会高级会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1998.06—2001.01,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校长.

刘雅鸣,现任中国气象局局长,曾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6年12月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专业面试常见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